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言照亮学生的心灵

时间:2022-09-16 01:00:44

用语言照亮学生的心灵

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品德教师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既要吃透教材精神,又要掌握形象丰富的素材,这样,品德课一定会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结合我的品德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课堂语言的认识。

一、课堂的过渡性语言——铺垫

在语文一堂课的设计中,教师要预设几个教学环节,如果在每一个环节的衔接处,把衔接的语言说明白、说精彩,就能很好地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例如:我在教学《邻里一家亲》一课时,在探讨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如何相处后,我做了这样的拓展引导:“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家庭成员间彼此给予对方以关心和爱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然而,生活是个大舞台,生活其间,除家庭以外,我们还要与邻居相处;能继续谈谈怎样和别人相处吗?”这样的过渡,不但肯定了学生交流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法,而且能更进一步带领学生去探讨与其他人如何相处。

二、课堂中的鼓励语言——激情

教师如果给学生积极的期望,学生会增强信心,积极学习,那么,教学效果也会更加理想。在教学《健康的杀手》一课时,我让孩子看一段《串连生命之美》的视频,在看之前我提醒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悟。当视频结束时,学生依旧意犹未尽,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蜜蜂自由自在地在花丛中飞舞”“牛儿在悠闲地吃草”,在自然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生命的存在。我不失时机地评价:“孩子你诗一般的语言中,道出了生命之美,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这个环节的创设,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得到新知,老师用语言给予孩子肯定性的评价,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当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热情期待时,一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三、教师恰当的无声语言——助阵

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他们的年龄特点,同时用自己具有的丰富的道德情感形象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恰当地采用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亲近式的评价,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当学生回答问题特别准确时,教师或者温柔地抚摸一下孩子的头,或者给孩子一个赞许的眼神,当小朋友精彩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时,老师或者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或者为他竖起大拇指;或者对他们轻轻地点头微笑。当学生回答问题不流利,可以给他时间让他思考一下,然后去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这些无声的评价将牵动着学生的心,这是一种被评价者最容易接受的评价形式,它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适度的评价语言——点拨

教师的评价是智慧生成的,需要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力与精彩的课堂语言,以及恰到好处的点拨。肯定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相结合,在我们的品德与生活课堂上,肯定性的评价能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但是否定性评价也必须采用。比如:在《火警119》一课中,我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看见学校里有的地方着火了,你会怎么办?”许多同学都表示要亲自去救火。这时教师必须使用否定性评价,告诉学生:“你能勇于扑灭大火的想法是对的,但这样做是错误的,你需要想办法去做,而不是盲目去做。”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否定性评价的同时,注意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委婉地否定。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事物、观察事物,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教师的语言表达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思维方式和对人生的态度。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学生的引路人,应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以帮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和生活。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梁才中心学校)

上一篇:新形势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 下一篇: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