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及品读

时间:2022-09-14 04:49:08

高考作文素材及品读

【素材卡片①】

慢养孩子,静待花开

慢养并不是时间上的慢,而是说教育孩子不要太担忧、太着急。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能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养,可以让孩子发展成最好的自己。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一年四季开放的时间不同。当人家的桃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荷花是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你也不要着急,说不定你家的这棵不是桂花而是腊梅,明天会开得更清香动人。事实上不仅是教育孩子,世上的很多事情很多时候也需要一种慢的姿态。

[品 读]

很多时候,我们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在孩子的教育上如此,在别的事情上亦如此。殊不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事物自有它的发展规律。因此,我们要尊重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顺事物的本来面貌而发展。而我们所要做的是:慢慢走,欣赏啊! 慢养,慢生活,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它不是支持懒惰,也不是安逸无为,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适 用 话 题] 教育的智慧;顺其自然;尊重个性、善待差异;慢生活。

【素材卡片②】

豆腐先知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豆腐先知》中这样评价豆腐:“和鲍鱼排翅同席,不以为贵;与青菜萝卜共煮,不以为贱。在富豪的酒宴中与龙虾同烹,不以为喜;在穷人的大锅里与剩菜杂烩,不以为悲。与竹笋青菜做朋友,它不显露;与红鲟九孔结伴走,它不隐藏。”

[品 读]

豆腐是中国传统食品,平凡而普遍。当然此处的豆腐包含了丰富的意蕴,其中蕴含着人生哲理和处事态度,甚至可以说这是一块引导人生向善向美的“豆腐”。生活中,我们接人待物也要像豆腐那样,自信、自尊、不卑不亢,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不奴颜卑膝,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不盛气凌人,无论顺境逆境都保有自己的原则,持有自己的操守。可以理解成是一块尊重自己个性,做独特自我的豆腐;也可以理解成是一块人生态度超脱、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豆腐。

[适 用 话 题] 做一块清白的豆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素材卡片③】

窗外一只小雀

窗外一只小雀,它不会飞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顺着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之间,做大俯瞰或大航行。它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楼檐,生存于市井之中,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它那么小,落在枝上就是近视眼中的一个黑点,连逗号还是句号都看不清。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求偶时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是分号。

它们被人所起的名字是麻雀。

[品 读]

材料中的麻雀生活图,所体现的无疑是市井乡间那些平凡而普通的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也就是所谓“草根”的象征符号。从麻雀的角度看:虽然平凡,也能坦然自适;虽然平凡,也自有其幸福;虽然平凡,也自有其价值。从人与麻雀关系的角度看:有些人或事物虽然渺小平凡,却是我们生活中的另一道风景。有些人或事物虽然渺小平凡,但同样值得我们尊重。在生活中,即使我们平凡渺小,也要寻找到自己的位置,让生命于静处升华,普通亦能深刻,平凡却显伟大。

[适 用 话 题] 寻找自己的位置;珍惜平凡的幸福;正能量。

【素材卡片④】

赏识的力量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并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丧父,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为了走出生命途中的泥泞,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屠格涅夫更是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他找到了他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童年》引起很大的轰动,连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也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并无当作家的妄念。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品 读]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个人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等善念;被欣赏者必自然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从而激发自身的潜能,挖掘自身的宝藏。因此,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长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吧。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适 用 话 题] 学会欣赏;唤起心中的巨人;人生需要伯乐。

【素材卡片⑤】

人生的算式

“当你读错一本书的时候,不要以为你只是读错了一本书,因为你同时失去了读一本好书的时间和机会!”这是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夏尊告诫青年的。我们不妨将这个道理推而广之,你错了一次,也就同时失去了一次对的时间和机会;你失败了一次,也就同时失去了一次成功的时间和机会;你虚度了一天,不仅仅是浪费了一天,而是两天……这是一种特殊的运算,永远没有1-1的算式,而永远是(-1)-1=-2。人生的成与败、功与过、理想、目标、品德、事业等都是用这个算式算出来的。

