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

时间:2022-09-14 09:01:37

英语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现行初中英语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力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尝试,学说英语,鼓励学生质疑。课堂上有时需要进行角色表演,在课外需组织一些与英语学习有关的party,这时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监督者,而要和学生一起参与,在运用语言进行对话、交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的存在。学生只有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着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文化意识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应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1)在语言教学的同时,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教师需注意就语言材料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内容进行讲解,指明文化意义或使用中的文化规约。通常第一堂英语课会进行介绍与问候,由于中外两种文化对礼貌称呼的习惯存在着差异,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进行简单的阐述。中国人初次见面对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的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有鉴于此,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教师可适时向学生传授英美人谈话的禁忌。又如,Unit 5 中一班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一间工厂,学生们称呼一个工人为“Uncle Wang”,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是常事。在许多农村,同村的平辈基本都以兄弟姐妹相称,尽管他们未必有血缘关系。但是,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常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就这样叫“Uncle Black”,“Auntie White”,对方听了可能会觉得不大顺耳。在英语国家,只有在彼此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Don”。应该向学生指出,按英语习惯,亲属之间是直接用名字相称的。如果不用名字而用表示亲属关系的词称呼长辈时,可降一辈来称呼。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又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二、在课堂活动中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

学生学习外语时往往难以摆脱母语的干扰,即使他们对一些固定的表达方式或习惯用语了如指掌,真正使用时,仍会出现错误。例如,某位学生穿了件新衣服,显得格外精神,教师在free talk时对他说:oh,you look nice in this new coat.这位学生马上显得不知所措。又如,在教学打电话这一内容时,学生会脱口而出Who are you?他们并非不知道如何应答,只是缺乏练习的机会。因此,在课堂上要多组织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练习活动,如在学习pair work,group work,role play等。这样做,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学说英语。如,学完A Birthday Party一课后,教师可组织学生编一段为某位同学过生日的对话。事先,让他们了解西方人习惯当面打开礼物,并表达自己的谢意。在了解这一习俗后,学生的对话流畅而自然。这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使之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又如,在学习了水果和食品的词汇后,我就组织学生动手做salad沙拉这一西方国家所特有的食品。事前,先组织学生对所需物品和制作过程展开小组讨论,得出一致意见后再进行操作实践,教师对各组活动巡视并适当指导。当一盘盘精美的沙拉完成后,孩子们兴奋极了。接下来,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每组的代表用简单英语介绍各自的制作方法和特点,教师不时穿插讲解沙拉的起源、种类和现状。吃着可口的实物,体验西方食文化带来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互助。学生对类似的活动非常欢迎。

三、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适时传播文化知识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也渗透了文化意识。人教版初中课本的内容设置很大部分是结合日常生活、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展开各种交际会话,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每一个细节,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播一些文化知识。例如我在JEFC Book I中Unit24、Unit26主要是介绍国家、人民和职业等。借这个机会,教师可以通过世界地图把学生带到英语地图London,New York,Tokyo,Beijing,Sydney等地。每到一处,就扮作导游说说对当地的了解,向全班介绍这些地区的主要建筑和标志。这些标志物通常是该国的民族象征和骄傲,这些国家的人民常常引以为豪。另外,中外对幽默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外语教学中的众多材料包含着幽默的成份。在教学中,应把握分寸,适当点拨,使学生领会英语语言中的魅力。通过节日民俗活动培养文化意识。现在,过“洋节”成了社会上的一种时尚。孩子们受父母和周围同伴的影响,也对各种“洋节”津津乐道。我们不妨顺水推舟,在庆贺节日的同时,让学生们感受一下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如在教授Unit8值圣诞节来临之际,给学生们讲讲圣诞故事和圣诞习俗,听英文歌曲Silent Night和Jingle Bell,体会圣诞的宁静与祥和。然后,同学间互赠贺卡,感受彼此的友情,同时不妨再将之与中国的春节比较一下,看看中西方最盛大的节日有哪些异同。当Father's Day(父亲节)和Mother's Day(母亲节)到来时,我们鼓励学生替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向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另外,还有Chidren's Day, National Day以及中国传统的“Mid-autumn Festival”等等,都可通过开展各种庆祝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得到文化的熏陶,在活动中密切师生间的关系,加强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

上一篇:基于前景理论的组织内部个体知识共享决策行为... 下一篇:融于时展的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