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培养与教学情商促进研究

时间:2022-09-15 09:22:05

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培养与教学情商促进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对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与现实教学的理解,分析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与情绪调动的意义,探讨了目前语文教学中不符合教学与情感教学的主要因素,以及在德与语文教学结合开展的背景之下,如何对语文教学进行必要的提升,以便能够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语文改革 教学 课程

一、语文教师情绪作用的特殊性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语文语言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母语,是学生学习与交流的重要手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然而,教师的教学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影响较大。最近的研究发现,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活力与课堂上教师的积极性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非言语表达的热情,如示范手势、丰富的情绪面部表情、剧烈肢体运动等,都可能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诱因。教师的热情表现常常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的积极性会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兴趣和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激励作用。

二、深入认知国家教学标准

对于教学内容的学习与教授,首先要对所教学科的国家教学标准有所掌握,这样才能对教学内容有所认知。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这一点显得更加重要,这是由于语文学科的逻辑思维和知识要求所使然。教师要通过对知识点的学习,结合国家标准的认知,来进一步地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同时,对道德与语文教学结合是新的时期人们对于语文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道德与语文教学结合主要注重对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在道德与语文教学结合开展的大环境下,语文教学也应当做出必要的改革和调整,使语文课程的设置能够更好地符合道德与语文教学结合开展的要求,通过开展语文教学改革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加各项语文能力的提高。

三、给学生个体语言能力展示的空间

在古老的“填鸭式”教学中,学生很少有展示的机会,有些学生在初中三年的时光中,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还不到十次。想想古老的教育在某些方面确实扼杀了孩子们的才能,而当今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没有束缚,可以让学生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每节课的四十五分钟中,教师所占用的不到十分钟,三十多分钟留给了学生。这时,教师扮演什么角色呢?此时,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要调控全局。在有的课堂上发现,课型是改革下的模式,课堂上也以学生为主,但是在四十五分钟之内只是有数的那些人在动、在说、在学,而其他学生却岿然不动,这种课堂就成了部分优秀生的课堂。

我们的课堂需要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课堂不是教师展示的舞台,而是学生尽情在学海中驰骋的天下。记得在刚实行课改时,我对新的教学模式还不够认可,在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师生共析文中最精彩的写景片段,即“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又酸又甜,色彩都比桑葚要好的远”一段,我想古老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直接把这一段讲解透彻,学生听懂即可。

四、国标认知与自身素养、情感的提高

语文教师的教学以文字和生活为基本案例,因此,良好的案例分析和引用则成为教师自身素养培养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有对国家教学标准的体会外,也要对相关知识的个案有所研究。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良好的的教学案例对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到教师素质与素养的培养,事实上,是从个体自身对语文学科的关注和悟性所获得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对学生加这引导,给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的环境,来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的思维,来通过各种方法对问题进行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则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素养。做到善加引导,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则体现了教师教和育的能力。

国标给教学内容做以界定,也给教师个体提供了可操作的具体的内容。因此,一个具有良好素养的教师,对于国标的重视,等同于职业的底线,同时,也是良好职业素养的表现。因此,对于国标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同时,教师的职业素养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过程,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良好的教师有着良好的素养,有着对国标知识的把握,必然,也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二者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

参考文献:

[1]叶黛亚.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J].文学教育(中).2010.

[2]张媛.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

[3]王天玉.浅谈语文教师如何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J].成功(教育).2009.

[4]秦小艳,吴娥英.浅论教师的专业素养[J];科技信息.2008.

[5]邓志伟.论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建构[J].全球教育展望.2008.

[6]邱绍宇.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情商[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8.

[7]余万超,刘栋梁,郭淑华,骆成业.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

上一篇: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 下一篇: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