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时间:2022-09-15 09:06:12

浅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摘要】土地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党在农村的路线政策的核心,保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稳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保障机制;保障农民权益

在我国土地问题历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党在农村的路线政策的核心。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的行为逐步趋于规范,土地流转进程加快,规模也逐年增大。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充分尊重农民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平稳有序的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利于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地抛荒和粗放经营,促进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展实现好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有利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市场化、国际化;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健康发展。保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稳发展至关重要,迫切需要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服务,正确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稳健康发展。

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对土地经营权流转有顾虑

土地不仅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社会意义,是农民的命根子。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农民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留有一亩三分地心里踏实,对于流转有后顾之忧。农民收入虽然主要不是依靠土地,但对他们来说,土地也是发展资本,比如土地被征用时,农户能够从中获取一定的货币补偿,可为其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离乡不离地”是许多外出从业农民的观念,他们希望能够保留土地经营权,当年老力衰无法外出就业时能有基本生活保障,随着粮食定购任务、农业税的取消,农民种田已无任何负担,使农民宁愿粗放经营,甚至撂荒、弃耕,也不肯轻易放弃土地经营权,将土地流转出去。土地流转风险保障机制的缺失,一方面农民担心受让方是否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项目是否有长效性,担心租金兑现难和土地恢复现状难;另一方面受让方也担心农民法制意识淡薄,单方毁约。,土地流转中若没有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制度,既影响土地投资经营者的积极介入,又影响土地经营权流转。

(二)大部分农村缺乏有实力的农业投资主体,难以实现真正有效流转,甚至出现无偿也流转不出去的现象,导致一些偏远的山垅田地出现抛荒、弃耕

政策落实不到位,阻碍土地流转。有少部分承包者甚至因此在承包期限内中止合同,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土地抛荒现象。

(三)渠道不畅,制约土地经营权流转

土地流转交易平台缺失,中介服务组织机构匮乏,许多地区还没有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土地流转还处于自发、无序状态政府部门的流转服务平台还很薄弱当前土地供需信息网络平台尚未形成,土地流转信息渠道不畅,供需双方信息未能有效沟通,制约土地流转。出租方找不到承租方,想扩大经营的种植大户、企业又难以找到有流转土地意向的对象,流转渠道不畅,流转空间狭窄,增大了流转成本。土地流转主要依靠有开发需要的企业自己找上门,缺乏土地流转信息,选择面较少。土地流转信息传播主要是依靠农民之间口口相传。同时土地流转没有确定可操作的价格标准,容易出现竞相压低价格,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而农民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对市场行情不能充分把握,导致流转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土地的价值,造成土地流转市场价格混乱。流转程序不规范,矛盾纠纷多,土地流转大都是由农民自发组织推动,通过私下协商,口头达成土地租赁协议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流转法律程序不够到位。流转行为严重不规范,表现为自行流转多,报批准、报备案的少,申请变更登记的更少;口头协议多,书面协议少;约定不明的多,约定明确的少;书面协议内容不规范的多,规范的少等。有些村存在连锁流转现象,接受流转的农户又将自己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其他农户,形成锁链式流转。镇、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普遍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这些不规范的行为极易产生纠纷并带来一些遗留问题若不引起重视和妥善解决,势必会为以后产生流转纠纷埋下隐患,尤其是随着农民负担的减少、农业补贴的增加、农地价值的上升,很容易就流转价格、地块边界、利益分配等问题产生纠纷。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构建土地经营权流转综合服务平台

各地可以农业部门及其经营管理机构为依托,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综合服务平台。村级组织是土地流转中最为重要的组织载体,要依托村级组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既要积极引导流转,又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由农民自主选择,不以决议形式强制农户流转,不得截留土地流转收益。县、乡两级要普遍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统一设置窗口,统一信息,统一流转交易,积极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价、合同签订、合同履行、档案管理等优质高效服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务必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在土地经营权流转中,要以政策为准绳,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注重管理,创新服务,严把“三关”:1.是严把合同关。成立县经管科为主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统一制作《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登记卡》、《土地经营权转出转入申请表》,统一制定土地流转的合同文本条款和内容。2.是严把签订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操作,不搞强迫命令等违反政策的硬性流转,全部由农户自愿提出土地流转申请,并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由村委会备案,县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登记,做到有一户办一户、办一户稳一户,稳一户带多户。3.是严把用途关。我们严格执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三不准”政策红线,对每一宗土地流转,都要派人准确核实,严格检查,防止出现合同欺诈和非法交易。服务组织通过广播电视、交易大厅、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土地经营权出让受让信息,并接受土地流转供求双方的咨询,实行集中办公,提供一条龙服务做到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土地流转服务站的全覆盖,实现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二)建立健全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的保障机制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削弱土地保障功能,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重要条件。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探索建立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解除农民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心地流转土地。在贫困地区,土地对农民兼有生产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在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适度流转过程中,必须尊重农民自,以中短期性质流转为主,并通过劳务输出等办法解决农民谋生问题。同时,要积极做好流转农民养老、医疗、特困补助等社会保障工作,防止出现无业无地无保障农民。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风险防范工作,流转的规模要适度,避免超出经营能力盲目扩张;流转的价格要公平,充分考虑土地的增值因素,确保价格公平合理;承接土地流转的主体要有实力、有信誉,加强流转受让主体的资质审查、流转土地的用途审查,不能放任自流、一转了之,防止坑农、害农、骗农等问题。

(三)要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收益的最大化

必须明确流转不流转是农民群众自己的权利,流转的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而不是土地,流转的主题是农民而不是干部,流转的机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在保证农民对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流转,使原来过于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规模化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从而达到现代农业要求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当地政府创办引进龙头企业,引进优良品种、先进栽培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带动当地产业由主要种植转向二三产业。通过集中土地招标、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既促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又增加了土地流转地租收入。如;沂南县田丰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惠农增收”为建社目的,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农户纷纷把自己的承包地拿出来交给合作社统一耕种,合作社再把农户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连成片,规模种植优质甘薯20个品种1000余亩,并通过与企业合作,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龙头企业赢利、合作社稳步发展、农民群众增加收入三方“共赢”的局面.此外,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是农村金融服务严重滞后,而宅基地及其建筑物的流转和抵押,无疑会有力推进农村金融及农村土地的资本化与市场化,以土地流转的形式作为农村改革的突破口,放宽农民对承包土地的转让权、出租权、入股权及抵押权,农民可用土地向金融机构融资贷款,更可以把零散的土地合并,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农业产出。加大金融创新、资金扶持、项目支持、基础配套等方面扶持力度逐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这样农民即可在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享有土地增值的最大利益,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收入。

上一篇:企业技术创新与专利信息利用 下一篇:环保装备制造业的服务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