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工笔画专业教学为例谈新时期高等院校专业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15 04:13:08

以中国工笔画专业教学为例谈新时期高等院校专业教学策略

[摘要]专业改革是高校课程结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教育教学则又是高校教育专业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其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体发展。审视近些年来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专业教学和创作既展现其富有生机的一面,同时也暴露出很多弊病。高等院校现代教学如何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立足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高校自身的变革而谋求新的发展,建立起与传统相通又与现展相协调的研究型课程是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高等教育 专业改革 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周小菲(1977- ),女,江苏海州人,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工笔画创作与教学。(安徽 合肥 23002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117-02

一、导言

现今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从培养高精尖人才转为培养能力全面具有实践性和适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加之毕业生人数的迅猛增长和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因此高等院校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着刻不容缓的形势。如何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立足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高校自身的变革,建设与传统相通又与现展相协调的研究型课程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现代专业教学要遵循行业发展的规律,使其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规范。高校应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科学地制订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拟定人才培养目标,此为高等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

二、高等教育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专业教育的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一些问题背离了高校专业教育的功能,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以至于其毕业生很难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本文拟以中国工笔画专业教学为例,探讨高等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生源质量下降。由于近些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和部分考生试图走专业高考的捷径等原因,导致高校的生源质量有很大程度的下降。以高校美术专业为例,学生文化及专业素质普遍不高,这一严峻形势使得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及专业素质是高校美术教育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大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知之甚少,作品只一味求大、求新、求奇,流于形式,呈现出空洞、缺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身良性发展,同时也给高校工笔画教学提出了严峻、深刻的课题,所以如何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迫在眉睫。

2.专业基础教学面临如何继承与发展。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这也必然要求专业基础教学的改革跟上步伐。然而如何使学生在接收前沿知识的同时,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也是高校教学所面临的难题。中国画的专业教学中,不少学生脑海中没有中国画的概念和审美观念,对中国画的了解几乎为零,也就很难谈得上感兴趣,加上中西绘画理念上的很多差异,导致不少学生对中国画无从下手,也很难体会中国的传统艺术精髓。没有对传统深刻的理解和继承又如何能更好地创新与发展?那岂不成了无源之水?高校美术专业基础教学面临如何继承与发展,如何使学生转变西画的观念,在头脑中形成中国画的审美观念和绘画理念。

3.高校专业教学力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的高校教育正面临着重大改革,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一流教学及管理队伍,才能保证高校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然而现阶段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其背后地深刻原因。就中国画专业来说,很多高校教学力量较为单薄,而中国画分类细、科目多,致使很多教师跨专业授课,难免影响课程的质量。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大高校都争先恐后的开设动画及各类设计专业,在师资配备上也只引进此类专业的人才。因而,近些年来中国画专业的毕业生很难进入高校,也更谈不上培养高素质的中国画专业的师资力量。由此得出,只有高校中国画专业教学力量的较大提升,才能适应高校自身的发展。

4.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关键环节,教育方针的贯彻、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必须通过课程才能实现。现在高校改革的另一问题是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以工笔画教学为例,工笔画的各课程单位课时量明显不足。很多课程只能浅尝辄止,学生刚刚接触稍有理解时课程便结束了,很难真正去深入、透彻领会。且很多关联专业课程设置的割裂、顺序颠倒,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和巩固作用,反而是先前所学被遗忘后才上后续课程,无法循序渐进,也无助于深化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

5.高校专业培养方向有待进一步明确。很多高校现在所开设专业培养方向目标不明确,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变化,导致大学教育与个人发展相脱节,因此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继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与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疑是重中之重。而高校的工笔画教学应本着培养学生的实际创作能力为前提,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高等教育专业教学的具体策略研究

1.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转变思想树立现代人才观念一定要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前提,培养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纠正以往唯技术、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培育出有较宽知识面和良好素养的人才。例如,在中国画的教学中,工笔画的学习不仅要从西方绘画中汲取养分,更要从深层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中国工笔画。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才能使现代工笔画的创作有土壤、有灵魂、有精神。反之,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国画的教学也就成了“无源之水”,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高校美术教育应在课程设置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应课程的设置,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保障中国传统文化的专业教学,各专业教师也应加强引导学生对传统优秀作品的赏析和研习。加深学生对中国绘画理念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摆脱西画理念的影响,真正理解中国绘画的精神内涵。同时,也使学生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创作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优秀艺术作品。

