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结构视角下云南省农民收入增长研究

时间:2022-09-14 06:42:13

【摘要】1978-2013年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率变化趋势 二、云南省农民收入水平的结构性分析 1.收入结构阶段性分析 云南省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8到1983年为第一阶...

收入结构视角下云南省农民收入增长研究

摘要:云南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70%以上。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增收缓慢是云南省完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本文首先对云南省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一个总体的阶段性分析,再从云南省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个收入来源,研究农民增收的现状并分析原因,建立模型,找出重要的影响因素。促进农民增收要重点从促进工资性收入入手,加大对于农村地区的教育及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同时也要提高农民家庭经营生产效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云南省农业向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努力提高农民土地流转效益,进一步增加农民积极性。不断改进农村社会保障,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关键词:收入结构;收入增长;云南省;影响因素;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疆,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四位一体的省份,并且云南省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0%以上。可见,云南省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云南省农业农村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在国内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逐渐上升、大宗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如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高农业竞争力是我国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一、云南省农民收入增长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家庭责任联产责任承包制,大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并发展了云南省的农村生产力。云南省农民的收入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的状态。1978年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30.6元,到2013年达到了6143.3元,年均增长率为131.54%。但其增长率并不呈直线上升的,而是呈现出很大的波动起伏性。

1978-2013年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率变化趋势

二、云南省农民收入水平的结构性分析

1.收入结构阶段性分析

云南省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8到1983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处于下降状态,与之相对应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则处于上升状态。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集体经营,以生产队的形式,以个人获得工资性收入为主要来源。随着家庭责任联产承包制的实行,这种经营模式逐渐消失,因此呈现出家庭经营性收入逐渐上升,工资性收入逐渐下降的趋势。1984到1992年为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云南省农民的各项收入比重相对比较平稳。1984年,以前以生产队为单位集体经营的模式几乎全部取消,家庭责任联产承包制开始全面推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大大调动,使得云南省农业迅速发展。1993年至今为第三阶段,此阶段,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家庭经营性收入则一直处于下降阶段,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虽有波动,但其所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一直不大。

1978-2013年云南省农民人均四项收入的占比

2.家庭经营纯收入变化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农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其收入绝对水平和增长速度相对全国平均水平较低。截止到目前,云南省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家庭经营性收入,云南省农民收入的增长离不开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长,在2014年,云南省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59.2%。

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趋势与家庭经营性收入相似,且两者差距在逐渐扩大。1981-1986年,家庭经营收入快速增长,是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1986年以后,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率与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步调一致。但是1988年以后,农业增收缓慢造成农民增收速度减缓,因此,主要依靠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去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和潜力都在变小。作为云南省的基础产业,农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到2014年,家庭经营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的59.2%。云南省应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确保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稳定。

1978-2013年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的变化情况

3.农民工资性收入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以前,农民主要以务农为生,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后来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云南省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很大一部分农民开始转向二三产业发展,农民的收入来源变得多元化。2014年云南省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比达到了28.1%,与全国平均水平45.25%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纵向比较来看,云南省自身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84到1992年,云南省农民工资性收入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左右。1993年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6.81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下降31.33元,工资性收入增长68.64元,工资性收入占比达到12.37%。从1993年开始,农民工资性收入开始了大幅度的增长,这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萌芽发展。2013年工资性收入占比达到了28%。虽然增长缓慢,但大体上处于增长的态势。

1987年以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与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基本步调一致,但从总体来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高于工资性收入增长率,这说明云南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对于农民收入增长的拉动力不足。由此可以看出,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动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在当前经济发展规律下,扩大农民二三产业就业率,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破解云南省工资性收入长期稳定却难以提高的困境,才是云南省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1978-2013年云南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增长率及其贡献率

4.云南省农民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变化情况

云南省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07年以前,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曲线较平稳,且变化幅度不大。2007年以后,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都持续增加,尤其是转移性收入增加幅度更大,且其增长率超过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2013年,云南省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了531.9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超过了国家8.82%的平均水平;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达到了229.78元,也超过了国家平均水平。由于近两年,云南省大力度进行土地流转,农民依靠土地获得了国家大量的补贴,因此云南省农民财产性收入较高。但也存在问题,由于农民缺乏原始的启动资金,农村的金融制度也不健全,所以很难完成资本的积累。失地农民的土地补偿性收入虽然较高,但只是局部的,农民处于被动性,很多农民没有理财观念,一下子收入很高,很可能会买一些奢侈品用于自己享受。这样,这笔补偿款就没有实现它应有的价值。应鼓励农民去合伙、参股投资去发展民营经济、集体经济。这需要政府去好好引导,也需要政府合理的安置这些失地农民。

上一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研究 下一篇: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