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大学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特点与启示

时间:2022-09-16 02:27:52

韩国大学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特点与启示

摘要: 论文通过对韩国釜山情报大学等大学职业教育的了解,分析了韩国专门大学培养职业人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两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提出了对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思考,进而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Abstract: The essay analyzed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trained professional personnel of the South Korean by University of Pusan University Information about vocational education. On this basis, the writer summed up the merit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two vocational college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personnel training, presented China's vocational schools mad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personnel training,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n it is with the great reference to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关键词: 韩国大学;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特点与启示

Key words: South Korean school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personnel training features and implications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214-03

0 引言

韩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职业技术教育被称为韩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韩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开始获得快速发展。韩国高职教育秉承了其职业教育的一贯特征,十分重视技能人才及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教育模式以培养“就业者”为目标,在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颇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1 韩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特点

在韩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从层次结构上看,包括专科大学、本科大学和研究生院。实施高职教育的机构包括二年制的专科大学(初级学院)、技能大学、四年制的产业大学(开放大学)和可向毕业生授予高级职业学位的研究生院,技能型大学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主要特点有:

1.1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目标很明确 韩国专科大学和技能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换句话说就是“要能知,要能做,要能动。”所谓“能知”是指要熟悉修养课程和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知识;“能做”是指可以制造,即设计和制作。这两点都称为高技能。“能动”是指能够对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行动。专科大学、技能大学的培养目标虽然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是总的培养方向都与传统的以培养学科研究型人才的大学有着根本的区别。

1.2 “顾客导向”的培养模式 为了加强学校与企业界的联系,韩国政府颁布《职业训练法》、《职业训练基本法》,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将“产学合作”写入《产业教育振兴法》,作为职教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高职教育的毕业生除了少数继续进入大学或研究院深造外,绝大部分都进入企业就业。因此,以企业的需求进行教学就成为必然。法令规定:①成立由学校、产业界、地方政府、民间代表参加的“产学合作教育协议会”,对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产学合作教育协议会”对企业和学校双方均进行控制和监督,计划指导和协调该地区的“产学合作”。公开因教育水平低而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学校名单,对其减少或停止财政支持,对不依靠大学培养人才的企业则增加相应的税金,以此来促进企业与学校间的相互合作;②学校要通过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来接受企业的资金援助:③企业要根据给予学校的财力支援比例来分享教育成果;④职业学校学生现场实习要义务化,产业要积极协助学生现场实习。

由于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推动,韩国的职业教育与企业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出现了多种产学合作教育的新形式,如2+1模式、“顾客导向”(Customized Education)模式等。“2+1”模式主要是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采用,即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两年、在企业实习一年。在高职教育阶段,则出现了“顾客导向”(CE)的定制培养计划。CE教育就是学院将企业作为顾客,与企业在人力、物力资源上合作,改造教育环境,按企业需求人力的数量、规格和具体专业特长培养人才。CE教育包括受企业委托培养技术员和为企业职工更新技能。专科大学于1996年开始与企业采取合作协议方式,共同开发适应产业界需求的多种职业教育课程,现已在75%的专科大学中实施。韩国教育部从1999年开始资助CE教育,2001年有98所初级学院实施CE教育,其中60所得到教育部门财政支持。

1.3 产学合作的课程设置 专科大学的教育课程分为一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专科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中坚技术人才,专业课程的理论课和实用技术(包括实验实习)的比例为各50%。一般专业课程占70-80%,基础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的20-30%,这与普通四年制大学的课程相比,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大部分专科大学的专业课程都是根据职业群分析法来开发的。

专科大学的课程设置上,也充分体现了产学合作的特点。具体的说,主要有如下几点:①加强适应高等产业化社会的电子计算机、工作现场应用英语和职业道德教育;②加强与“国家技术资格证”获得相联系的高水平专门教育;③加强有效率的实验实习及现场实习教育,要根据学年教学计划和实验实习指针来进行;④开发现实应用性的教育课程;⑤开发对“产学”系列有用的教育课程。

