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是否会引发危机

时间:2022-09-14 12:07:19

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是否会引发危机

【摘要】本文细化总结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暴露,包括信用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加大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以及部分难以监管、缺乏监管的互联网金融贷款流入楼市等,并指出了上述风险的成因和现状。同时,本文指出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还没有形成错综复杂的风险网络,不至于引发金融危机。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创新 金融风险

一、引言

从2007年至2015年上半年,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历经了一轮萌发到爆发式增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不断出新,对传统金融业如银行、券商、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形成很大冲击。在这样一个新生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发展初期,重视并厘清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将会带来的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应对措施,对于促进该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暴露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对于传统金融业模式的改造和发展。在历经了2015年上半年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繁荣期之后,2016年该行业的迅猛发展势头急转直下。截至2016年3月底,中国全国正常运营平台共2572家,已经连续4个月负增长。2016年3月全国新成立P2P平台仅4家,环比上月减少66.7%。 而这样的一个发展周期,实际上也反映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风险不断积聚直至局部性爆发,相应地促使政府监管措施从无到有、监管力度从松到严的过程。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主要暴露出的风险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信用违约风险。互联网理财产品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往往由于承诺了过高的投资收益率,并且保本保收,导致其承诺难以实现,造成违约风险。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稳态时经济体的资本回报率应该等于其产出的增长率。也就是说,当前我国平均的用于实体经济项目投资的资本净回报率当在7%左右。而以2013年百度和华夏基金共同推出的百发基金为例,其承诺收益为8%,高出经济发展速度1个百分点,高出当时的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收益3个百分点。可以预见的是,在当前经济增长前景黯淡、产能过剩严重、部分国家垄断行业还未有开放迹象的背景下,要实现如此高的回报率只能是将资金用于企业的过桥贷款,或是将资金注入高回报的房地产行业。这样会增加相关企业和行业的负债率,给经济发展带来额外风险,从而受到相关部门的限制。可见,这样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必定是在不可持续发展和信用违约风险之间的权衡取舍。

另外,由于此前我国尚没有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制定出清晰、规范的行业准入和退出标准,这就很容易使得大量缺乏专业金融知识的劣质理财平台混入互联网金融行业,加大了行业跑路、失联等形式出现的“低级”的信用违约风险。e租宝、泛亚、中晋、大大集团等为代表的恶性非法集资案件就是直接的例证。数据显示,进入2016年至2016年5月下旬,共累计新增P2P问题平台已达137家,其中跑路、失联分别为17家、82家。而根据追踪P2P贷款行业的网站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大约3984个P2P平台的未偿还贷款总计达到5040亿元人民币(合780亿美元)。可见,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和清理平台工作的不断深入,未来网贷平台的信用违约压力不容小觑。

第二是流动性风险,这主要存在于互联网货币基金中。以目前国内最大的货币基金天弘基金为例,其管理的余额宝是与支付宝等结合的货币基金的典型。目前,天弘基金将绝大部分资金投资于银行之间的市场,而其中最主要的又是6个月期限的银行协议存款,剩下的少量资金用于国债回购。而与6个月的银行协议存款周期相匹配,余额宝给投资者的收益是按日计提的,这就使其面临非常大的资产负债期限的结构性风险和流动性挤兑风险。余额宝的流动性保障,主要来源于银行货币基金提前支取银行协议存款中的政策优惠,但余额宝与银行之间实际上存在资金抢夺的竞争关系,这就使其投资的银行同业存单收益面临波动风险。另外,当市场资金价格跌落、投资者快速撤走资金时,将会出现资金赎回远大于申购的现象,基金公司就必须提前支取银行协议存款。如果银行仍按协议存款固定利率给基金公司计算利息,货币基金虽然会避免流动性风险,但风险实质上已经转移给传统金融机构,容易引发货币市场的大幅波动,甚至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第三是加大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业务交叉、多业态联合、不同地域和领域的金融市场的交叉,这样重复交叠的业务极易造成风险在各个地域和金融市场之间的传导。比如,从目前风险事件集中爆发的线下理财机构可见,更多的平台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传统金融产品分销渠道的角色。在分销的过程中,不同金融产品相互叠加,被再次“打包”、“上色”,形成所谓的创新金融产品,以高额的回报吸引对于产品本身来说应归入“非合格投资人”的群体。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草根”性质使得其覆盖广度及其庞大,进一步扩张了系统性风险影响范围。不断扩张自身的网络广度本身又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内生要求。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十分典型的网络外部性,即消费者连接到一个网络(所获得的价值更多地取决于已经连接到该网络的其他消费者的数量。因此,互联网金融产业的企业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扩张其用户基数,扩大网络规模,突破临界容量,才能获得规模经济,并且在行业内立足。这就使得互联网金融厂商有激励通过正当和不正当的手段(如价格补贴、虚假承诺等)手段不断将自身做大,率先突破临界容量,成为行业的垄断寡头,从而进一步加大了系统性风险。

