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设问的法则策略

时间:2022-07-19 06:54:33

高效课堂设问的法则策略

创设有效教学问题,开展课堂问答讨论,既是一种能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又是师生交流互动的纽带。它既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改变教师主宰课堂局面的作用,又有串联课堂教学目标、落实课堂教学任务的作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好课堂设问来优化教学结构和创设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以课堂教学目标作为问题生成的切入点

课堂设问的目的,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强化、对未学知识的诱导生成、对学生个体思维认知应变能力及言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查培养和提高,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

在语文课堂问题设计中,总体目标设计要明确。首先,教师应立足教材,围绕教学目标任务设问,或立足于新旧知识的过渡衔接,或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或立足于文体知识的理解掌握,或立足于课堂训练目标的落实等等。要选准突破口,既不能面面俱到,又不能太肤浅,以便于学生从最佳角度思考问题,简洁、灵活地回答所提问题,这样既能达到复习已学知识又能激发新的求知欲望的双重效果。其次,设置问题应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学龄年级、生理特征、个性品质、学业基础等),特别是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内容(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兴趣爱好等)。另外,教师还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程序步骤,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步骤:(1)提出问题,语言要简练明确;(2)给学生片刻的思考时间,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所提问题;(3)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完整倾听所答内容,不应轻易打断;(4)对学生的回答要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加以鼓励赞许。

二、以培养和发展个体思维能力作为问题创设的落脚点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被教育者奉为真谛,它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可靠指南。因此,课堂设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达到使优生“高有可攀”,差生有望进步之目的。对程度好的学生提出较难问题,以满足并提高其求知欲望;对程度较差的学生提出些浅显易懂的问题,使其用心即可答出,以鼓励其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这样,可以把提问作为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力杠杆,变单项传授为多项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敏感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教学问题设计必须有效地促进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问的内容必须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诱导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根据教育学循序渐进的原理及当代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的“四步调控法”、“六步教学法”等成功经验,设计教学问题应有难易梯度,提问要把握好“度”:提问太浅,则学生无须动脑;过深,则学生无从动脑;过淡,则学生无意动脑。只有设在“最近发展区”的问答教学,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由潜在水平转化到新的水平。切忌设计不经思考随口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的问题。

课堂教学设问还要注重启发诱导。教学实践表明,利用启发式提问这一教学环节,不仅能使学生发展正确认识、辩证看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及表达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以落实“三维目标”作为问题创设的交汇点

新课标要求通过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要素融会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课堂问题设计要围绕三维目标,创设富有情趣性、激励性、灵活性的问题情境。

富有情趣的提问,它对于激发、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和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富有情趣的问题,既要来源于丰富的直观背景材料,贴近现实生活,又要在适当的时机引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关注度,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思维、去接受领会教师的意图,使学生由被动、机械地学习变为主动、快乐地学习。如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让学生回味自己的童年生活往事,并与作者的童年生活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异同点,进而深入理解作品内容、主题。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教师要保护学生多彩的思维火花,允许他们“异想天开”,各抒己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要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对学生回答问题要当好“评论家”,及时做出恰当评价。对回答得好的要积极肯定,予以表扬,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对回答不当的,要善于发现其智慧的火花,赞扬其积极思考的表现。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思考时间,不能在问题提出来就马上让学生回答,这样即使有个别学生回答不上来,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回答,起到“问一而得三”的作用。同时,在学生回答的过程当中,要根据回答的情况,及时为学生的思维搭桥引线,最后促进学生逼近问题的中心,从而真正达到问题教学的效果。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不能因为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而中断提问,更不能因学生回答错误而粗暴否定。

语文既有鲜明的工具性,又有丰富的思想性,课堂教学极具灵活性。课堂设问的方法、技巧不一而足,且无固定模式,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境和必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相互融合,交叉使用,不必拘泥于某种模式。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谓“得法”就是教师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用最恰当、最有效、最本真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创新性,不断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创设高效的课堂除用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外,还要注意有民主、平等与学生共同探索真理的精神品质。教师应提倡学生大胆质疑,用宽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用关心、耐心和爱心去浇灌每棵幼苗;要用期望、表扬、谅解激发鼓励每个学生。教师在提问的同时,用和善的微笑、关切的眼神和希望的语气激励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再深再难的问题也会在和风细雨中轻松化解。

总之,课堂设问是一门艺术,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做到适时、适度、适当,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才智,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起到启发诱导、指点迷津、培养能力、教书育人的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建立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西和县第一中学(742100)

上一篇:语文课堂要活而有度 下一篇:古今砚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