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筑电气安装专业教学改革设想与实践

时间:2022-09-13 02:24:35

高职院校建筑电气安装专业教学改革设想与实践

【摘要】文章根据高职院校建筑电气安装专业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改革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提出了该专业在科目的设置及实践教学方面具体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课程设置 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创新人才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科技的迅猛发展,必须深化教学改革,研究新形式下人才培养的模式,使人才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青海省唯一一所培养建筑类人才的高职院校,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建筑电气技术方面的合格人才,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发展,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建筑电气工程专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原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太窄、太偏,重理论,轻工程应用,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一系列弊端,很容易造成某些内容过专、过细和过深,知识的重复性多,不利于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要求,不能满足当前人才市场需求。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课程的学时分配、讲解内容上与当前的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等。因此,对原有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调整,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建筑类院校建筑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电气专业培养的目标及专业特色

我院建筑电气安装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主要面向青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能够从事现代建筑中各类建筑电气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的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是大中型建筑企业、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公司等各种企事业单位从事建筑电气工程的工程设计,设备安装、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要求学生毕业后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语言交流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一定的创新意识;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理论、方法,具有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必要的职业基本技能。

三、课程设计的原则及内容

在制定课程模式的过程中,以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的需要为核心,以专业培养目标作为制定课程模式的依据,完全围绕着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的需要进行课程设计,这种设计不但体现在课程名称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学大纲及具体教学内容中。

专业培养目标决定了能力培养的方向,在教学计划中尽以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心环节。能力培养的实现靠具体的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教学内容来完成。本专业的能力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素质与能力

其能力要素包括: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

(3)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掌握数学、物理、电工电子,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原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5)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

与此相对应的课程有《政治》、《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大学物理》、《体育》、《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等。

2.外语应用能力外文资料,并通过省级的英语等级考试。

(2)具备一定的口语对话能力。

与此相对应的课程有:《基础英语》、《专业英语》等。

3.计算机应用能力

(1)掌握计算机硬件基本原理及基本应用技术;

(2)掌握与电气专业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应用技术;

(3)掌握基本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

与其相对应的课程有《计算机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4.工程设计能力

掌握建筑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建筑弱电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

与其相应的课程有《建筑电气设计》,《建筑照明》、《电气施工技术》以及与此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

5.楼宇电气设备调试,运行、维护能力

(1)具备电气工程识图,参数计算及整体知识,掌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方法;

(2)具备楼宇变配电系统,空调控制系统,消防监控系统,安防管理系统,给排水控制系统,楼宇照明控制系统等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能力。

与此相应的课程有《建筑电气自动控制》、《建筑供配电》、《建筑弱电系统》、《电梯技术》等。

在进行本专业的规划及课程设置时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首先,专业方向及课程的设置或开发要取得考生和家长的信任和要求;其次,满足一定行业范围内各类企业单位对高新技术人才的现实需要,并且应可持续发展,使高职教育有序,健康的发展。

本专业高职教育规划的实质是要解决好招生、就业、专业课程设置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这也是本专业能够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

本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即是以转变高等教育思想和传统观念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对建筑电气技术人才的需求,与专业公司,设计公司和建筑企业等合作,走产学研之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向导,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加强专业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原则,整合课程体系,及时更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校企结合,产学研并举,全方位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

四、课程改革

1.在建筑电气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要懂施工规范,否则影响设计质量。同样施工人员要理解设计意图,否则也不利于工程质量进度。所以对专业课“建筑供配电”进行整合,教学计划增加了配电系统工程设计的有关内容,计划开设《建筑电气设计》课程。

2.整合“建筑电气施工技术”课程,并与专业活动实践相配合,用以提高专业知识体系的实践性。根据实际工程中弱电内容越来越多,施工工艺越来越复杂和相关的技术人员缺的实际情况,强化弱电内容。

3.整合“建筑电气工程概预算”课程,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智能建筑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本专业工作。

4.整合“电梯安装与维护”课程,以实际电梯模型为控制对象增强实践环节教学内容。

5.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增设“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以使学生掌握工程招标的程序及工作实践中增强合同意识。

6.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着课程的设置跟着岗位。

上一篇: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困境的分析 下一篇: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文化导入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