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14 06:51:59

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要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关键是要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基于此,在阐述金融监管的内涵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实现对金融的有效监管。

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体系;金融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069-02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发展,加快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金融改革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低经济背景下,中国是否拥有一个健康和富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迫切,因而在此背景下探讨有效的金融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一、金融监管的内涵和内容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从词义上讲,金融监督是指金融主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的全面性、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并以此促进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和发展。金融管理是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在上述含义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内容。所谓金融监管,是指货币管理当局对金融业的限制、管理和监督。金融监管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综观世界各国,凡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无不客观地存在着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管制。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金融机构设立的监管;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业务的监管;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如市场准入、市场融资、市场利率、市场规则等等;对会计结算的监管;对外汇外债的监管;对黄金生产、进口、加工、销售活动的监管;对证券业的监管;对保险业的监管;对信托业的监管;对投资黄金、典当、融资租赁等活动的监管。其中,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是监管的重点。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准入与机构合并、银行业务范围、风险控制、流动性管理、资本充足率、存款保护以及危机处理等方面。金融监管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金融监管可以减少金融系统的风险,保持金融机构的稳定,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如果监管不当,或者监管过度,将加大监管成本,降低金融市场效率,阻碍金融业的发展。所以,有效金融监管是有效金融制度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有效金融制度的必要条件。

二、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不是一种有效监管,而只是一种存在诸多缺陷的权力监管。我国传统的金融机构性监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至少已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金融监管理念上有时过分相信市场的作用

在金融监管理念方面,存在着有时过分相信市场的情况,认为“最少的监管就是最好的监管”。发达国家也存在过分相信市场的作用的情况。事实上,无论是几年前的安然事件、世通事件涉及到的问题,还是这次危机前期的部分金融机构出现的流动性危机,都提醒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加强金融监管,但多数金融监管当局并未采取系统性措施加以改正。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度相信市场的自我修复能力,忽视了在资本逐利动机下隐藏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显示,仅仅依靠市场本身力量,要么容易导致资产泡沫。要么就是以金融危机这种破坏性方式清理市场,给全球金融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

2 金融监管只是一种权力监管,监管成本偏高

我国的金融监管只是一种权力监管,而不是权威监管。所谓权力监管,即行政命令式监管。所谓权威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不仅具有监管的权力,而且其监管措施具有技术合理性、符合技术指标的内在规定性。在权威监管制度之下,金融机构按照金融监管当局的要求去做,就能够降低风险而增加收益,反之,违反金融监管当局的规定,就会增加风险,但却不一定能得到更好的回报。中央银行监管力度不够,这样造成银行无序竞争仍很突出,一方面会提高银行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也影响了金融秩序和金融环境,加大了金融风险。金融监管在带来收益的同时,将导致巨额成本。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分业监管模式,缺乏一个权威性的协调机构,因而监管成本相对较高。

3 现行金融监管模式滞后于金融创新的实践

近年来,金融创新使得金融系统性风险有了新的来源,其中包括各类场外金融产品以及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特殊目的实体等类银行金融机构以及资本流动的跨市场投机。金融危机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金融监管模式滞后于金融创新的实践。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的产品面临不同的监管规则和制度,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即使从事同类业务,也因为监管机构不同,受到监管的标准高低不一,加上金融监管当局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不足,为监管套利创造了空间。有案例表明,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部分发达国家监管机构与中央银行及财政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已经给金融救助和金融稳定工作带来被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监管体系的失效。我国现行金融监管模式也存在着滞后于金融创新的实践问题。

三、实现有效金融监管的对策措施

在金融风险日益突显的今天,金融监管体系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构建一个健全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1 构建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体系和监管手段

有效金融监管不仅需要配套的金融监管制度体系,而且更加需要有效的监管手段。“三位一体”即“国家监管部门一社会团体一市场主体”三维结构是金融监管的核心体系。建立有效金融制度是有效金融监管的基础之一。一是建立和完善金融企业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二是进一步完善金融法律体系。建立科学完备的金融法律体系,是建立有效金融监管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实施有效的金融监管手段是主要途径。一是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同时,发挥行业互律组织的监管作用。提高金融机构自律管理水平,成为国际金融业有效监管的又一重要趋势。二是金融监管需要尽快建立会计部门、业务部门与环境管理部门之间的MFCA信息系统。通过环境管理部门可以直接得到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数据;尽快将环境相关的成本从经营费用中分离。监管当局应建立一套全面的监管信息系统,以弥补公开信息披露的不足。三是建立相应的监管信息系统,加快监管当局之间的监管信息网络建设。实施动态、实时、持续全过程的金融监管模式。这既是各国银行业监管的发展趋势,又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途径。

2 加强金融监管的反省和自我批评

中国古代先哲的教诲是:“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浓缩了东方哲学对自我批评的重视。在分析当前危机并从中吸取教训的过程中,我们迫切需要不断反省,吸取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启动深远的改革。近来,我们却不断听到一些对本次金融危机缺乏自我反省,试图寻求借口、推卸责任的言辞。这种缺乏自省的做法将会妨碍对当前金融监管系统性缺陷的客观审视。实际上,缺乏自我审视的做法正是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危机爆发之前,尽管有事实表明美国主体纷杂、权力分散的监管结构存在隐忧,但仍有看法认为这种金融监管结构运转良好。虽然部分机构在改进监管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但一些人却以“没出问题就不用修理”为由,不愿意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面对安然、世通事件中涉案金融机构的丑闻,仍然相信市场参与者的自我约束和市场主体的自我监管能力。从当前危机的影响来看,全世界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要改革金融体系,首先要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

3 加强金融监管机构队伍素质建设

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要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关键是要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经济发展是国民福利的源泉,也是金融发展的基石。一些监管机构缺乏有市场经验和感觉的人才队伍,对市场发展的最新情况缺乏足够了解,不能掌握新产品对市场结构尤其是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此,加强金融监管机构队伍素质建设尤为重要。为提高监管水平,监管机构需要与金融市场进行常规的、系统性的人员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使监管机构提高对市场的敏感性,更好和更及时地掌握金融产业发展的前沿动态,更好地行使监督、监管职能。

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金融系统要按照党的十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健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和市场体系,防范各类潜在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要结合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防止金融交易偏离正确的轨道、导致过度投机和虚假繁荣。

上一篇:关于商务英语词汇特点的研究 下一篇:关于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