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要活而有度

时间:2022-09-13 04:22:05

语文课堂要活而有度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是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要重视“沟通”与“合作”,重视探究式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并做到活而有度,促进课堂上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一、创设情境要有的放矢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他们创设生动情境,营造浓厚的氛围,激活他们的创造潜能。比如导入设计方法多样,或提问导入,或复习导入,或故事导入,或音乐导入,等等,都应有的放矢,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反应,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比如在《春》一文的导入,笔者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看到《春》这个题目,我们会想到哪些景物,并选择一景物口头加以描绘,语言尽量要优美。”再导入对课文的学习,看看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与大家所描绘的有哪些异同。这种情境的创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比如在讲《藤野先生》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1937年,在日本的一个偏僻的乡村诊所里,来了两位中国记者。他们递给一位苍老的医生一份报纸,报纸头条刊登了“鲁迅先生逝世”的内容。老人抬眼看时,两眼发直,拼命摇头,不敢相信,而后潸然泪下。你们知道这个老人是谁吗?他为何有这种反应?这样一来,学生热情高涨,急不可耐地进入课文的学习。由此可见,背景知识的介绍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知,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创设了积极的氛围。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导入新课,都要求教师要有所选择,做到有的放矢,切不可为新颖而新颖,结果离题甚远。

二、 互助合作要面向全体

著名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认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精髓,也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得生动活泼,又能尝试成功的喜悦,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能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各组中只有少数“优等生”“坐庄”的现象,其他学生完全成为配角,特别是一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更是边缘化,不利于全体学生能力的提高。为此,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让各小组每一个学生轮流为“主”,特别关注一些中等学生及学习能力相对欠缺学生的参与,并大力表扬他们,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贯彻新课标的精神。

三、师生质疑要巧用智慧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能,更是一门艺术。它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有效的问号。”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让提问更有智慧,更为有效,设计有价值、有趣味、有创意的问题,不仅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有时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可能没有精心设计,不是太宽就是太窄,不是太深就是太浅,结果表面热闹,问题却没多大价值,不能启发学生对课文更深层次理解,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激情。比如教授《背影》一课,笔者设计的问题是:“文章为什么要抓住父亲的背影来写?又从哪些角度加以刻画的?文章开头先交代父子已有两年多没见面有什么必要?这段话去掉好不好?”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深层思维,让学生对文章的选材、主题、详略等方面深入思考。

在课堂上,笔者也遇到过学生有智慧的质疑,还是在《故乡》一文中,当我们谈到闰土说的“看跳鱼儿”这件事,文中说“鱼儿有青蛙似的两只脚”,有学生问:“鱼儿有脚吗?”面对这一质疑,笔者巧妙地问各位学生是否见过,他们都说没有。不过有学生问笔者是否见过,笔者回答:“老师也从未见过,但只有谁见过呢?”学生答:“闰土。”笔者又问:“我们都不知道,只有闰土知道,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答:“他知识丰富。”笔者说:“用课本上的话回答就是……”学生齐声说:“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又回到了原文的教学,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总之,语文课堂千变万化,教师要随机应变,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而不流于形式。

作者单位:安徽省太湖县白沙中学(246400)

上一篇:专题式作文评讲模式例谈 下一篇:高效课堂设问的法则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