2.突出专业基础的训练。高校专业教学要突出基础知识的教学,把知识结构的重心放在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上。基础知识则是本源性的知识,抓住了事物的共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专业教学既要重基础,也要重专业,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就中国画教学而言,线是中国画的灵魂,同时,线也是学习工笔画的必修课,是工笔画教学的第一步。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用笔技巧外,更重要的则是领悟在中国画中线被赋予的精神内涵。线既是画者进行工笔画创作的艺术语言,也是传达其内在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线独立的审美价值自是不言而喻的,早在谢赫的“六法”中就得以肯定。而一直以来,在高校工笔画教学中却只注重要求学生用线的准确性和力度,往往忽略线自身的审美的要求,这是有失偏颇的。具体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多观察、体会和感受,力求把握线的“尚意”与“尚实”,做到在传统的深厚土壤中彰显现代感。强调“尚意”的重要性的同时与西方绘画的造型意识结合起来,是现代工笔画以线造型很好的切入点。中国画专业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线的艺术性的研究和表现力的掌握,这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3.按专业发展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使之前与后续课程相互承接,更好地促进后续课程的进行,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专业知识。高校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中不能只考虑到教师、教室等客观条件的不足而随意安排课程顺序,看似影响不大,其实对学生的学习和整体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这种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往往导致课程的安排顺序割裂、所学知识不能相互促进,也造成了教育教学资源上的极大浪费。因此,合理、科学地调整好专业课程设置是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高校要根据自身发展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顺应时代和专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定位,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和适应性,以学生未来发展为设置课程的指导性原则,各课程之间要充分考虑衔接性和相互促进,形成科学、系统的高校专业教学课程设置。

4.加强实践课比重对于高校专业教学尤为重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画的教学中,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是中国画教学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画教育教学的智慧结晶,现今这仍然是行之有效的工笔画教学方法。当然,这三者互相促进不可偏废。临摹帮助学生研习传统经典,写生锤炼学生的造型能力,创作则是检验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如果说临摹和写生是学习的手段途径,那么创作则是学习的目的。而近年来,中国画的教学大都偏重于临摹,写生课程相对于工笔画教学来说课时量很少,而真正的创作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就更加微乎其微了。因此,加强写生和创作课程的比重对于工笔画的教学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强化以创作为主,临摹写生为辅的课程设置观念,注重营造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有实际创作能力的中国画专业的学生。

5.现代专业教学要遵循行业发展的规律,使其成为教育教学的规范。满足社会需求是专业建设的目标,专业对社会环境的适应程度则应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专业的建设一直以来都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和导向的。把握社会的需求,应是高校专业建设的一个长期任务, 也是高校为专业定位以及制定专业长远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依据。在中国画专业教学中,有几点是自始至终需要贯彻的:一要有想法和个性追求,逐步找寻自我风格;二是要有生活和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艺术是干枯的、没有生命力的,而感受则是对生活认识的深层理解;三是要有自身独特的绘画语言和技巧,艺术语言是塑造艺术形象、传递艺术信息的途径,而艺术语言则离不开技巧这一媒介;四是要有学养和品位,真正的艺术创作最关键的要素不是技法而是修养和品位,也即是“画如其人”,人文内涵和底蕴是中国画的精神追求;五是要有创新和突破,艺术不能重复和固守,必须勇于创新、出新、求变才能发展。一件好的作品首先要有对生活感受,其次要有自己独立、独特的思想,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而作品的力度也就是画者思想的力度,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应立足于提升其内在修养。而这些都需要各类综合知识的积累和积淀,高校教育教学应全力营造全方位的学术研究氛围,开拓学生视野和创作思维,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激情。

因此,高校现代专业教学要立足产业发展的规律和高校自身的变革而谋求新的发展,建立起既与传统相通又与现展相协调的研究型课程。强化合理科学的课程设置是提升高校专业教学的关键,也是实现高校专业教育创新的基础。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专业发展理念则是高校专业教学的目标。总之,不仅要注重专业基础教学,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宫六朝.工笔人物教学对话[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

[2]宫六朝.花鸟画教学对话[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

[3]谢朝玲.浅谈高校美术教育改革[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3).

[4]王任波.关于工笔人物教学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4).

[5]曾维华.对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状况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5).

上一篇:新时期高校团日活动研究 下一篇:最深刻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