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状态分析及教育方法

时间:2022-09-14 12:38:50

农村留守儿童状态分析及教育方法

摘要: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正成为社会,尤其是教育领域应予以高度重视的特殊群体。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归纳出若干类型,归纳出若干突出问题并初步探究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总结出切合实际、具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状态类型;突出问题;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4-0007-05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极为有限。即使在内地城市,很多的父母也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我所在的石家庄正定县孔村小学,是正定县最北面的一所小学。这个地方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附近又没有像样的工厂企业,年轻人为了改变这种生活状况,只有出去打工,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年轻人外出打工就把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40名学生,其中就有2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他们缺乏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对我们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难度。对这些孩子如何教育、如何使他们有个良好的心态,是我们首先要面临的问题,也为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留守儿童生存状态类型

我在教学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其中还存在着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把留守儿童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任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由于家境不富有,他们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天天忙于农活,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的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仅仅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过要关心。总之,这些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二)隔代教育,只顾“给予”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看着。由于隔辈亲,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了也仅仅是说说而已。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由于孩子过份受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常常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三)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家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离家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

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据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5%,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5%,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二)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

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三)父母爱的方式不合道理,孩子志向模糊

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地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上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与人生取向。

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方式有:自学或阅读活动,写思想日记,进行自我鉴定,自我批评、自我总结教训等。在教育的实践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①运用自我分析、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努力、自我鼓励、自我誓约、自我命令、自我禁止、自我监督等手段,激发自己的思想意识,鼓舞自己情绪,完成自我进步计划,努力实现自己奋斗目标。②树立自我教育的决心。③要有走曲折之路的思想准备,有能忍受痛苦的功夫。④培养其自我教育的自信心和毅力,在挫折失败面前从容自如,百折不挠。

(六)奖惩结合,表扬批评

表扬和批评,对留守儿童群体正确思想的形成具有导向作用。对留守儿童的某种行为给予表扬、奖励和肯定,就会使其指导这一行为的思想保持和巩固下去;对留守儿童的某种行为给予批评、惩罚和否定,就会使其指导这一行为的思想减弱和消退。因此,表扬、奖励和批评、惩罚是留守儿童教育的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但要注意场合,讲究方法。表扬、批评、奖励、惩罚都要注意场合。表扬、奖励范围要大,批评、惩罚范围要小。有的批评可采用个别谈话方式,会议批评点事不点人,宣布处分范围要适当,更需注意场合,讲究方法。

(七)资助贫困,温暖爱心

因为贫穷而生活窘困,称为贫困。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贫乏的现象,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现象。

家庭贫困致使农民外出打工,子女留家读书。其学习状况往往受家庭经济收入多少影响,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我们协助寻求民政部门、慈善机构、爱心人士给与帮助,资助贫困留守儿童,改善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况,温暖其心,杜绝辍学现象。

(八)帮扶结对,托管教育

所谓“托管”,是指外出务工家长把孩子寄托在监护人家里,由监护人来照顾留守孩子的饮食起居。

在学校里,我们要求党员教师、学校领导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帮扶贫困家庭。要求教师把他们当作自己子女、兄弟姐妹,接回自家,从日常家事、身边小事、生活琐事、学习难事管起,培养其良好习惯,和他们多沟通、多谈心,鼓励他们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鼓起开拓美好生活的勇气,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关心辅导他们学习,履行托管教育职责,承担托管义务。

(九)生日Party,快乐教育

快乐是人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它会使一个人变得开心。快乐是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是生理,心理上表现出的一种反应。

留守儿童远离父母,平时生活已很困难,自己的生日更无法过。老师利用班会或其它时间,组织全班同学为留守儿童过生日,举办一个简单生日Party,和同学们合唱生日快乐歌,将会让其高兴一天,使其一生难忘,对老师更是感激、崇拜、敬仰,其教育效果显而易见。

(十)电话联系,快速沟通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话通讯已普遍为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电话可使远离家乡的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便于相互联系,快速沟通,及时交流,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利于教育留守儿童,更可让家长放心外出打工。

留守儿童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今后,应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探讨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方法,形成体系,规范管理,为促进教育的全面、持续、均衡发展作出最大的努力。

上一篇:共享视角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下一篇:膝伤为什么那么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