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音乐教育

时间:2022-09-16 04:25:37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音乐教育

摘要:信息产业时代1的来临,中国音乐教育者们有意识对本国的音乐教育重新审视,尝试对如今的音乐教育置于全球性多元文化中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文化;多元文化;中国音乐教育

一、引言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信息产业时代。对全球性的国际化音乐教育观念、方法的接收,唾手可得的信息处理等等,必然将会对音乐教育产生影响,形成新的认识,这都是引起众多学者对中国音乐教育的重视,共同探索如何面对未来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问题的原因。

《中国音乐教育与国际音乐教育》隶属于《音乐教育的人文视野丛书》中的五本之一,是一本链接音乐教育与当代世界及国际教育的研究音乐教育理论的著作。本书的作者管建华,是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音乐学研究所所长。兼中央音乐学院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一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等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音乐人类学、音乐教育、音乐文化哲学。

二、音乐教育哲学文化

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把音乐课程性质定义为“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三者。对音乐教育哲学与文化的深刻解读,能使促使音乐教育观念渗透到音乐教育课程与教学中,为教学实践做准备。

本书中认为,全球性音乐教育时代正在来临,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增田米强调,“全球性”包含三个基本思想:人类统一感,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无地区或国家界限的全球信息空间的诞生。伴随信息网络社会的发展,全球系统得以扩展,网络社会与多种文化相合作,形成多元化文化,与世界各个区域的历史与地理产生联系。通过网络,我们能够得到多学科、多元文化音乐链接的无限资源,当然有时候的资源仅是片段化的、局限的,这仍需我们不断的努力去扩充全球文化的信息交流空间。

后工业、后现代思潮、后现代文艺、后现代学术现象就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哲学是时代文化的重要思维形态,后现代哲学从根本上讲,就是“差异”和“多元”的哲学。在音乐教育哲学中,后现代音乐教育学是对全球性的边缘的、差异的、现象的、解释的、生态的与多元文化和多学科交叉的音乐教育学。当我们可以在全球性文化中探索时,我们应该在尽快适应新的音乐文化和建立新的音乐教育观念,这便引发了对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思考。

三、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思考

在高等教育国家化挑战下,中国高等音乐教育被管建华教授梳理为五大问题:国际化的音乐课程、国际化的音乐教育研究、国际化的音乐教育学术交流、国际化交流中的本土音乐文化交流和国际化交流中的相互性与平等问题。从这些小标题中,我们就能够得知,在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学习中,我们主要教学的都是西方传统音乐,是以欧洲为中心的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而缺失了中国本土文化的教育。因此,中国高师音乐教育国际化应该确立以文化交流为首要目标,其培养目标和评估系统也应该以音乐文化的传承为主,原因由高师的毕业生主要担任中小学教育,其目标也是提高国民的音乐文化素质,首先应该注意“文化”二字。暂且不提西方国家对于中国音乐文化交流的相互性与平等问题。我们在与西方音乐教育学术的交流方面也是较浅层次的,这表现在对国外音乐教育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成果缺乏整体的把握上。我们仅是输出少于输入,缺乏构建系统的音乐教育知识体系,缺少音乐教育学术研究成果。

21世纪的中国音乐教育面临了课程改革的局面。管建华教授提出了音乐课程的立体三维建构:1、母语传统源远流长;2、世界音乐宽似海洋;3、文化统领高屋建瓴。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音乐课程设置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要充分考虑到课程设计中去;以全球性多元文化为基础的世界音乐的教学是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同时也是发达国家音乐教育的热门话题,强调每种音乐都有自己的传承方式和过程,在此过程中,它们会产生各自的教育法和教学法。管建华教授提出,中国音乐课程改革首先要解决音乐教育文化观念的转变,先解构西方文化中心论,否定欧洲工业文明音乐的“科学范式”,增加道德实践性与审美表现型新的综合认知,从而使东西方音乐教育达到共存、互补。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补充,从实践事实、思想观念上得以共存,故在中国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中,更要建构一个能够面对新的历史语境、适应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教育哲学,从而开发与实施新的课程。本书中还提出构建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体系,目的是为了传播现代化与传统音乐的更新。

四、重新定位中国音乐教育

我们必须承认西方的音乐教育要比中国先进,自20世纪以来,深受西方一元论的音乐教育观、课程设置、教材与教学影响,但若仍然只坚持崇尚学习西方音乐教育原理,将只会永远被“落后”、“附属品”定义。故推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当今社会教育语境下,中国音乐教育重新定位的必要准备。管建华提出多元文化教学的四个教学概念框架的六个标准,四个教学概念:平等思想、课程改革、多元文化的能力、教授社会的公平原则:六个目标:理解多元文化的历史视角,发展文化的自觉意识,发展跨文化的能力,反对种族主义、性别主义、偏见与歧视,提升对地球和全球状况的意识,发展社会性活动的技巧。肯定了音乐是文化的教育观念,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课程的主要目标,包含了正确看待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尊重他民族音乐,掌握音乐的概念、结构、直观的和思维的技巧,使学生获得跨文化的音乐交际能力等,这都是强烈的响应着如“十五”、“211工程”项目等的音乐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

五、总结

本书针对各个版块所提主题部分,布置了相关篇幅,进行了中西音乐教育关于哲学、课程教学的对比,使每个版块都较为丰满地展现给读者,预设了读者的疑问并解答,做到了提出观点――举例实证――验证观点,各版块间又存在连贯性,为后好铺垫,遵循了逻辑学的规则,理性地将作者的想法与观念传送给读者。通过阅读管建华主编的《中国音乐教育与国s际音乐教育》一书,笔者得出以下感悟:

1.最新的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本书于2013年12月出版第一版,所录入的论文都是具有社会讨论热点的话题,具有追踪热点、与时俱进的特点。国家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随着后现代思潮的涌入,哲学的唯一性被打破,权威统一的言说方式被摒弃,以往的边缘地带受到关注,后现代思潮下的音乐教育哲学研究将展现更大的包容性和灵活的流动性。肯定音乐教育即文化教育。声音只是音乐的载体,而音乐的真正源泉是人及其文化。美国的唐哥伍德宣言、日本的铃木音乐教学法都把对人及其文化的培养作为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我们要从大的文化视域中,从国际音乐教育的角度,去找到适应中国音乐教育的文化定位。

2.引出值得深思研究的音乐教育话题。在全球性国际化音乐教育的大家庭中,中国音乐教育着实应该重新审视自身问题,引起广大教育者的反思。结合实际考察研究,得出权威的、能够引起绝大多数人共鸣的结论。如在《21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及教学范式的转向:音乐工艺模式与音乐文化模式》中提出的对当今中国音乐教育的“音乐工艺模式”及教学范式或本土音乐教育的体系性建构,又如在《对以多学科为基础的中学综合艺术教育课程的思考》等文章中都提出自己的构想,但这些都是值得教育者们对其进行深研的议题。

3.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当今中国最应该发展的音乐教育。虽然目前,中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处于起步的阶段,但确立起音乐教育研究重心,将会促进中国音乐教育及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六、结语

全书的主旨是将中国音乐教育放置于全球性国际化多元文化视野下,进行研究、探析的。现当代的中国音乐教育与国际音乐教育进行接轨,树立适合中国本土的音乐教育理念、创新课程设置、丰富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师资、深化学科之间的有机渗透等等,才能够使我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更好的通人国际音乐文化大家族。

上一篇:浅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 下一篇:“国培计划”中的“影子研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