第四,部分难以监管、缺乏监管的互联网金融贷款流入楼市,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一线城市的房价泡沫。此前,为了抑制一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态势,政府出台措施,规定购房者需为首套房屋支付30%的首付,为二套或三套房屋支付高达50%的首付。然而,从2015年底开始,一线城市房价又进入了新一轮高速上涨区间。美银美林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一线城市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楼市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子贷款涌入一线城市造成的。这是因为,P2P公司通过其首付贷业务可以帮助买房者规避这种首付管制。目前,约有15家大型P2P贷款机构在深圳、北京和上海集中推出首付贷业务,向客户提供无抵押贷款,让他们能交首付,从而有资格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由此将正规银行系统卷入投机浪潮。这一互联网产品直接将楼市、银行系统与不加甄别的房贷债务人联系起来,跟美国次贷危机背后的风险链条十分相似。

三、对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走势的预判和应对措施

金融创新产品风险诱发金融危机,甚至演化形成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机制,就在于这些创新产品能够通过将高风险资产的拆分、重组和包装,从表面上来看降低了资产风险,但实际上是将高风险摊销、扩散到各个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身上,形成一个庞大的风险网络。一旦这个网络中的某个节点出现重大的风险爆发,整个金融系统进而是经济系统都将暴露于巨大的风险之下。

总体来说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处于可控状态。首先,目前暴露最多、最为严重的主要是信用风险,虽然部分信用风险涉及到的资金量较大,但是风险都被阻隔在了单个的产品或是平台上,没有形成高危的风险链条。尤其是,金融创新风险之所以会引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其一个重要环节就在于它将银行系统也纳入了风险链条中。而显然,目前我国出现信用风险的平台都是将资金从银行转移出来的结果,并没有危害到银行系统本身的资产状况,因此其风险程度处于可把控范围内。其次,部分互联网创新产品的确出现了类似于美国次贷危机中的风险链条的苗头,但是涉及的资产规模还较小,难以影响整个市场,需要引起重视,但是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以房贷市场的创新产品为例,流入系统的P2P资金总额为50亿元人民币(合7.7亿美元),仅占整体房地产市场的一小部分。并且,中国一线城市只构成了全国房地产市场的5%至9%。上述规模的投资基金流入楼市还不大可能造成楼市价格的暴涨暴跌,危及整体经济运行。

当然,风险可控并不意味着不重视。相反,风险可控之时正是建立起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标准的可趁之机。具体来说,可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场外市场的监管。金融创新产品品作为风险转换工具,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性会放大投机风险,因此必须强化场外金融市场的严格控制和监管。

第二,保证金融创新的基础资产质量。从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看,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银行长期资产的流动性,进行资产证券化是势在必行的。在推行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必须汲取次贷危机的教训,要注重基础资产的质量,加强基础资产池的信息披露。

第三,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将是否具有相当规模的互联网设备、是否掌握关键技术、是否制定了严密的内控制度和各类交易操作规程等作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另一方面,要完善监管体制。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突破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的界限,对分业监管模式提出了很大挑战。我国应协调分业与混业两种监管模式,对互联网金融L险实行综合监管,并由其发挥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2]王达.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中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基于网络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与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14,12:47-57.

作者简介:杨梓涵(1999-),女,汉族,籍贯河北省,现就读于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中在读,研究方向:互联网经济。

上一篇:通向自我征途的圆舞曲 下一篇: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