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笔画创作的多元化

时间:2022-09-13 08:25:21

当代工笔画创作的多元化

【内容摘要】在当代的工笔画创作中,画家强调自我个性的表现,强调绘画造型的多变,在创作中提倡新材料和新技法的使用,在创作的样式上主张多样化。

【关键词】工笔画 创作 多元化

一幅作品不但要表现出被画物的形象,还要表现出被画物的韵彩;不但要表现被画物的精神层次,还要充分展现画家心理空间与被画物感情上的共鸣,表现人类心灵深处的感彩。这就要求在当代的工笔画创作中,画家要强调自我个性的表现,强调绘画造型方法的多变,在创作中提倡新材料和新技法的使用,在创作的样式上主张多样化。

一、创作中强调个性

每个画家的个性气质、审美理念的差异会自然地反映在自己创作的画面上,渗透在一笔一画的技法表现中。画家的技法趣味追求的是其个性与审美偏好的外在表现,正所谓“画乃心迹”。研究画家的人生及绘画体验如同品读他们的作品一样重要,张扬个性、强调个人审美观是许多画家的成功经验。技法的探索不是随“时风”而转,而是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并按照自己的思路不断地强调努力方向,对自己的技法语言进行不断的修正与完善。画家个人绘画风格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画家的知识结构、艺术修养,同时也是画家本身的自然气质和审美观的表现。

二、绘画造型的多变

创作不能一坐下来就画,有了意境之后,还要有意匠。意匠便是手段,没有意境的人,没有成为画家的可能,没有意匠也是不行的,千方百计地设计作画过程,便是意匠。意匠要通过绘画的造型手法来体现。创造、发展以及改善自己的造型风格,在深入研究技法的同时,还要系统地阅读画论以及画史,全面提高自己相关的理论修养和艺术水平。最终将能够自成一格,享誉一个甚至多个时代。

在当代工笔画家的主观指向中,写实的造型手法得到广泛的运用,但变形与夸张的独特塑造手法也被大范围使用,同时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夸张法、变形法。由作品对画家本人的正确反观,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作品当中对描绘对象特色的趣味追求。这种造型的个性化表现出来的特征,往往是通过画家非常独到的变形与夸张法,还有对客观事物的取舍与概括,反映出画家的与众不同和独具匠心。更有甚者将抽象艺术的表达形式引入其中,将客观对象当作自己独特的艺术情感的表达,客观对象的外在却只成为了画面当中的表现要素之一,根据画家风格与情感变化,随之展现出了不同的新面貌。

三、创作中使用新材料与新技法

在绘画创作的过程当中,作为绘画最基本部分的绘画材料,既是绘画创作的载体,同时材料本身也具备其所特有的审美价值。对于材质的适当把握,能够让观赏者产生非常强烈与深刻的视觉印象。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当中,由于不同材料的特质能够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这就需要画家对材料工具的选择与搭配进行详尽的思考。如果能够将材料工具与创作主题合理统一,创作出来的作品将会更具艺术感染力。

材料单单对于色彩而言不光延续了墨分五色的墨色,中国画的其他颜料也有极大丰富,高温结晶色、天然矿物质颜料也为原有的中国画颜料增添了更多的选择。新颜料具有表现力强、视觉审美多样、材质美感独特等特点。这些高品质的具有现代特色的颜料为画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丙烯色、水彩色,还有日本画材也被现代工笔画所运用,形成当代工笔画的特点:新的材料工具与传统工具材料兼施并用。

技法本身及其创新不是目的。我们研究和创造运用一些新的技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的直觉感受和创作思想。技法是表现画家艺术观念、思想情感或反映一定主题内容的手段。技法只有运用恰当而且有益于表达画家所要表现的内容,才算是对技法的较好把握,也就是说,技法的择取、运用和创新,应从表现内容着眼。倘若只为了技法的新奇,便会走入为了突出技法而使用技法的误区,使画面变成徒具表面效果而无内涵的躯壳。每个画家都有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那种不考虑内容,缺乏精神思想依附的纯粹技法的作品,是不耐品读的。绘画技法的发展与进步,往往伴随着材料工具和题材内容的更新变化。也正是因为新的材料工具与题材内容的产生,工笔绘画领域也有了新的天地。

四、创作样式的多样化

在创作样式上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去接纳一切思路和常识,谨慎地融合是一种做法,而大胆地借鉴,离中国画的传统走得更远一些,也将满足部分人的审美需求。将不同领域与地域的艺术形式进行研究、融合再创造,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进行再创造的前提是对不同地域以及领域艺术有较深入的理解。

以创作样式中的染色为例来详解其多样化特征。染色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靠传统工具去实现的设色新技法,另一类则是靠制作来创造出用笔渲染所达不到的效果。传统的精到的染色技法有着无比的魅力,可以发扬光大,可以穷尽染法的丰富变化效果。同时,制作的不择手段也无可厚非,因为观赏者只会看到作品最后的效果,只要能够较好地表现出画家的创作意图,其手法的不拘一格就应该得到肯定,只有这样的心态,才能使工笔画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制作的过程是作者的感情渗透于工具与材质之中,再通过它们得以巧妙地表现在无与伦比的笔触墨痕和肌理美中。制作的不择手段,是相对于传统的渲染技法而言,不拘于已有的技法和产生的视觉效果,而是从油画、水彩、版画、古代壁画甚至从客观自然的肌理中发现可以借鉴的东西,运用于画面的表现,形成与传统工笔画技法渲染效果的差异,呈现新的视觉美感,最为突出的是肌理感的追求。

创作样式的多样化并非是哗众取宠的卖弄和盲目地追求奇特,而是传达画家情感与思想的手段。因此,多样化便受到理性的支配,是故意使然,不择手段就成了选择手段,只不过是画家以活跃的思维、多取向的试验丰富了工笔画在表现上的技法语汇,为中国工笔画繁荣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创作时艺术家总是力图抛开单一的或是规范性的表现形式,在绘画的个性语言上,在新媒介、新材料的使用上,在观念、风格、技法的改变上进行大胆的开拓与创新,使传统的工笔画向更加开放、多元的空间延展。

参考文献:

[1]郭玫宗.中国画艺术赏析[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2]李可染.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3]郭西元.论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上一篇:中国画临摹略论 下一篇:谈色彩风景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