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早恋“巧”处理

时间:2022-03-16 08:09:25

学生早恋“巧”处理

一、引言

经常在电视节目里、报纸上甚至在我们的周围看到或听到这些事情:在某些学校,有些孩子因早恋、失恋,发生了旷课、自残身体甚至怀孕堕胎的行为。中学生早恋是一个让家长和教师都十分头痛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认识和处理早恋问题上,我们还得三思而后行,我们不应该太“过敏”,不应该把男女同学一起交往就认为是早恋。笔者将通过本文以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和探讨早恋现象。

二、不要用“放大镜”来看待早恋

根据心理学我们知道,中学生正处于青年前期,生理上处于比较成熟的阶段,情感上已经产生了对异性向往爱慕的倾向。他们开始敏感地看待男女同学间的交往,他们注视着异性同学有关自己的一举一动,并在众多的男女共同交往中逐渐由对群体异性的好感转向对个别异性的依恋,即进行所谓的早恋。笔者认为我们要弱化早恋意识,不要用“放大镜”来看待早恋,不应该把男女之间的相互青睐认为是早恋,而应该看做是“异性相吸”。

笔者做过“你如何看待早恋”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学生是这样的情况:有的认为对方与自己兴趣相投;有的认为对方学习成绩优秀;有的认为对方英俊漂亮;有的认为自己孤单,想找个谈得来的朋友谈心;最严重的情况也只是说自己喜欢跟他(她)在一起,关注他(她)。可见很多时候是我们教师和家长用“放大镜”来看待学生早恋了,我们的过多关注和干预有时候催化了学生间的正常异往,导致不理想的结果。

三、要用“放风筝式”来对待早恋

我们知道,青春期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不稳定性。青少年在这个时期,由于年龄局限、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而更多的是跟着感觉走。也正由于他们不够成熟,不能全面认识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又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方面。教师与家长要以“放风筝式”来对待早恋。所谓的“放风筝式”就是说给青少年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飞翔,但是教师与家长要牵着风筝的另一端,让“风筝”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同时,能够较及时地把握“风筝”的方向,以确保“风筝”不会被什么“电线杆”或“树枝”等绊住,不能飞得更高。

案例一

两名15岁初中生,男生王某和女生徐某两人彼此颇有好感,时常在一起谈心、游玩。女生徐某父亲知道后,认为王某影响了女儿的学习,很生气,到学校找到王某,打耳光将其教训了一顿,并警告王某今后不许再和徐某来往。受女方父亲阻挡后,徐某和王某均对此很反感,觉得万念俱灰,双方共同离家出走,在一私人旅社服下大剂量安眠药,欲以死殉情,幸好被及时发现,抢救脱险。

案例分析

王某和徐某两人彼此颇有好感,时常在一起谈心、游玩。这种异往既是中学生的内心需求,也是他们成长中的重要任务。家长要对学生异往有一个正确的区分,不能将所有正常的异往扩大成严重的早恋。家长不应该硬性地束缚和粗暴地干涉,如果家长把问题严重化,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反而会激起年轻气盛的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干脆弄假成真或者导致严重的结果。而要以“放风筝式”来对待早恋,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在家长民主的监督下,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交往。

四、“为它做嫁衣”——强化“异性效应”

笔者所提的“为它做嫁衣”是指应用异性之间的微妙关系来为班级建设、家庭和谐和青少年的个人发展服务,以“异性效应”为媒介来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异性效应”是指在人际关系中,异性接触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相互吸引力和激发力,并能从中体验到难以言传的感情追求,对人的活动和学习通常起积极的影响。“异性效应”能使青少年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中积极进取,充分发挥内在潜能,建立超常的良好形象,用于班级管理中,不但有利于同学间的正常交往,而且有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案例二

心理学家曾经对高中学生进行过一种聚餐实验。第一次,让男生坐在一块,桌上的菜肴吃得精光,杯盏乱七八糟。第二次,在男生中插入了女生,用餐时男生一反常态,变得举止高雅,礼让为先。在日常生活里,学生对异性托付的事情常能出色地完成,甚至表现出超越自我的机智和勇敢。劳动时,如果有异性参加,干起活来就格外带劲。当女生要光临宿舍,男生的个人卫生会搞得特别干净,把室内也收拾得清洁整齐,力图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案例分析

异性之间的很多交往大多是简单纯真的。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弱化早恋意识,强化“异性效应”。“异性效应”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对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起着积极的影响。利用“异性效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增强男女学生的性别角色意识。

五、春天就该忙春天的事

春天就该忙春天的事,学生该忙的事是以正确的态度广交朋友,与异性正常相处,帮助他人,丰富生活,而且理解教师和家长的心思;每个教育者和家长该忙的事是要以宽容的态度和合理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充分利用“异性效应”对青少年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而不应该用“放大镜”来看待早恋,要以“放风筝式”来对待早恋,牵着风筝的另一端,让青少年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学生心理素质培养[M].远方出版社,2005.

[2]异性效应在班集体建设中的应用.班主任之友,2008.

(作者单位 浙江省苍南县矾山高级中学)

上一篇: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管理 下一篇:红歌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