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医疗方式及其效果

时间:2022-09-13 11:19:40

腰椎骨折医疗方式及其效果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多由高处坠落时臀部触地或弯腰工作时由高处坠落的物体、塌方的土石压砸背部所致。临床上胸腰椎骨折大多为前屈型损伤,其应力集中于椎体前部缩性暴力,而表现以前柱压缩变形为主要特征的骨折类型,且常不伴有脊髓神经根损害。此类疾病,若采用手术治疗,患者花费大,经济负担重; 如果仅仅采取卧床休息,又不能恢复椎体高度,导致脊柱失稳而继发腰腿痛。2003 - 01—2011 - 01,我们利用腰桥垫高配合牵引床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 70 例,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70 例中男 41 例,女 29 例; 年龄 19 ~ 51 岁,平均 42 岁。椎体单纯性压缩性骨折 53 例,爆裂性骨折 17 例。T1214 例,L135 例,L221 例。外伤原因: 高处坠落伤 21 例,跌伤 37例,重物砸伤 12 例。X 线及 CT 显示: 患椎呈楔形改变,压缩程度 1/4 ~2/3,损伤椎体在 T12~ L2。纳入复位的标准[1]: 无神经压迫症状,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要求椎体后柱结构良好。

1. 2 方法 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利用腰椎牵引带做持续腰椎牵引,牵引重量 15 ~20 kg,持续牵引约 10 min 后,将腰桥置于腰部骨折部位,向上顶起该部位,使下垂的两端( 头肩或臀腿) 将要离床时为止[2],术者手按于病椎棘突,施以手法使胸腰椎过伸间接使骨折得到复位。术后维持腰椎牵引,腰桥高度维持 10 ~12 cm,根据耐受情况适当调整腰桥高度及牵引重量,2 d 后复查X 光片,根据情况调整牵引重量和腰桥高度,以达到理想复位后适当减轻牵引重量。腰桥垫高程度尽量加高,维持 3 周左右。骨折牵引复位 2 ~3 d,症状平稳后即鼓励患者积极进行腰背肌锻炼[3]。具体方法: 开始采用五点支撑法,以后逐渐采用三点支撑法,坚持 3 ~ 4 次/d,10 ~ 20 下/次,3 周后即可停止腰椎牵引,继续垫高腰桥,卧床休息,锻炼持续 8 周,即可下床行走并进行不弯腰的适度活动,继续腰背肌锻炼 4 ~5 个月可逐渐弯腰活动。

2 治疗结果

2. 1 疗效评价标准[4]

依据脊柱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等标准评定。优: 骨折复位好,生理曲度正常,腰部活动自如,无腰背痛等后遗症。良: 骨折基本复位,畸形消失,功能恢复良好,偶有轻微腰背痛症状。尚可: 骨折部分复位,脊柱生理曲线有改变,运动功能尚可,时有腰背酸痛,只能胜任轻体力劳动。差: 压缩椎体明显后突畸形,腰部活动严重受限。

2. 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 70 例,治疗时间 50 ~70 d,按上述评定结果评定,治疗结果优 58 例,良 10 例,差 2 例,优良率 97. 1%

3 讨论

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往主要采取卧硬板床休息或仰卧位伤椎体后方腰背部垫高( 垫枕疗法) 进行治疗。单纯卧硬板床休息疗效不佳,常留有腰椎后突畸形、腰腿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后遗症[5]。垫枕疗法是通过腰背部过伸使骨折复位。但腰背部所垫高度有限,大多不能完全恢复锥体的正常高度,并且调整高度不很方便。利用腰椎牵引配合腰桥垫高疗法治疗椎体骨折,腰桥可随意调整所垫高度,高度可有效维持,且调整较方便这样可使腰椎充分过伸,达到理想高度从而克服了垫枕的不足。中医认为,筋能舒骨,腰椎牵引可使脊柱的前后纵韧带以及间盘纤维环紧张牵伸,纵向拉力加大,可使椎体骨折的骨组织爆裂部向心凝聚及纵向伸展,使增宽压缩的椎体达到拉伸复位,趋于正常解剖结构,从而使骨折得到有效治疗。骨折复位后,结合有计划的腰背肌功能锻练,可使背部肌力加强,韧带张力提高,也可促进局部血肿吸收,预防肌肉萎缩,减少局部水中及粘连[6]腰背肌训练可进一步使未完全展开的压缩骨折更好复位,并可达到改善复位效果的目的。也可有效预防卧床引起的椎体骨折疏松。又能使患者健康康复,为下床活动做好准备。总体来说,运用腰桥垫高治疗方法简单实用,疗效确切,病人容易接受。在治疗中,牵引时注意重量,腰桥升高注意高度,功能训练要注意强度。尽可能早期复位,以达到满意疗效。这种办法不失为治疗单纯椎体骨折的最佳疗法之一。

上一篇:高龄骨折固定方式与康复教育 下一篇:甲状腺肿诊疗方式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