1.4 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 多技能者的能力具体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前所述,技能大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多技能者。这包括基础技术能力和设计能力,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创新。

每个专业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技术和产品,满足企业的需求。在技能大学,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来培养的。釜山情报大学的汽车专业在这方面非常优秀。汽车系通过校企合作生产汽车配件项目(柴油机喷油嘴及涡轮增压阀),通过与汽车修理公司联合,获得旧的配件,再由学校重新修理再出售二手配件,柴油机喷油嘴新的每个30万,而二手的只要10万并保修一年。每年的年产值达1-2亿。

1.5 在师资培养方面印象比较深刻:①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有:做上课计划书和课程表、做教学计划,教授提前到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并与企业开展相关的合作项目,做出企业要求的教学课程,形成报告通过学校的教学处批准后,可以进行教学。教师授课不能超过一周12个小课时。②学校支持教师的研究活动及国外研修。开展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鼓励教授到企业进行短期、中期、长期的研修,接受新技术。学校先与企业签合约,保证企业的新技术研发与学校一起做。教授首先提交研修的申请报告,经过论证后,再与企业进行具体操作,进修的教授需要在每一至二个月提交一个报告,研修完毕后除要提交总的研修报告还要,说明研修的情况及经验供其它教师借鉴。

1.6 严格的国家资格鉴定制度 国家资格证书由于能将企业的要求和学校的教育用规范化的方式联系起来,因此,目前已在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中得到普遍采用。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适应产业社会的发展要求,提高技术和技能人才的素质和社会地位,韩国于1973年颁布了《国家技术资格法》,正式引进和实施资格鉴定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实施远行,韩国技术资格鉴定形成了规范化的组织实施程序和现代化的技术支持系统。韩国的技术资格鉴定非常严格,其通过率仅为20%。凡获得国家技术资格证书者具有就业优先权,工资待遇也相应较高。同时,对于一些重要职业,要求必须持国家技术资格证书上岗。

2 韩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给我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带来的启示

韩国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许多做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韩国与我国有相似的东方文化背景,所以,他们的有些方法是可以拿来应用的。

2.1 我国政府应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校企合作。韩国政府规定企业必须加强与职业院校的密切联系,对员工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把校企合作作为职教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并写入《产业教育振兴法》,使之法制化。同时也规定职业院校学生须参加企业的在职培训,企业主要通过在培训中增加培训专家,提高在职培训的质量。为了提高学生工作转换过程(包括在职培训),政府对部分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但这些企业须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即关于劳务市场的变化趋势、工作场所职责的转换和就业机会的信息以及帮助学生寻找就业的机会。为鼓励企业提供以上这些帮助和支持,韩国政府给予提供在职培训的企业特别的奖励(如税收优惠、给予就业保险基金财政支持等)。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虽然也规定了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但比较笼统,给予怎样的优惠不具体。各级政府应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体系,通过政策导向,在财政、税收、信贷、奖励政策、知识产权等方面引导和激励校企合作,如对承担了校企合作教育任务的企业,可根据接受学生的数量和消耗企业材料的费用,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和特殊的财政资助(如银行贷款上的优惠支持),企业委托学校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按国家规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校企共建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可按地税的有关规定给予营业税减免的政策优惠,有效调动企业资源为学校教学服务。

2.2 注重产学合作机制建立,加强利益的驱动 进一步推进产教结合,重视发挥职教在再就业工程中重要作用。韩国政府大力提倡职业学校要与企业密切结合,把产学结合写入政府制订的法规里,并使之制度化。《职业教育促进法》又把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联系在一起。我们可借鉴韩国经验,加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建立由相关经济界、产业界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研究专业设置,确定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和课程以及教材建设中的指导作用.逐步实施职业教育由学校模式为主向企业培训为主的方向过渡。同时职业学校要注意毕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继续教育工作,吸引各类工作人员继续学习。

