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学案导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影响

时间:2022-09-14 12:02:34

透析学案导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影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过分强调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学习者的独立人格、自主探索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培养,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是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需要。学案导学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使教学方式从传统的授受式转为学习者主动建构,实现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同时,山东省在大力规范办学行为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加而教师授课课时减少,出现课堂内容多、任务重而学生却不知如何利用自学时间的问题,学案导学模式正可较好指导学生利用好自学时间,增强学习效果。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是指教师精心设计,用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是与教师教案相对应的学生学习方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探索过程、学法指导、学能测试、矫正反馈。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率。

2高中信息技术学案的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其学案有不同之处。

2.1学案多种媒体呈现

常规学科的学案主要呈现方式是纸质,以文字为媒体展示。信息技术学案可采用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如在学校局域网服务器中放置学生自学的视频,学生可在自学时间里观看视频后完成纸质学案上的相关内容,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晦涩难懂的内容。

2.2学案完成方法多样

常规学科由于课时较多,给学生完成学案的时间少,一般借助纸笔完成。高中信息技术一周一个课时,学生有较长的时间完成学案。针对课程中技能操作部分,学案内容需要学生课外实际体验完成,学案中给学生相应的指导,学生据此找出解决的方法,从而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2.3学案使用方法各异

上课前教师可收集学生的学案,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据此安排授课内容,挑选学案完成有特色的学生讲解其完成情况,这样既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又使教师的讲解有的放矢,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针对学困生个别辅导。

3高中信息技术学案教学注意事项

3.1信息技术学案应避免成为操作手册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中有较大部分操作技能的训练,容易出现在学案中直接给学生提供具体操作步骤的情况,这是应该避免的问题。信息技术学案应是结合教学主题方针对关键技术进行的提示与建议,应注重在过程、方法上的引导,防止重新步入教条地操作模仿的误区。

3.2学案导学教学法应注重良好学习氛围的创设

在学案中应多呈现活泼有趣的学习案例,使学生乐学、易学、活学、会学。同时,通过师生的课堂双边活动,加深师生情谊,尽量多地关注信息技术学困生,有效抑制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较好地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3.3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学案教学,要根据课程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倡导学习方式的革新,绝不是用一种方法取代另一种方法,而是倡导学生由单一性学习方式向多元化学习方式的转变。

4高中信息技术学案教学的评价

4.1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理念

学案教学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提高教师导学技能,增加学生自学活动,变教为诱,变学为思,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

4.2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学案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明确,学习要求明确,可有的放矢地听课。学案可使教师明确学生不同情况,及时调整讲授内容,减少不必要内容的讲授,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

4.3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学案教学可使信息技术教师从繁重的课堂讲授中解脱出来,使其有更多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个别化指导,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成功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学案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的特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能力培养。

上一篇: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建议诠释 下一篇:透析高中化学课程的实践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