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分组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14 04:50:33

英语教学中的分组模式研究

摘要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分组的要求和目的,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心理情况等因素,提出学生自主+教师调节的分组模式,并通过教学实验,发现这种分组方式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分组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理念、策略和教学工具上,也体现在具体教学手段上。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反思性教学等教学理念和策略广为研究者和教师所推崇,但对于这些教学理念和策略的最为基础性的教学手段——分组——很少关注。目前分组主要有四种类型:自主分组、随机分组、异质分组和同伴关系分组。①这四种分组方式基本上都是外在于学生的被动分组,无法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研究吸收以往分组理论和实践的优秀成果,结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学生自主+教师调节的分组模式。

1 学生自主+教师调节分组的基本原则、步骤

1.1 分组的原则

(1)组间差异较小,组内差异较大。尽可能地把不同英语水平、能力的学生分在每个小组中,同时使每个小组整体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基本相同。

(2)组间尽可能形成良好的相互关系。要实现组内的合作和组间的竞争,组内成员良好的关系必不可少,在分组前就应考虑把关系相对较好的同学分在一组。

1.2 分组的步骤

(1)组长的选择,请同学投票选出自己认为最适合当组长的人选,通过对学生的投票统计,确定得票前十名的同学为组长。把全班分为十个小组,每组6人。组长的选择充分体现了英语水平与能力的各小组平衡。

(2)各小组组长选择组员,得票第十的小组长首先选择1名组员,然后是得票第九的小组长选1名组员,以此类推,直到得票第一名的组长选择1名组员。

(3)经过分组的第一步和第二部,每个小组都有成员2名,全班还有40名同学没有分组。然后请还没有分组的40名同学填报自己希望进入的小组,填报时须至少选择2个小组。然而教师根据学生填报的情况,根据组间平衡和组内差异的原则分组。

2 实验的对象、步骤

为了了解分组在教学中的具体作用,研究者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实验研究。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高一两个班级,共计123人。A班63人,男生34人,女生29人;B班60人,男生32人,女生28人。

2.2 研究设计

设计B班为对照组,A班为实验组。B班为生自主+教师调节的分组模式,A班根据座位靠近原则随机分组。在开学之初分组完成后,在本学期按照分组开展教学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课堂回答复习提问的组间竞争。在课堂上对以前所学内容的复习中采用组间竞争的方法,已学内容包括:语法理解与记忆、单词记忆、课文的背诵。具体做法为: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复习提问中,学生回答的结果并不记在学生个人的名下,而是记在所在小组的名下,最后以组为单位排名并集体表扬。在此过程中教师会控制每个小组被提问的人的频次相同,所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英语水平基本相当。(2)英语话剧表演。在本学期,以组为单位进行英语话剧表演,评选最优秀的小组表扬。一学期组织两次英语话剧表演。(3)学生教师角色扮演。对一些易于理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事先预习,在课堂上以组为单位推选学生上讲台给同学讲授,讲授结果记在小组的名下。一学期总计进行5次讲课比赛。(4)研究性学习。

2.3 评价指标

把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成绩作为前测数据,把高一第二学期中期考试和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作为后测数据。

2.4 分析工具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20分析。

3 结果

数据分析显示,前测时A班和B班得分均值相差只有0.26分,说明在实验前两个班的英语水平没有差别,后测时得分均值相差4.37分,说明在实验后两个班的英语水平有了一定的差异。不同阶段得分均值的比较发现,在0~90分段A班和B班相差6.64分,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在0~90分段,A班和B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P=.010)。

4 结论与讨论

学生自主+教师调节的分组模式与对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0~90分的同学成绩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分组的目的在于便于管理,同时希望通过促进小组内的合作和互助来推动英语水平较差同学获得更大提升,也希望通过组间的竞争来激发较高英语水平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升全体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的目的。因此,组内成员关系良好,组间英语水平平衡必不可少成为一种共识,然而研究者却较少关注分组时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维护,其实只有充分体现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分组才是学生认同的小组,才能体现小组的价值,学生自主+教师调节的分组模式就是基于这种理念的分组模式,学生自主体现小组平衡和组内关系,而教师调节就是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是因为基于这种原因,学生自主+教师调节的分组模式才能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

注释

① 李洁,王咸伟,李克东.协作学习中协作小组分组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2-68.

上一篇:沟通从点滴做起 下一篇:MATLAB软件在高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