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怎样为学生创新提供空间

时间:2022-09-13 01:04:48

初中数学教学怎样为学生创新提供空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的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应充分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识,而数学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创新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维系、强化着学生的创新行为. 同时,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

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加工,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从生产、生活中提炼出好的数学问题,并且要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

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时,我引入了例子:一位老大娘去卖橘子,卖了一部分,得了35元钱,交了市场收管理费3元、卫生费2元,谁能告诉我老大娘还剩多少钱?学生争着回答说还剩30元. (这里巩固正数、负数的概念,收入记为正数,支出记为负数)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使学生有创新的成功喜悦

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让学生分组学习,学生在剪一剪、拼一拼、议一议中学习,使学生自己推导出三角形全等的公理. 再如:我在教学平行线的判定时,注意培养解题多样化,不拘泥于“一种解法”.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做习题:如图1,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 = ∠2 = 60°,求证a∥b. 出现了各种证法.

1. 由∠3 = ∠l = 60°,得出∠3=∠2—60°,所以a∥b

2. 由∠3 = ∠1 = 60°,∠4 = ∠2 = 60°,得∠3 = ∠4,所以a∥b.

3. 如图2所示由∠1 + ∠3 = 180°,∠1 = 60°得∠3 = 120°由∠4 = ∠2 = 60°得∠3 + ∠4 = 180°,所以a∥b. 等方法都可以证明a∥b.

此时,教师可以用鼓励性、激发性语言,如:“你想的方法不错. ”“这种方法你觉得好吗?”“这种方法你喜欢吗?”“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三、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有创新的氛围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是获得新知识的前提. 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问题能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摩擦.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创新,去寻求解疑的途径,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让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是自己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是自己懂,但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前者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后者可以带动其他学生的思考,更好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

浅显的问题学生自己解答. 日常教学发现的概念性模糊的问题,教师可以不必急于解难. 应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增强信心.

难点问题学生讨论解决. 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渐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如:在学习《开平方》一课中,学习了开平方后问学生:“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想知道什么?”学生有的说:“学开平方有什么用?”有的说:“为什么说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有的说:“是不是其他范围内就有平方根呢?”对于这许多问题,学生有的能自己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解答,较难的师生一同讨论,不适合本课内容回答的,可以让学生课下查一查有关资料,在问题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适当的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如在解习题时,少问是什么,多问为什么,少问得什么,多问怎么想,少问结果,多问过程,不满足一题一解,追求一题多解,多发现题目之间的关系、规律等.

四、教师的激励评价,让学生有创新的精神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和自我显示的需要. 教学中,教师要用心去捕捉,用情去倾听. 对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的现象,要满腔热情的评价,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讲得很好!”“你真聪明!”“你真棒!”“这个见解很独特!”或“不要紧慢慢说”,“你好好想一想”,“老师相信你的能力”等评语. 对学生课堂上出现的新颖解法,及时给予肯定,并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 在学生练习本上写激励的评语,或与家长联系. 对接受能力稍慢的学生,教师也要有适当的评价. 比如:在教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分别是4 cm和8 cm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有名同学回答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 cm,教师不急于否定他的观点,而应引导他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要表扬他能与同学合作,会反思自己,修正自己的答案,并指出这样学习以后他将会有更大的进步. 总之. 通过评价,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思想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改革旧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先有教师的创新教学,才有学生的创新精神. 但创新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培养的. 因此,教师应一直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使学生开阔思路,灵活思维,敢于求新,敢于创造. 同时,教师还应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同时加强双基教学. 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努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上一篇:在体验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下一篇: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计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