[品 读]

浪费的背后本是积聚,错失的背后本是拥有,失败的背后本是成功。因此,我们应该加倍珍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人生就像一道算式,需要用心去计算;人生就像一个市场,需要用心去经营。会经营的人生路才会越走越开阔。

[适 用 话 题] 珍惜所拥有的;人生需要经营。

【素材卡片⑥】

读书需要方法

梁启超认为,其一,读书要分精读和浏览两类。他说:“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取资料。”其二,有些书要熟读成诵。他说过,少年求学的时候读《史记》能背诵十之八九。他说:“我希望熟读成诵的有两种,一种是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一种是有益身心的格言。”其三,要做读书笔记。天天读书,能背诵的只是极少数,要巩固读书效果,只能靠读书笔记。做笔记的方法很多,可以“自立若干门类,标录摘记做将来著述资料”。

不仅读书如此,人立足于世间,一切都需用心,一切都需方法。

[品 读]

读书如同战斗,不仅需要高超的战术,而且需要高明的战略。简而言之,就是读书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生拼死杀。方法恰当,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生活中大多事情都是如此。

[适 用 话 题] 读书方法;方法――人生的驱动器;做事需要用心。

【素材卡片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莫里哀的父亲是位商人,他希望儿子能继承他的事业。但莫里哀对经商毫无兴趣,而对戏剧则异常地痴迷。古希腊、罗马等著名剧作家的剧本成了他的精神食粮。他废寝忘食地阅读,并走上舞台,演出戏剧。父亲为此严厉地责备他,并请老师出面规劝他,但莫里哀痴心不改。他诚恳地告诉父亲,他对经商没有兴趣,他喜欢戏剧。父亲见儿子这样醉心戏剧,也就不再勉强。莫里哀后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剧本,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伟大剧作家。

[品 读]

成功的秘诀就是兴趣。健康的兴趣,可以放松自己,调剂精神;可以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可以激发潜能,成就自己。所以说,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有些时候,我们的兴趣可能会遭到外界的阻碍、打压、否定,那个时候,我们或许更要一如往昔、坚定执着地走自己的路,不轻言放弃。唯此,我们才有可能在未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位置,赢得成功。

[适 用 话 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遇到挫折也不轻言放弃;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

【素材卡片⑧】

生命的意义

一位屡屡失意的年轻人请教一位得道高僧。高僧明白他的来意后,便在他的面前放了两只装满了茶叶的杯子,他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年轻人喝。年轻人细细喝了几口,发现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开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着,一会儿,一丝细微的清香便缓缓地从杯中溢出来,接着高僧又往杯里加了点沸开水,一共加了三次水,里面的茶叶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年轻人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芳香。年轻人细细地品味了一会儿,满意地点了点头,说一切全都明白了。

[品 读]

同样的茶叶,两种不同温度的水就致使一杯索然无味,一杯却香气四溢。看来,环境不同,人生也就不一样。人生犹如一片茶叶,只有在艰难险阻中沉浮,在痛苦辛酸中磨砺,才能真真实实地体味到生活的原味和魅力。在一次次的沉浮与磨砺中,生命便变得光彩照人芳香四溢。睿智的高僧,聪明的小伙,高僧的做法无异于无声处给小伙子醍醐灌顶的感受,足见引导的智慧。

[适 用 话 题]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生;磨难是一笔财富;教育的智慧。

【素材卡片⑨】

快乐的真谛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品 读]

快乐到底是什么?有的人拥有巨额财富,有的人拥有极高的荣誉,有的人赢得了芸芸众生的仰慕,可是他们无法拥有那长久的快乐。原因不言自明,因为那些都只是身外之物,它们无法了结心灵的烦恼,更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来自内心的满足。能不能得到这种快乐,并不是由外在的环境决定的,而是完全由自己的心态来决定。不断地完成自己所需要的事情,即是快乐之源。快乐是一种幽雅的心态,是任何其他的东西都无法取代的感觉。

