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国后才感觉到包容

时间:2022-09-14 08:06:34

到中国后才感觉到包容

加藤嘉一,1984年出生于日本伊豆,2003年4月“非典”高峰时来到中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毕业。现任北京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研究员,日本庆应义塾大学SFC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以活动策划人、主持人、同声传译、谈判人等身份促进中日民间交流。

我眼里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我来中国之前,对中国的印象非常浅薄,我当时只认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地方,认为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她很大,是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秦始皇等等。我认为日本人对当代中国的认知来源只有两种:一种是古代中国,因为日本人对中国古代文化是很崇尚的,我们从小学、初中、高中,会学很多跟古代中国有关的思想、人物、历史;尤其日本的崛起,包括明治维新,我们首先就是从古代中国吸收了儒家思想,所以儒家拯救了日本,非常感谢中国。另一方面就是中国制造,因为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日本老百姓的生活中用的很多是中国制造,但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包括改革开放以后的历史,其实日本人对它是一无所知的,《裸婚时代》、《蜗居》在日本是没有的,今天日本对中国当代的文化更是一无所知。

所以突然碰到什么问题,问题,历史问题,日本人就受不了,中国不是很伟大,很包容吗?可是怎么有这么多人反对日本?原来中国不是古代中国。类似的情况在中国也有发生。在中国看来日本一方面侵略过中国,另一方面又是一个相对发达的,在亚洲第一个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但除此之外,日本战后是怎么崛起的,包括中日合资等很多的现象,其实很多中国人不了解。彼此对对方的了解,很多地方是空洞的,因此容易出现两个极端。

这种情况下,中日关系很不好处理,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很不好处理的情况下走过来的,这些年也经常参与媒体活动包括写文章,写评论,我很深刻地感觉到这种大环境:两国相互的认知非常缺乏。

作为日本的80后,我可以说是成长在日本的后泡沫时代,在日本从来没有听说过正面、给力的这种心理,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泡沫崩溃,当时媒体老是用悲观的调子报道日本孤立、日本崩溃论,我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我在日本的时候没有什么话语权,因为在日本年轻人是要闭嘴的,年轻人是要装不知道的,年轻人是要装没听懂的,因为那个社会最重要的是稳定,你不能表现出你的个性。我感觉很不适应这种社会氛围。而中国是正在崛起、正在发展的社会,这种成长的动力,在日本感觉不到,在中国才有感觉。来中国后我的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在日本很受排斥,在日本过得很不舒服的人,到中国以后才感觉到这个社会还是包容另类的,尤其在北京,不管你是外国人、外地人,还是外星人,你只要到这个地方,你可以共同成长,这是我在18岁的时候才感觉到的。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从日本到中国以后,我对中国的认知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我每次坐在第一排,我想了解的东西太多了。我看到了很多跟日本想象不一样的中国,尤其是年轻人,从去年开始我不断走进中国的高校和年轻人交流,我对中国改革、中国发展,我既是当事者也是旁观者,我说我是当事者,因为中国崩溃日本必然崩溃,中国开放发展日本必然从中受益,我们千万不能围观,要参与——这是年轻人的责任。

Q&A

提问:谢谢加藤,今天到外交学院听讲座来这么多人,真的可以看出大家对你的热情,这也反映你在当代中国大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刚刚你提到对中日关系不理解,一个四个字的日本名字在中国走红很不容易,就你的走红本身来说,你感觉怎么样?毕竟你是曾经在中国的校园生活过的中国留学生。

加藤嘉一:谢谢,我还是认为自己比较勤奋,我得感谢日本,日本的教育体制也培养了我这个人的习惯,包括我已经去世的父亲,走之前他跟我说:加藤你是一个很笨的人,如果你不勤奋,那你什么也不是了,所以你应该好好的勤奋,如果你要变聪明,你要读比别人更多的书;如果你的语言要好,要比别人多说几句,如果你想跑得快,那就多跑一点。在这点上,我应该感谢国家和父亲,这是第一。

