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风格声乐作品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时间:2022-09-14 07:09:54

新疆风格声乐作品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摘要:新疆风格声乐作品现已被广泛运用于声乐舞台艺术表演与声乐教学实践中。此类声乐作品在古代中国、印度、波斯、希腊文化影响熏陶下,语言丰富,涵盖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汉藏语系所属的伊朗、蒙古、满、突厥、斯拉夫、汉六个语族的语言;音阶调式与节奏节拍体现了波斯――阿拉伯、欧洲、中国三大音乐体系的音乐文化元素。其多元性的音乐文化艺术特点在声乐舞台艺术表演和声乐人才培养塑造中尤为重要,具有较高的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疆风格 声乐作品 教学 意义 价值

一、新疆风格声乐作品在教中的意义

声乐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下,各种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紧密,闭门造车绝对行不通,但在交流和学习中,一定不能丢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新疆风格的声乐作品就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现代教学将西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与中华文化相结合起来,但教学中出现了重洋轻传统的现象,新疆风格的声乐作品是中华绚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性深受人们喜爱,是提高声乐学习者能力,声乐艺术能力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提高专业技术能力

新疆生活着47个民族,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新疆百姓间流传着这样一句化:“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美”。常规声乐学习中,会接触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国家的作品,新疆风格的声乐作品,在中国声乐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新疆风格不是一种风格、不是一个民族、不是一种音乐体系、不是一种语言体系、不是一种文化精神,而是具有风格多样性、形式多样性、语言多样性等特点的一类作品,演唱和学习此类作品,给声乐学习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果掌握意大利的作品的演唱风格需要掌握语言、风格、作品背景、作品内容,那么掌握新疆风格就需要学习多种语言、多种风格、多种内容多种审美观念,知识的涵盖面非常广,需要学习者和传授者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当完成了整个过程后,学习者在演唱技能和文化修养等方面将有崭新的高度和认识。

2.提高文化修养

声乐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声乐学习的过程中,都会研究作品的语言、时代、背景、文化、习俗、审美等多方面的只是,新疆风格的声乐作品本身就是一个大熔炉,融合了多个民族,多种语言体系、多种音乐体系、多种民俗。例如:哈萨克族是游牧民族,其作品有很多与放牧和狩猎有关,塔吉克族生活在帕米尔高原其作品很多展现了热情、淳朴的音乐特征,还有维吾尔木卡姆中的唱段,哈萨克阿肯弹唱中的唱段,还有各民族民族风的婚礼歌、爱情歌、劳动歌、摇篮曲等等,不论是哪一种作品都需要研究这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居住环境、审美观念、民俗民风等一系列指示,有了这些综合知识的支撑,才能将作品完美演绎,学习新疆风格的声乐作品中必然要接触民族、文化、宗教、地理、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声乐学习者的综合修养。

3.提高学习积极性

新疆和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新疆人去内地被人询问来自哪里的的时候,都因新疆的遥远和神秘,表现出惊讶的神情。新疆壮丽的山川、无际的草场、万里无云的天空,还有异域的风土人情,新疆风格的音乐作品就是新疆自然和人文的缩影。学习本身是一件枯燥的事,往往会令人感到乏味和厌倦,新疆风格的声乐作品将新疆缩影与语言结合,节拍丰富、调性特点丰富体现出多样性特点,在声乐学习中会接触到民族、宗教等知识,学习的过程也是体验不同生活的过程,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有利于提高声乐教师的综合能力

1.综合素质

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从三、四十年代开始借鉴西方的唱法,迄今为止在唱法、观念上产生了多次思潮,现在学校声乐教育中声乐的唱法主要分为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原生态唱法,除原生态唱法外其它两种唱法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都借鉴了西方的练声方法,近些年我们国家逐渐强大和发展,声乐教育事业也逐渐与国际接轨,中国声乐歌唱家逐渐登上了国际性舞台,从一方面来看,这标志着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逐渐与世界同步,可另一角度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声乐教学中的作品内容外国多于中国,声乐教师对国外音乐的钻研和喜爱大于传统音乐,对中国少数族的音乐和文化研究很少,随着近几年多元文化的发展,声乐教育的多元化观念慢慢普及,为了培养出不丢失中华文化的声乐人才,给当前从事于声乐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学能力

随着民族音乐文化回归和多元化教学观念的兴起,声乐教师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学生在不同风格、不同民族声乐作品学习过程中的反映有千差万别,怎样将西方教育体系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千差万别的很好地结合起来,怎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保持本民族特点不丢失的前提下,学习和掌握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演唱风格,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需要更强的应对能力和思辨能力,新疆风格声乐作品的教学还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未来声乐教育的发展给声乐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新疆风格声乐作品在教学中的价值

(一)促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少数民族文是中国这个历史文明古国珍贵的文化资源,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一旦消亡便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巨大损失。学校教育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播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最重要的途径,新疆的声乐作品容纳了多种少数民族的文化,走进教学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新疆的音乐文化,起到了传承作用。

2.促进多元文化发展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各民族文化发展有必然联系。春秋时期“夏夷之辨”;战国“百家争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移、融合;隋唐之后,宋、辽、西夏、金、元、明、清时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中国一统,使中华文化融汇了更多的少数民族成份,同时也推进各民族间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交流与融合。新疆风格的声乐作走进教学,就是将新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引进课堂,有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学习新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新疆作品融入课堂后,学生面对更多的语言、文化、习惯、审美等等,不仅对新疆各民族有更多地了解和理解,还学习了多语言、多风格的作品。所以,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习汉民族音乐文化、还要学习少数民族文化,不仅仅要学中国的音乐文化,还要学习外国的音乐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这些多元文化逐步与中华民族文化融合、长期发展,使中华民族多元性音乐文化良好发展。

(三)促进民族团结

新疆是少数民族文化呈多元性特点的典型代表,新疆47个民族中,13个世代居住的少数民族其文化形态各异,多方面都有差异性,你可能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字、习俗,但却能接受任何一个民族的音乐,与丰富多彩的多元性音乐文化融为一体。印证了“音乐无界线”这句话,音乐是情感、文化的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中重要的桥梁优秀的文化是在吸收各种文化养分基础上演化和凝练成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是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结果,没有文化包容性精神,就很难形成民族认同,就没有民族的兴盛和国家的统一。只有在文化认同过程中,不断优胜劣汰,社会经济、文化才会向前发展。我们学习和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就是从音乐文化角度超越以民族、地域等为划分标准的狭隘性的文化观,构建一种平等、包容、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培养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的包容精神,形成一股强大的民族向心力,是各民族群众牢牢地团结在一起。

声乐教学随时代而发展,新审美和观念都会经历从排斥到接受再到认同最后发展的过程,新疆这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经受着各种文化间的冲击。期望新疆更多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能够走进课堂。在少数民族地区,能将西方的教学体系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结合发展。文化力量是强大而无形的,通过文化交流、音乐交流,促使个民族间文化的互相学习和认同,加强各民族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构建一个安定、美好、和谐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厉声.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周吉.维吾尔族传统音乐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3]韩勋国,韩晓彤.歌唱的技法与风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4]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5]刘晓梅.对新疆民族音乐某些表现因素的思考[J].新疆艺术,1999,(09).

[6]杨懿娟.浅析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J].大舞台,2014,(10).

[7]张晓佳.新疆民歌探微[J].宁波大学学报,2000,(02).

[8]许启雪.地方性题材声乐艺术专业教学的现代性同一性问题―以贵州为例[J].中国音乐,2014,(04).

上一篇:动态评价,以评促学 下一篇:基于中小学音乐师资需求下的高校视唱练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