[适 用 话 题] 快乐的真谛;行动是快乐的源泉;知足常乐。

【素材卡片⑩】

有用与无用

庄子带领弟子出游,行至山中,遇见伐木工人正在伐树。弟子问:为什么那棵长得很歪的树不伐?答:伐了无用。至暮,投宿一老友处,友人欲杀鹅相待,家仆问杀哪只,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品 读]

树有用而被伐,无用而被保全性命,鹅因不成器而被杀,成器而得以延留。倘若伐木工要专寻特型树呢?那么直树反而不中意。鹅主人若是喜静而怕噪呢?当下砧板伺候的,只怕是会报警的鹅了。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常见。总之,环境不同,条件不同,结局也就不同。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任何事物都有其特点,在不同的环境、条件面前,都自有它的长处和作用。

[适 用 话 题] 有用与无用之间;多角度地看问题;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素材卡片11】

乌鸦模仿老鹰的故事

一只老鹰从高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品 读]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要脚踏实地,不能盲目效仿他人、亦步亦趋。缺乏自知,盲目模仿,只能使自己陷于困境。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乌鸦的勇敢与挑战困难的精神值得肯定。乌鸦身上有一种拼命追求的精神,它能向强者学习,敢于尝试。有些时候,“东施效颦”未尝不可,因为效仿、模仿是创新的基础。

[适 用 话 题] 自知之明;勇于尝试;模仿是创新的基础。

【素材卡片12】

心无外物

印度的三藏法师自诩神通,他来到慧忠禅师面前,与他验证。

慧忠谦抑地问:“久闻您能够了人心迹,不知是否属实?”

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

慧忠于是心中想了一件事,问道:“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

慧忠微笑着点头,将心念一转,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又作了一番考察,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猴子玩耍了?”

“果然了得!”慧忠面露嘉许之色,称赞过后,随即将风行雨散的心念收起,反观内照,进入禅定的境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世界相、无动静相,这才笑吟吟地问:“请看老僧如今在什么地方?”

三藏神通过处,只见晴空无云、水潭无月、人间无踪、明镜无影。

三藏使尽了浑身解数,天上地下彻照,全不见禅师心迹,一时惘然不知所措。

慧忠缓缓出定,含笑对三藏说:“阁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他人一切去处,极好!极好!可是却不能探察我的心迹,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三藏满脸迷惑。

慧忠禅师笑着说:“因为我没有心迹,既然没有,如何探察?”

[品 读]

故事说明那些自恃能看透人间世事的人,往往只能看到事情的表象,而不能洞察世事的本质。也说明了一个人无论心迹藏得有多深,只要存在,别人就可以探察到,只有心无外物,才能让人无所察觉。心无外物是至高境界。当然,我们从故事中也感受到这个至理: 唯有真正走入他人心魂深处,心魂对话,才能真正“知他人一切去处”。

[适 用 话 题] 心无外物,才是至高境界;心魂对话。

【素材卡片13】

一位青年作家的新锐长篇问世,引起文坛不小的轰动,甚至还使沉寂多时的评论界刮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旋风。众评论家各显身手,在报刊电台撰文评述作家的作品。一时见仁见智,各不相让,甚至还有一位评论家据此出了一本观点新颖的书。书中从欧美建筑风格评价巨著结构的不凡,从肖邦的音乐论述巨著的语言,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诠释巨著的深邃思想内涵……并称只有将这部书和作家的巨著一起来读,才能真正读懂一个人从无名作者到成熟作家的心路历程。

评论家的书出版后,别的评论家也不甘示弱,纷纷出书以抢先机。一家文化报的记者将搜罗到的所有评论文字带给作家,想对作家做一个专访,让作家谈谈自己的作品。作家随便翻翻记者带来的这些文章,沉思了片刻,只说了一句话:“如果写作时像评论家想的那么多,我想,我不会写出这件成功的作品。”

[品 读]

无论是一部书的问世,还是一个科研成果的诞生,都是一个人埋头苦干、勇往直前的结果,在这条路上,他不会考虑太多的琐碎细节,只是坚定一个信念:我要做好这件事!成功有时就这么简单。

