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武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索

时间:2022-09-13 05:52:40

小学武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探索

武术运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开设武术课程,通过校本化的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及动作组合等内容的学习与训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武术学习的兴趣,体验武术精神,而且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促进良好人格的形成。

1.课堂主渠道:突出普及性,让学生获得武术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武术课程,有利于突出普及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系统掌握武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此,应做好以下三点。

① 课程目标定位要准确。要从课程标准出发,明晰小学武术课程的目标定位。我们可以将“尚武崇德,健身养性”作为学校武术教育的总体目标,由此构建“武术认知与技能目标”“武术思想与方法目标”“武术精神及情感目标”三维的目标体系。以此为引领,突破传统武术课程中以技能性的套路教学为主目标的单一与片面的误区,实现武术运动本身所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教育价值。

② 课程内容选择要恰当。教师应基于课程标准要求,精选适合学生教学的武术内容,突出基本功及基本动作练习。例如,肩功、腰功、腿功、手型、身法以及各种拳种特有的单势练习。选择一定量的短小精悍、易学易练习武术组合套路,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③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小学武术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好两种教学方法:一是游戏法。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武术教学中应采用一些有趣的游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二是突出示范法。武术的一招一式要求非常严谨,在套路运动中处处体现着形体特点。因此,要求教师的示范要准确,整套动作的劲力、节奏、韵律和攻防意识都要具备美感,先强调动作的“形似”,再追求“神似”。

2.课间大活动:突出全员性,让学生感受武术氛围,形成体育习惯

学生的课间运动是武术活动课程的有效载体。我校在十年前就开始编排武术操,利用课间时间,以课间操的方式,进行全校性的师生锻炼。由于突出师生的全员参与,通过大型的群体性活动,营造出宏大的运动氛围,加之师生共同练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武术的习惯。在教学武术操时,采取了如下三步曲:一是武术教师编排动作,根据动作节奏精选音乐;二是组织全校教师先行学习;三是每天下午大课间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武术教师在主席台上作总讲解和示范动作,其他教师在各班指导。通过共同努力,我校的武术操在《 精忠报国 》的乐曲中每天下午准时进行,学生的动作做得整齐划一、虎虎生威。

3.社团为载体:突出提高性,让学生养成武术兴趣,享受运动快乐

学校社团组织是武术课程实施的有效补充,通过精选武术基础好、兴趣浓的苗子,组建校级武术队,以培优的方式,帮助部分学生进一步掌握武术技能,养成武术兴趣。我们的口号是:“参加一个社团,培养一种兴趣;学会一门知识,练就一项技能;体验一个成功,享受一份快乐。”在武术社团活动的组织中,认真谋划、周密计划,以“五定”制度保障武术社团组织活动的实效性。{1} 定目标。教师认真分析学生实情,根据武术活动项目及特点,确定不同年级武术队活动目标,在每学期期末结束前教师要进行总结汇报活动成果,或代表学校参加各项对外比赛。{2} 定内容。每位教师要形成一定的内容序列,安排好每次活动内容。要求内容丰富多样,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3} 定人员。确定学校武术队辅导老师,实行“谁辅导,谁全权负责”的管理模式,每个教师辅导的活动小组在一个学期里不变化。{4} 定地点。根据武术社团的特点和学校现有场地和资源,学校协调好活动场所,保障相对合理的学习与辅导环境。{5} 定时间。每位教师要保证充分的辅导时间,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旷课,并做好学生的考勤登记。

此外,在武术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一是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防止学生受伤。二是坚持“激励为主”的原则。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作者单位: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江苏 宜兴,214206)

上一篇:提高高考历史备考针对性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教师誓词的历史嬗变与现代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