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导语的应用

时间:2022-09-15 12:07:46

中学数学课堂导语的应用

摘 要:以上初步探讨了新课导入的几种常见类型。设计导语的方法、角度多种多样,但不管怎样设计,都要结合教学实际,遵循启发性、自然性和趣味性原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中学教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262-01

俗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题导入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设计一些有趣的导语,创设一个恰当的氛围,能使学生尽快集中注意力,进入角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好的导语绝不是教师灵机一动就可以的,因此,教师应增强对课堂导入的设计意识。笔者就几年的教学经验,对几种常见的课堂导入方式做一些肤浅的探讨。

直接导入法:直接导入有如开门见山,一段话、一个例子就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

案例1:某教师在讲授“因式分解”时,首先复习多项式的乘法,然后举例,并指出该等式反过来就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了整式乘积的形式,这就是因式分解。这样直截了当,易于学生接受。

趣味导入法:案例2:某教师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叫“年龄几许”,就是将你自己的年龄加上8,再乘与5,然后减去13,最后加上4;无论是谁,只要把结果告诉我,我马上可以猜出你有几岁了。(停顿,学生计算),几分钟后,学生纷纷说出结果,无论什么结果,教师都能马上说出正确的年龄,同学们惊诧,教师趁势引出课题------一元一次方程。趣味导入往往借助游戏来引入新课。既新奇又具刺激性的游戏,能深深地嵌入学生的头脑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复习导入法: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复习导入设计简单、直接,是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深受广大教师喜爱,但它并不适合每一节新课,如果每次都用此法导入,没有任何新意,那么将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选择时要慎重,设计上也要掌握技巧。案例3:在讲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习题课时,教师甲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口诀:“函数名奇变偶不变,符号看原函数象限,再设计一个题给学生练习,在这里,同样是复习引入,教师甲则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及记忆的规律;而教师乙却无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明显,教师甲的教学设计更胜一筹。

悬念导入法: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困惑不解而产生急切等待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数学课中适当地设计一些悬念会增加学生对问题的好奇,促使他们主动地接受新知识。

案例4:笔者在讲授“等比数列的求和”时,先讲了一个“教师和富商”的故事:同学会上,一个富商吹嘘自己如何有钱,并声称同学中无论谁有困难,他都会慷慨相助,一名在某中学当数学老师的同学想了想,向富商提出一个借钱方案:“第一天富商借他1角,第二天借2角,第三天4角,依此类推,后一天借的钱都是前一天的2倍,一直到月末(一个月按30天记)”。富商听到借的都是1角、2角,说:“你的要求太低了,我现在就可以满足你”。(停顿,故作神秘状),问学生:“这个要求真的太低了吗?”这一问,课堂上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争相讨论着,这时,笔者在黑板上写出:1 073 741 81.4这一串数字,在学生惊讶之际,趁势导入新课:“富商为什么会吃亏?这么长一串数字怎样才能迅速算出?奥妙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等比数列的求和”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简短故事开头,造成悬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自然就会取得非同一般的效果。

故事导入法:一个小典故,一则小故事,运用恰当,也会让学生兴趣大增,并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案例5:某教师在讲授“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先利用多媒体将诸葛亮的头像、生平简介投影在屏幕上,再设计如下导语:“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假设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是0.85,三个臭皮匠能解出的概率分别是0.45,0.5,0.55,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相比,谁大?”(停顿,学生思考),继续:“解这个概率题将用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生动、趣味性的语言会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质疑导入法:质疑式导入指的是问题导入,一个好的问题同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6:某教师在讲授“字母表示数”时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看一张青蛙图片,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唱一首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慢慢地,场面开始混乱。教师趁机问:假设有任何只青蛙,又该怎么念?某位学生思考片刻,小声地说:任何只青蛙任何张嘴,任何只眼睛……。(话还未说完,就引得其他同学大笑),这时,教师不慌不忙,建议学生一起讨论,并导入新课-------“字母表示数”。“教育是艺术”。提问也是艺术,科学地进行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动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上初步探讨了新课导入的几种常见类型。设计导语的方法、角度多种多样,但不管怎样设计,都要结合教学实际,遵循启发性、自然性和趣味性原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上一篇:初中英语兴趣培养教学浅见 下一篇:探究初中地理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