[适 用 话 题] 简单就是美;用心专一。

【素材卡片14】

爬楼人生

有一对兄弟,一天出去爬山,然后一起回家。他们的家在八十层楼,当他们各背着一大包的行囊到电梯口时,却发现大楼停电了。哥哥说:“弟弟,我们一起爬楼梯上去吧。”于是他们就一起往上爬。到了二十楼的时候,哥哥又告诉弟弟:“包太重了,我们把它放在二十楼,我们爬上去,明天再下来拿。”弟弟说: “好。”于是他们就把包放下,继续往上爬。到了四十楼,弟弟开始抱怨,还跟哥哥吵起来了。他们边吵边爬,爬到了六十楼,哥哥就对弟弟说:“只剩二十层楼了,我们不要吵了,默默地爬完它吧!”于是他们就各走各的,终于到了家门口。哥哥摆出了很帅的姿势:“弟弟开门。”弟弟则对哥哥说: “别闹了,钥匙不是在你那儿。”原来,他们把钥匙留在二十楼的包里了。

[品 读]

很多人在二十岁以前活在家人的期望和老师的期许之下, 背负着很多的压力;在二十岁之后离开了众人的压力, 满腔热血, 开始有很多梦想要完成;可是工作了二十年后, 开始发觉并不如意……于是就在抱怨中又度过了二十年。然后告诉自己,六十岁了,没什么好抱怨的了,就默默地走完之后的二十年吧。到了八十岁快要死掉的前夕,才想起自己好像有什么事还没完成……原来,是二十岁的梦想还没有完成。

可见,人生目标要清晰明确,且为了目标,能斗志昂扬、激情满怀、全力以赴。不空谈理想,不左顾右盼。把握现在,活在当下。这样,成功才会在不远处等着你。还有,在人生不同的阶段,要活出最适宜的自己。年轻时,生如夏花之绚烂,年老时,生如秋叶之静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人生要有节奏。

[适 用 话 题] 活在当下;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人生的节奏。

【素材卡片15】

人生是一种过程

一个农夫和一个水手在交谈。

农夫问:“你父亲是怎么死的?”“出海捕鱼,遇到了风暴,死在海上了。”“那你祖父呢?”“也死在海上了。”“那你为什么还要航海,不怕死在海上吗?”水手沉默片刻,他反问农夫:“你的父亲死在哪里?”“死在床上。”“你的祖父呢?”“也死在床上。”“那么,你每天睡在床上不害怕吗?”

水手孤傲而冷峻的反问,好像一声晴天霹雳,让许许多多的生命遽然受惊。

[品 读]

人生如登山,登山的所有意义不限于登上山顶,还在于登山中的努力,甚至是登山的疲劳,这些都是只有身经者才能感受到的独特快乐。从另一个维度来看: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有时我们叩问生命的意义实属多情,活着就是活着。

[适 用 话 题] 享受过程;活在当下;生命的价值。

【素材卡片16】

适时休息

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顺手拿出一盒粉笔问学生:“谁知道这盒粉笔有多重?”有的学生说200克,有的学生说270克,还有的学生说350克……

教师说:“其实,这盒粉笔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你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的话,可能得叫救护车。实际上,这盒粉笔的重量是不变的,但是,你拿的越久,就越觉得沉重。这就像我们身上背负的东西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它放在身上,到最后,就会觉得东西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受。正确的做法是适时地放下,休息一下,再拿起来,如此,才能拿得更久。”

[品 读]

适时地休息一下是维护平衡的一颗养心丸,就如天上的细雨滋润干涸的田地。它是通向成功路上的一个个驿站,是为了补充营养,积蓄能量,增加抵御挫折的能力。放下才能够更好地拿起,生活中,适时停驻、收放自如,能让自己更好地前行,这是生活的艺术。

[适 用 话 题] 适度;停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生活的艺术。

上一篇:我的亚裔美国同学 下一篇:怪诞装饰形象中的现实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