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因学生“交往学习”而充满活力

时间:2022-09-13 02:33:45

让数学课堂因学生“交往学习”而充满活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要求突出了交往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交往学习已经成为我们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充分发挥交往学习的积极作用,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呢?

一、做一个自信的言说者

在平时的每一次交往中,教师都应该让学生处于一种民主、平等、开放和合作的关系状态,让发言者感到自由、安全,从而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我们要严防强制命令、居高临下或点头哈腰、言不由衷的非平等情况,让每一个发言的同学都成为不卑不亢的言说者。

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一道思考题的教学每次选三张卡片,组成一道得数是8的减法算式。其中待远的五张卡片上的数字分别为3,1,5,9,7,填空-=8。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伴之间进行了交流。出现了如下情况:一是猜,猜出其中的部分结果,但无法陈述理由。二是先判断出退位减和被减数的十位必定为1,再确定被减数的个位和减数,三个条件一个不落。全班唯有一个学生,比较另类,他直接用8依次加上每一张卡片上的数,完整地得出答案。想加算减,20以内退位减的最优方法。妙!如果教师能够借此机会,树立典型,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言说的行列中来。

二、做一个用心的倾听者

1.理性地倾听

学生在倾听别人的发言时,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盲从,二是自我。一个少了批判意识,一个少了学习精神。在教学时,教师要放慢速度。如笔者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加法第一课时,笔算4.75+3.4出现了如下情况:

很显然,第一种方法是直接从整数加法竖式的写法负迁移过来的,只注意形式上的相同,没有思维的参与。第二种方法在第一种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能够兼顾到小数点对齐,但十分位为什么空在那儿无法解释。在对前两种方法进行思辨、对话、交流之后,学生会想到整数加法竖式计算的依据是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法也应如此,故出现了正确的写法。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通过“批判―完善”过程的反复,通过对前一种方法的批判与否定,最终形成共识。

2.耐心地等待

交往学习需要倾听者耐心而富有智慧的等待。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学生需要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思想已经清楚,发言已经开始,但心里还没有组织好语言时,要等;学生发言中“灵感突现”,有了优化策略或创新想法想时,也要等;学生意识到发言中的错误,想要自我纠正时,还是要等。教师要让学生在耐心等待中聆听花开的声音。

3.积极地回应

伽默尔说:“言语是在他人的理解中实现的。这样的言语要求一种回答。”这种回答就是交往双方的回应。倾听者对言说者的回应可以是言语上的,这些言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被认同的需要,将激励言说者保持适度的兴奋继续表达,有利于其表达得更加清晰、完美。非言语性的回应如会意的点头、微笑的表情、侧耳倾听的姿势等,都在向言说者反馈自己积极倾听的意愿和无声的回应。

4.中肯地评价

对言说者给予适时、积极、中肯的评价是交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少同学在交往学习过程中,因为自己的方法比同伴巧妙,自己的发现比同伴丰富而对同伴嗤之以鼻。或者,因为自己对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甚至思维受阻,而对有见解的同学盲目崇拜。这使得别的同学即使有想法,也会因此而放弃。起不到引导学生思考方向、促进对话深入的效果,使学生交往学习浮于表面。

针对以上现象,笔者认为对表达准确甚至有创见的言说者给予肯定性评价;对表达有合理成分,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的要肯定其合理内容,含蓄地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回答错误的,一方面要委婉地指出其错误,另一方面要引导言说者反思对问题的理解、思考的过程,重新审视问题,使其有可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展开思考。

三、做一个给力的合作者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交往学习就是通过交往主体之间的对话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其实,这样的观点窄化了交往学习的内涵。两个或更多的人合理分工,协同完成学习任务这也属于交往学习的范畴。在合作的过程中,所有成员都是多米诺骨牌中的一分子,都为交往学习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比如,在教学“游戏规则公平性”这一内容时,我安排了摸球游戏。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一人摸球,一人报颜色,一人记录,一人监督。所有成员各司其职,将小组内实验的结果真实、准确地统计出来了。

当然,要学生担当好以上角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只有教师在平时的每一节课,每一次的交往学习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交往品质的培养,学生才会“在交往中学会交往”。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情趣引路 快乐识字 下一篇:阅读教学中超越文本的通径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