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2-09-15 07:15:17

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摘要: 笔者通过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就业情况的分析总结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研、分析并构建“分层递进,工学结合,能力提升,231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探索了解决目前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问题的方法。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major, 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 studied, analyzed and constructed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step-up teaching, working and learning combination, enhancement of ability, 231 three sections", studied the learning field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and explored the solution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proc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

关键词: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结合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

Key words: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systematization of working and learning combination;talent 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234-03

0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虽然我国近几年的高等职业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如何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当务之急。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设计与制订,直接涉及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核心的专业建设工作,同时它也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着手点。

1 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1.1 我国模具行业发展现状 模具是模具设计者为实现高效的大批量生产其某种工业产品中制件,而凝结其提供的高效、高速、成本低廉的技术与服务的解决方案的特殊工艺装备,是先进制造理念和技术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是装备制造业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关联度高,技术与资金密集,是制造业中各有关行业、产业升级和其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之一。我国模具行业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中低档模具已经过盛,而以大型、精密、复杂、高寿命的模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模具自给率还较低,只有不足60%,有很大一部分依靠进口。目前,我国模具总销售额中塑料模具约占45%,冲压模具约占37%。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过去长期以钳工为核心的作坊式的生产管理模式,正逐渐被以技术为依托、以设计为中心的集约型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所替代。自“十五”以来,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引导下,企业装备水平和实力很大提高,生产技术有了很大进步,CAD/CAM技术已经普及;热流道技术、多工位级进冲压等技术已得到了推广;CAE、CAPP、PLM等数字化技术已有一部分企业开始采用;高速加工、逆向工程、无图和标准化生产已经在一些企业实施。

1.2 其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其存在主要问题

1.2.1 人才定位有了新要求 随着时代的变化,模具行业的新技术已经发生了改变,如高速加工技术、快速制模技术、CAD/CAE/CAM/CAPP技术等,随之而来的模具人才需求也发生重要变化,高职院校已经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但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如教师水平素质与行业技能、办学投入与现代化技术的更迭、人才流动等,人才养定位执行过程中,没有真正做到以技能培养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主要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观念。

1.2.2 课程体系有待职业化的科学性突破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的变化,致使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相对滞后,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虽然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仍然明显存在学科体系的烙印。改革后,大部分采用模块式和项目式教学,但是模块仅是课程的拼凑,而项目式也只是课程知识点的项目化教授。虽然在教学中采用了理论结合实践的授课方式,但仍旧以书本为主,无法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对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1.2.3 考核方式不能真正衡量学生职业能力 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课程考核以理论考核终结性考核为主,其内容还是以了解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点为重点,无法反映一个职业教育中的学生是否达到职业人才企的时代要求。通常说来,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决定了日后在社会的竞争能力。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业道德观是其培养的核心。但是很难通过考核去衡量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其次,引进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应用。但是职业资格考评并没有实现考试的真正目的,导致很多学生拿着证书却无法解决实际遇见的问题。

2 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模具企业的实际需求,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采用了“分层递进,工学结合,能力提升,231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以模具设计、分析、制造任务为载体,按照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的高精、高速、高效和相对技术稳定特性要求设计“教学做”,组织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做赛一体化,工学结合系统化”教学过程,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以实践教学为主、实践项目检验与过程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实现了工作过程学习阶段中锻炼其组织、沟通与协作的能力培养,紧紧围绕模具行业紧缺模具CAD/CAE/CAM一体化和先进制造技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携手企业,完善了“分层递进,工学结合,能力提升,231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双证”(学历+技能)式教育,培养“懂理论、知工艺、精操作、会设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2.1 进行分层递进式的学习 学生的职业是从零基础开始,为了解决学生的基础感性认识到高端技能的飞跃,必须是从机械设计加工基础内容,到模具设计与制造一般能力,到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单向能力(根据各个学生能力和实习岗位,进行岗前能力实训),根据难易程度的分层次的进行学习,所以必须要进行分层递进。

2.2 必须以工学结合进行 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的是岗位职业能力,最接近实际职业岗位群的学习方法就是以职业的系统化工作过程与学习职业能力的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必须是从实践和理论学习的拷贝过程、自主学习过程、创新学习过程的总和,加强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形成职业院校以职业生活为主的教学方法,必须是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加强了职业人才的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缩短了人才的职业基础培养的周期,是一个必然的学习与实践过程的试验阶段。

2.3 能力提升,231三段式 在模具专业学习单项职业能力培养中,主要以能力和在从零基础开始、从基本素质开始、从实践兴趣开始,组织和运行教学,以做任务和项目方式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培养。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理念和职业行动领域的需要,筛选任务,并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化教学任务。能力分层次的逐步提升,从目前职业教育期限来看,基本上是以2学期宽泛的机械基础和基本职业素质课程学习,3学期模具专业学习的单项职业能力的培养,1学期顶岗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实践,这样一个科学的职业学习过程。

3 课程体系的组建

3.1 职业能力定位、分析与行动领域归纳 通过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统计和企业走访与调研,结合对工作岗位、工作环境、职业管理标准、工作能力与素质要求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了专业学生适应的职业岗位。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岗位为产品造型技术人员、模具设计师、产品成形工艺性分析技术人员、数控工艺员、模具CAM编程员、加工机床操作者,具有精通模具CAD/CAE/CAM一体化能力和先进制造技术能力的高端技能人才。使用模具生产的企业岗位为成型设备操作员、成型设备调试技术员。职业岗位按其性质分为工程岗位和制造岗位,通过对职业岗位的罗列,开展专业研讨的方式分析其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其行动领域,得到如表1所示的结论。

3.2 课程体系 通过结合行动领域分析与职业能力分析,并根据时代的高速、高精、超硬新要求,调整其课程内容,增加模具企业交付的模具产品同时要交付设计、工艺、分析的数字化过程,甚至是在报价中都体现了这种数字化的内容,特别是模具产品在整个制造生命周期中是个共同探讨修改的过程,教学要体现这个过程;加强成形工艺的教学比重、增加模具调试的技能培养;传统材料变形与新材料变形的教学要有相当的分量;在传统金属切削加工、电加工的教学基础上增加高速高精密铣床切削加工、逆向工程与原型制造等课程。

对知识的结构进行序化,转换为学习领域,做出主要课程体系框图。其课程分为公共平台课、专业平台课、专业能力拓展课程三部分。公共平台主要是培养学生通用职业素质的课程,另外还有50余门公共选修课,在其中选出4门以上,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专业平台课程是以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综合能力实训,其专业平台课程主要是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动、模具外语和产品造型技术等课程。其核心课程形成“两设、两加、一艺、一辅”的格局,其中两设为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和冲压模具设计,两加为模具特种加工和模具数控加工技术,一艺为模具制造技术,一辅为模具CAD/CAE/CAM。其拓展课程为高速加工工艺和程序编制,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数控机床电器控制,市场营销,模具价格估算等课程组成。在专业课程体系中主要是由专业基础、职业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组成。通过对其行动领域归纳,按其工程特性与制造要求确定其教学目标为培养“懂理论、知工艺、精操作、会设计”高端技能型人才。

4 结论

总之,为了培养出真正符合当前社会行业企业所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必须不断的对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的途径进行调整,使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的规格之间相互和谐协调。

参考文献:

[1]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模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J].模具工业,2011(1):1-8.

[2]张淑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开发设计[J].教学研究,2011(12下):29-30.

[3]周常青.全程仿真工学结合会计人才培养模式[J].蹼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100-101.

上一篇:后现代视野下对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四位一体化”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