谈谈如何开发地方美术资源

时间:2022-09-16 06:53:54

谈谈如何开发地方美术资源

【摘要】与其他兄弟学校手拉手,形成共识,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形成学习氛围。多参加书画展览活动开阔眼界。了解当地人土风情,开发当地资源,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将带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教材融入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

【关键词】形成共识 地方特色 融入课堂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的开展,美术课改中在注意美术整体统筹外,也顾及到不同地域的地方特色,给了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强调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努力开发当地的美术课程资源,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可见我们的美术基本教育可以因地制宜的把地域文化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去,走上一条独特的改革之路,我们应该开阔视野,创造条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开发当地资源,丰富教学手段,以提高美术教育教学和教学质量。

第一,与其他兄弟小学进行手拉手,把各自为政的局面打破,使各兄弟小学的美术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互助、互相学习一起提高的局面。定期、不定期举办书法、绘画巡回展览。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性地交流经验、体会,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形成共识。这样,我想无论在教学上、作品创作中学生一定会有一个明显提高。也可组织学生去参观各中学、专业美术学校学生上课作画的情景,或播放相关的视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热情。

第二,带领学生参观书画展览,增长见识,提高学生美术的学习兴趣。如在我们乌兰察布市师专美术系、各类美术班作品展、书画院等,也常常举办一些书法、绘画赛事展览,带领学生观看很有好处。

第三,美术老师要对当地人土风情有一个了解,利用空隙时间,就本地区一些地方文化特色,进行了解、拍照、资料收集整理,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本地特色的、适合我们自身特点的、带有乡土气息的绘画、设计,并尝试将这些绘画、设计融入课堂教学。

如一些古代遗留的建筑、物品。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民族服饰、特色小吃等。我们本地区就有很多过去从山西移居过来的居民,古人遗留下来的民间剪纸、面塑等在特定的日子我们还会见到。现在能看到的还未完全淘汰的农民手中的镰刀、锄头、犁等农具,也遗存部分古建筑、农民的土坯房,小院落,以及还能偶尔见到的碾粮食用的碾子,手工编织的篮子、筐子、过去的手拉风箱、炕上吃饭用的小饭桌、放物品用的大红柜……,在农村可表现的实在是太多了,而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却很难触及到。比如,乡村风景具有很多独特的美,不同季节会产生不同的美感。

我们这里蒙古族较多,现在常常能见到的过去遗留下来的蒙古袍、马鞍等物品,蒙古包,风景秀丽的大草原,草原上奔驰的马群,成群的牛羊,曲调悠扬的马头琴,那达慕大会上的摔跤好手,这些都是绘画表现的好题材。

在郊区、农村还有随手可得的麦秆、稻草、各类羽毛、植物、皮件下脚料等可制作工艺画。在沿海边上生活的孩子还可利用贝壳、鱼鳞等制作特色工艺品。生活在剪纸之乡的亦可剪纸,生活在具有刺绣优势的还可以进行刺绣教学、壁挂工艺,生活在陶瓷之乡的亦可进行陶瓷彩绘设计、陶土工艺品制作设计、等等。

这些资料、图片以及有地域特色的材料的收集,都可用于乡土教材,丰富我们的美术教学,同时也增加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

第四,教师还要经常读一些绘画、设计应用方面的书籍,用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他们的绘画、设计技巧,对于多方面的绘画、设计进行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对于本土有特色特点的易于得到的可操作性的东西进行探索实践,为日后给学生上好课作好充分准备,俗话说,“厚积而薄发”。

我想,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绘画、设计元素。‘我们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切都在于我们去发现它、运用它。让我们发挥本地优势,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只有利用好我们身边的这些财富,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首先让我们的教师们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从身边开始发现美吧,因为只有我们精心编制出的具有地方乡土特色的绘画、设计应用课才能使学生站在有地方特色的高的起点上运用想象的翅膀,创作设计出好的作品来,这将对他们今后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一课。

让我们带领学生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吧!”

参考文献:

[1]崔栋良.壁挂艺术[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

[2]余乐孝.应用美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方法浅议 下一篇: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