2.3 完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合作,实现专业共建采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企业在学院预选人才。学校与有关公司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再一种是依照企业需要采取“量身订做”的人才培养方法,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与海外部合作开办的“海外项目现场工程师”班,企业按照岗位提出培养要求并提供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由学院教师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或由企业派工程师到学院来开设讲座,将岗位要求、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教授给学生,实现了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二是实行“就业式实习”,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学院将学生实习和就业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产和服务的现场经受熏陶和磨炼,将毕业设计安排到企业进行,真刀真枪做课题,学生提前半年带着毕业设计的课题到合作企业实习,企业根据学生的课题安排学生到相关岗位,并安排技术人员与学院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制定毕业设计计划书,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学生实习结束时,对学生实习相对集中派老师“上门”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组成答辩小组进行毕业设计答辩,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采取就业式实习,把毕业实践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学生实习结束时已成为具有一定生产经验、熟悉企业生产环境的“准员工”,绝大多数毕业生就留在所在企业工作,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

2.4 完善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评价机制 成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学校参与的校企合作指导机构,指导和监督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实施,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不认真履行实践培训的学校与企业给予适当的惩罚,把校企合作、接纳学生实习就业作为企业评级、资质升级的指标。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对更多的技术工种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在各行业建立职业能力标准,强制推行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而使企业主动和高职院校合作培养人才。另外学校与多少企业合作,合作了多少项目,项目的经费有多少,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学校的总体评价上,学校对不同系部开展产学合作方面的工作主要依靠教授,而没有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学校对不同系部的设备经费投入是粗放式管理,基本作法是由教授根据学校对本部门的年度预算来做购置计划书,教务处来平衡,设备运行委员会来审查。但大都会充分尊重教授的意见,特别是金额较大的设备,因为大型设备的购置可以宣传学校的知名度,吸引企业主动和学校合作。这也是我们在今后工作开展中需要完善的,要完善对项目建设中教师的考评机制。

2.5 双师型师资培养方面的启示 教师要与企业广泛联系 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聘请企业的能人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在二年的学习中主要注重理论教学及校内实训。利用假期让学生去企业实习。一方面能合理解决教学时间的不足同时又解决了实习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学校的老师也利用暑假到企业见习,及时掌握新的技术和工艺,同时管理学生,完成学生必须的实习任务,教师也能增进对企业的了解和沟通。在我国,也更多的聘请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一线管理人员、能工巧匠,一方面补充了技能型师资的不足,另一方面能将先进的技术、理念及时传递到学校、及时教授给学生。另外学院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色中也注重培养实训教师。

2.6 按照企业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和能力培养 把国家劳动管理部门颁布实施的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为学校的课程目标,形成“基本素质(或一般能力)——群集职业能力——岗位职业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进行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我们从企业的岗位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设置专业课程,理想的情况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学生毕业时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目前职业能力(技能)考核、鉴定的方式有四种类型:第三方认证,行业协会认证,用人单位认证,学校认证。学校可以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学分,纳入教学计划,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遵从职业教育规律、增强育人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必由之路。我相信随着政府政策的进一步到位,企业意识的进一步增强,校企合作机制的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之路会越走越宽。今后,中韩两国应积极促进在职业能力开发、技术培训和劳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交流先进的管理经验,互相学习先进技术,建立中韩职业培训合作项目。通过举办新领域的国际研讨班,培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建立中韩职业资格证书互认制度,促进两国在职业资格技术标准资格证书的互通。

参考文献:

[1]陶蓓.韩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趋势分析.华东师范大学.

[2]《STW:韩国促进高职生就业的模式与启示》 2008-11-2.

[3]培养“就业者”的韩国高职教育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02月.

上一篇:层次分析法在高校图书馆排名中的应用 下一篇:股利政策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