其次,我要感谢中国,因为我来的时候是对的,你说你努力,努力的人多了。在中国,日本人不属于外国人,这是我的感受,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日本人跟所谓的外国人是不一样的。如果在中国一听到日本人,有一种情感会产生,至少会帮助这个人。我经常说时代改变人,环境造就人,我来的时机是对的,对你身份的认同是比较重视的,其他的会好好的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还有一点当然是中文,应该说作为一个外国人,能够把中文说成这样也不容易,你们学外语的更清楚。我当时非常非常努力地学了中文,我一直认为管你是什么外国著名的什么作家,一个什么长辈,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中国问题多感兴趣等等,你连一句中国话都不会,你连我们的语言都不好好学,还对我们说三道四,我认为是不对的。你既然要跟这个国家打交道,既然要跟这个市场打交道,你要好好的学习中文,否则没资格对她说三道四,所以我觉得中文对我来说是很大的勇气,我当时也非常非常努力学习,直到吐血。我好好地学中文,认真地批评中国,这是我对贵国的尊重。

提问:加藤先生您好,我从小看着日本漫画长大,我非常喜欢日本文化,刚才听您的演讲让我想起了一个问题:两年前,在美国时代广场播放我们国家的宣传片,我们的报道说这个宣传片做得很好,但是也有人在网上说,你在人家喝咖啡的时候,在时代广场上做这样的宣传,没有什么文化内涵。同时一些网民也说,你看人家日本,他们没有刻意做宣传,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漫画,有他们的流行音乐,这些已经向全世界推销出一个日本。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我们外交发展了,但是似乎朋友在变少,这就是值得中国人深思的一个问题,我们并没有非常好的“推销”自己的智慧,您认为是什么问题造成了中国缺少这种推销自己的智慧?而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如何推销自己?在外交层面上,我们又如何让自己的发展,不让对方认为我们是敌人?

加藤嘉一:非常好的问题。我相信你说的问题早晚会解决。那个片子我也看了,其实在目前阶段,中国的宣传部门已经尽力了,我认为它有好的一面,因为海外人已经看到了。这同时也说明中国上层已经认识到了,中国没有好好推动国家形象的一系列对外政策,没有好好地给中国公民带来获得尊严的平台,这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我觉得不能说只有坏的一面,有它进步的一面。但是我也想说另一件事,作为经常游走世界的一个日本人,上次我在以色列,以色列是一个反恐的国家,到任何地方都要被检查,在那里我要进一个大楼,旁边有一堆人,他们不能进,要接受检查。我是日本人,我给他们护照,他们说请进不用查,为什么?因为你是日本人,这也是公信力,这也不是我有多么牛逼,而是我国的长辈们,至少在战后以来点点滴滴,尤其是那些走出去的留学生、游客、企业家做出的努力。真正的大使,一个是企业家,一个是游客,一个是留学生,他们在海外所树立的形象,给我带来了这种便利。所以真正的公共外交,就是那些人,企业家、游客、留学生他们在海外有什么样的表现,他们如何走进当地的文化,如何跟当地人打交道,这是非体制的一种解决途径。我觉得今天中国走出去的越来越多,除了引进来(引进来是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主要方略)后三十年,中国资本走出去,中国人走出去,中国人的智慧走出去,因此除了所谓的外交官,所谓的宣传片,所谓的什么模式之外,每一位公民正在承担着如何改变中国国家的形象的责任,从这么一个角度去推动中国对外政策,每个人肩上都有非常重要的责任。

比如在坐的各位,你得承担外交学院在我眼里的形象。上回我在日本写过一篇文章,我在东京跟我的母亲一块儿聊,我母亲说中国是输出娇生惯养的孩子的国家,后来我碰到一个在日本便利店打工的中国留学生(现在很多日本便利店都是中国留学生在打工),我母亲也看到她了,我母亲说:“加藤,这位中国姑娘不一样,这么体贴。”我说她姓李,她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还说着这么一口流利的日文。我母亲对中国的印象一下改变了,这也叫公共外交的力量。就是一个留学生,你不要说她是个人行为,但是她改变了对中国的形象,就是这样子,对不对?

上一篇:寝室奇葩 第12期 下一篇:一苦二甜三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