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时间:2022-09-15 06:17:40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摘 要】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数学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我们知道一节课,就算你设计了完美的教学方案,准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一切都是“白搭”。因而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关键词】数学教学;主动参与;学习兴趣;学习氛围;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数学教师所关心的问题。自实行新课标以来,学生呈现出了相对明显的两极分化。在课堂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或者因为学习基础不好,或者因为性格内向等等原因,不愿说、不想说、不会说,大大影响了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们教师精心设计了教案,制作了漂亮的多媒体课件,但是如果这节课没有学生的参与,一切都是“白搭”。 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尊重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追求班级整体的发展和提高。因而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作为教师本身,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的过程,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主体,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过程。教学中如果不能抓住教材所蕴含的兴趣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就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可以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使孩子在思维上产生矛盾,从疑问中产生“一探究竟”的想法;可以将生活中的情境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从谜语、故事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也很有趣,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学好数学的愿望。我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头,在不破坏它的前提下,你能测量出它的体积吗?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生们参与热情很高,提出把石块放在一个有水的长方体盒子里,升高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等等许多可行的方法,讨论气氛热烈。在这种开场下,教师提出:同学们利用水的体积来测量石块的体积是一种很聪明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转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有了这个全班参与的开头,整节课上得很顺利,学生始终热情高涨。

2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心理条件。

教师的情绪决定课堂的气氛,课堂气氛又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而学生的情绪则直接关系到他们是否会主动参与课堂。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教师应当是幽默风趣的,善于和孩子打成一片;教师应当是真诚的,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是朋友;教师应当在孩子获得成功时,毫不吝啬地加以表扬,不要担心他们会因此骄傲;在孩子碰到挫折困难时,为他们加油鼓劲而不是火上浇油。只有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感情真挚,学生才回会对教师更加尊重,对教师的教学也更易接受,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精神饱满、充满自信、和蔼可亲。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和亲切的气氛中保持积极的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获取知识当然也就能够更为迅速和有效。

3 制定不同梯度的达成目标,使不同基础学生的主动参与成为可能。

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与发展。在实际的课堂中慢的学生有时题目还没看明白,快的学生就已经做好了。时间长了,这部分慢的学生就会产生挫败感,总感觉跟不上,学习很吃力,继而产生厌学心理。因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梯度的达成目标,使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主动参与活动成为可能。比如:根据班级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大组 ,每个小组设置与之能力相当的学习目标,使每一位同学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以一道简单的应用题为例:两对煤共50吨,第一堆煤的价钱为1200元,第二堆煤的价钱是第一堆煤的1.5倍。两堆煤各有多少吨?要求C组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B组同学用两种方法解答;A组同学用三种方法解答。这样既能保证后进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得以顺利的完成题目,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在同一的时间里培养优等生的能力,不至于早早完成练习,干举着手,无所事事。

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阵地,打开主动参与的口子。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它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首先是为学生的自身学习创造了机会。学生通过交流思想和各种学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其次是全员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在学习小组中,学生之间是平等的,解除了思想上原有的约束,学生能更好地、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再次,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大多是一个倾听者,师生之间的交流显得民主、平等、宽松,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某一个小组或某一位同学进行直接交流,使得学生能参与学习讨论之中。在小组合作中,要鼓励后进生多说,要引导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学习伙伴友好地进行帮助。

5 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全面参与。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被人表扬,得到别人的赞美。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当积极捕捉孩子身上的优点,加以鼓励。在班级中应当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从学习习惯、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各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促使学生全面参与。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有人人有才,各尽其才的意识,我们必须认清教学活动是让全体学生参与,是不同层次上参与,是主动参与。我们的教学,必须克服多数学生陪坐陪听的现象,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 魏成果;;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数理化学习;2011年01期

[2] 姜小玲;;激趣、设疑、拓展、求变――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初探[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3] 朱伟亮;;注重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4] 于河;;情感教学与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22期

[5] 刘树枫;;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5期

上一篇: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下一篇:“难物理”不难学的教学技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