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9-14 12:41:58

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影响

摘要: 本文试对新课程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影响作一探析,旨在阐述地理教学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的促进作用。地理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初中地理所特有的人文知识对学生未来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 地理 非智力 影响

新课程初中地理突出了“生活离不开地理”的主题,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对于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人们对自然的情感态度以及发展价值观等都会进行积极的探索。初中地理的教学正是告诉学生: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既是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又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来的。这也正是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1.地理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感悟国之美

新课程地理教育具有进行国情教育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有着十分丰富的国情教育内涵。地理教学中的祖国壮丽山河的展现,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祖国。这样,学生既能认识我国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势和建国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能认识我国自然环境条件的不利之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既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又产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例如,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不仅引发了学生对遇难同胞的深切悼念,更激起他们对地震灾害的发生原因思考,而答案就能从地理知识中探寻所得。

新课程地理教学除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试验教材外,还鼓励各学校依据当地的地理发展特色制定一系列的乡土地理教材。乡土地理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爱乡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例如,依据地方发展特色所制定的地理景观等素材文本,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对家乡的建设成就会有切实感受会激发改变家乡面貌的决心。这样,由点到面,由近及远,学生从切实感受体会中逐渐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

2.地理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正确发展观,为未来打基础

新课程地理教学已越来越关注国家经济与资源发展的适应性,让学生树立起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学生通过对世界各国自然环境和经济概况的了解,能够初步树立参加世界经济交流和竞争的国际意识。通过对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比较,学生能够认识到我国虽是世界大国,但目前仍然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初步树立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与科学发展的联系。

新课程地理教学越来越重视地理和资源、人口、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例如,在“气候的变化”章节里就突出了气候对国家农业发展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如何合理安排农事、调整出行计划,感知气温和降水变化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例,学生能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人们的生活与地理息息相关。这样,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然规律,懂得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与环境相协调,不能用掠夺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手段,去获取短期经济效益而贻害子孙后代。这种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势必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3.地理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审美价值观,感悟美的魅力

3.1教材中的地理景观让学生了解其中之美

新课程初中地理教材中千姿百态的地理景观,能使学生形成不同形态的美感。就自然景观来说,如我国黄山的迎客松、光明顶等就是自然的杰作,难怪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五彩缤纷的地理景观,会使学生感受到极为丰富的色彩美。如姹紫嫣红的花草树木,光彩夺目的朝晖夕阳,晶莹光洁的冰雪雾淞,绚丽斑驳的鸟兽鱼虫,光泽艳丽的矿物结晶,红黑褐黄的土壤岩石,七彩纯正的霓虹佛光,幻化迷离的海市蜃楼,以及色彩缤纷的宫殿、服饰等,都以其特有的色彩给人以美感。地理景观里一些相对运动中的景象,呈现出动态美的特征。

3.2地理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感受之美

课外的地理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认识自然的一种方法途径。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能够更为真切地感受其中之美。例如,我们可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河床来了解平原地区的河流走势及发展历程。这种实践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实践兴趣,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象、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为学生直接感知,要靠教师倾注感情的语言。一个善于讲课的地理教师,能用清晰、明快、生动、通俗易懂的地理语言,绘声绘色地讲授,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不仅能紧紧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灵,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学到丰富的地理知识,而且是很好的艺术美的享受。

3.3地理教学手段给学生以艺术美的教育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提供大量异国他乡的、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地理事象;可将缓慢发生的地理过程在短时间内呈现;可将宏大无比的山川林野缩小到几十平方厘米的荧屏中;还可将世界各国的旖旎风光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些更增加了真实、新颖、趣味特色,使教学环境和气氛更加生动优美。这些都会使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愉悦条件下获得丰富的地理科学知识。

4.地理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了学生探究的勇气

新课程地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从教材中学到他们所要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活地理、活用地理”的学习精神。学生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够了解世界的发展都与一定的环境、资源、人口等因素相关,彼此是一个互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学生要想了解其中的发展奥妙,必须深入地进行探究,找出隐含于其中的规律。

学生在进行地理学习的探究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和主张。这些见解和主张其实就是学生在探究学习基础上的创新。例如,在学习了“国际合作”时,学生对当前的华尔街经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提出了一些独特的看法,甚至是一些解决策略。由此可见,地理学习,一方面,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大胆地发展创新,另一方面,我们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创新应予以保护,为他们营造更为合理的学习环境,为他们的学习创新保驾护航。

总之,地理教育能使学生通过对丰富多彩的地理事象的认识、了解,让学生感受其中之美。这种美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普通中学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思维障碍及解决... 下一篇:论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