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艺术院校人才教育管理的浅析

时间:2022-09-15 04:29:36

对高等艺术院校人才教育管理的浅析

摘 要:我国高校艺术教育虽然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在教育全球化和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发展和改革势不可挡。此文是对我国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教育管理的一些思考,将从艺术教育管理人才的培养、对艺术教育管理的建议这两方面做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艺术教育;管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226-01

一、从艺术教育管理视角看人才的培养

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现象:人们认为艺术生就是文化成绩不好或是不务正业的学生。不可否认,很多学生是在临近高考为了升学才转学艺术,而大部分艺术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较狭窄,所以提高艺术生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显得尤其重要。对于如何提高高校艺术学生综合素质我有以下想法:

(一)应该提高对文化成绩的要求

按大学层次的不同,对文化成绩应有不同的要求。重点艺术院校文化录取成绩不得低于普通大学高考三本分数线,分数从高到低录取。其他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艺术专业也应该提高文化分数线,不能仅仅只是一两百分,至少和大专成绩持平。文化成绩的保证,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保证。

(二)对学生艺术专业性的要求

保留原来联考和学校专业考试的基础上,为了杜绝学生纯粹为了升学而报考艺术学校的现象,国家和学校应制定相关的政策。例如,要求学生学习专业艺术至少三年以上。国家可以建立相适应的教学机构,供热爱艺术的中小学生就读,从小夯实艺术基础。这类学校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侧重于艺术方面的教学,类似学校可以试验运行。高中时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美术、音乐学校。高中每学期除了对文化课的考察还要对艺术专业的考察,考试成绩可以作为报考学校的参考和对艺术学习时间的凭证。

(三)对特殊考生应酌情处理

对于特别有艺术天赋的考生,但由于高考文化成绩分数,可以采取专业成绩占80%,文化成绩占20%的录用形式。当然,这类考生的人数不会很多,所以每年录取人数只能占学校总招生名额的5%,而且只适合重点艺术院校。

二、对艺术教育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人才培养要重视校园良好学习风气的建设,严格的管理学生日常生活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情感丰富,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但是,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因而他们存在一些法纪观念淡薄、生活作风懒散、学习纪律松弛等现象。所以,艺术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就更加困难。

大学并不是“放羊场”,很多学生由于心智和自我管理的不成熟,浪费了宝贵的大学生活时间,学校在这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好学生的时间。上课不能迟到早退,惩罚手段不能伤害学生自尊但是要认识到错误。在业余时间组织大家一起自习学习,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的进步。

(二)艺术人才管理中要重视心理辅导,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

虽然学生的心理健康被逐渐重视,但实际情况的改善并不十分明显。学艺术的人,心理一般是比较敏感的。当他们愿望落空和心理出现挫折时就容易产生诸如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失衡。从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职能和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角度出发,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建立健全学生咨询工作体系。使学生随时可以找到诉说的对象,鼓励学生“有烦恼”找心理老师倾诉。

(三)艺术院校应加强学生理论的学习

长期以来,我国艺术教育中所存在的重实践而轻理论研究的问题,至今仍然存在,也造成理论大大落后于实践的现象。通过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我明显感受到很多同学对理论知识的不削。“美学”,是我很喜欢的一门课程。所学的美论、美的形态、美的感受、审美等知识让我听得津津有味。可是每次上课的人数还不到一半。理论课对于搞造型艺术的同学可能比较枯燥,但是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技能,缺乏理论知识就无法创新和突破,顶多也只能是个技师。国外很多大师并不看重亲自实践。他们只提供想法和思维,动手和创作基本上分开了。无论是为了加强专业技能还是追求创新突破,没有理论作指导,实践是盲目的。

三、结束语

如今,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当代国际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普遍的肯定和重视。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传播与技能的培养,更是标志着人类文明进程与社会进步,大学教育尤其如此。艺术教育在人格养成的过程殊意义就在于通过诗意的方式陶冶人的性情,完善健康的人格。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并积极实施改善艺术教育管理,使艺术教育管理在我国真正发挥良好作用,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今妹宽容与超越 [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浅谈音乐制作课程在师范类高校的开设 下一篇: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