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经济与生态休闲旅游规划

时间:2022-09-13 12:53:59

体验经济与生态休闲旅游规划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体验经济和生态休闲旅游之间的关系,通过详细分析体验经济时代下生态休闲空间规划设计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对策,力求营造适应时代要求的融生态和休闲双重功能的城郊生态休闲空间。

[关键词]体验经济 生态休闲旅游 休闲空间 规划设计

引言

随着人们的生活品质逐步提升,尤其在体验经济时代,人们的旅游行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传统的 “走马观花式”、“快餐式”、“牧羊式”旅游休闲生活慢慢的转向成自驾游、农家游、探险游等“体验式”个性化旅游方式,比如:双休日到郊区鱼塘钓鱼、至农家果园采摘水果、到陶吧自制器皿等等。在体验经济时代下,如何创造出融生态和休闲双重功能的城郊生态休闲空间,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生态休闲旅游发展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

1相关概念阐释

1.1体验经济

体验经济作为一种开放式、互动性的新兴经济形式,具有人性化、个性化、理性化、多样化、娱乐化等多种特征。一般来说,任何一次体验活动都会给体验者打上深刻的烙印,并获取充分的、独特的、深刻的体验价值,让体验者对体验的回忆超越体验本身。

1.2生态休闲旅游

所谓生态休闲旅游是指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休闲旅游活动。生态休闲旅游的内涵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休闲旅游方式。

所谓旅游规划是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本文主要研究的城郊生态休闲空间概念界定于一般承担旅游和休闲度假等活动内容的城郊或乡镇内具有自然景观特色并含有一定人文景观元素的开放空间或公共区域,是集景观生态功能、休闲观光功能和社会经济效益与一体的城市生态功能区。该类型生态休闲空间不仅仅是某种单一的城市绿地,而是包括了多种生态绿地空间和多种自然景观元素的组合体。与单一的城市绿地相比,该类型生态休闲空间在地域上更多的分布于城郊结合部,功能上具有休闲、观光和度假等服务,是更为复杂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

1.3体验经济与生态休闲旅游的关系

在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休闲旅游开发应顺应体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挖掘出休闲旅游本质的东西,探求旅游者真正的旅游需求,体现生态节能特征,这样才能提升休闲旅游质量,并使旅游开发具有有效性和持续性。在体验经济时代,生态休闲旅游规划核心概念应是围绕体验而展开的人、物、事件、时间、环境的优化协调,采取系统与互动的方法来进行,以更全面、更贴近旅游者的体验需求。

2体验经济下生态休闲空间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2.1过分强调“以人为本”

当前,许多城郊生态型休闲空间的旅游项目开发目标不正确,过分依赖科学技术手段,大兴土木,城市化倾向和人工痕迹过于明显,一味注重自然生态的开发,忽略人与自然的协调平衡水平,实际上大大降低了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

虽然现在政府、开发商、以及规划师与建筑师,在营造休闲空间时,都高喊“以人为本”。但是,如果不关注自然的存在和需要,不尊重自然的演化和发展规律,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将自然作为人的征服对象的开发模式,是与生态旅游的主旨背道而驰的。

2.2“景观拥挤症”频繁

为了获取盈利,追求卖点,通常开发商把景观搞得很繁杂、很豪华,景观设施过于密集,致使频繁出现“景观拥挤症”。在景观的选材方面,为吸引更多的旅游休闲人群,经常选用昂贵而且难以重复利用的材料,生态性体现极差。

生态型休闲空间规划应该提倡遵从自然,符合本地资源条件的科学开发原则,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体验性生态旅游活动质量。

2.3“高品位项目”匮乏

近几年来,我国很多城市的城郊生态型休闲空间存在盲目性开发、高品位项目匮乏、地域文化特色不佳的现象。有些地方不顾本地区旅游业是否成熟到了需要城郊生态型休闲空间旅游项目开发的时候,就盲目上马,致使全国各地的农业园、瓜果园、饲养场等城郊生态型休闲空间不断涌现,难以胜数。这些项目的开发大多停留在观光层面,对本地乡土文化挖掘较少,严重忽视地域乡土文化、乡村生活,片面的把城市郊区和乡村建设成为城市居民的“后花园”、“游乐园”。,以至于普遍出现城郊生态型休闲空间旅游开发文化品位不高、体验价值不强的现象。

3基于体验经济时代的生态休闲空间规划设计对策

3.1设计结合自然

城郊生态休闲空间选址和边界确定,应当借鉴“设计结合自然”的规划理念并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适宜性、敏感性。应当尊重既有生态系统的分区和自然的边界,如河流、湖泊、湿地、山体、森林、田园等。

此外,在城郊生态休闲空间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调节生态平衡,突出自然优势,体现生态、环保。在此基础上,注重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和文化品位,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升社会公益效益,增强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休闲、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3.2规划突出主题

承担生态休闲旅游功能的城郊生态休闲空间规划应突出主题性,根据地域特点着重表现一个主题或多个相关联的主题,并形成特色品牌。空间主题的选择则应建立在旅游者体验需求调研、时展趋势与旅游开发地的实际条件的基础上,围绕“体验”而设计,而不是建设雷同的主题。

以在城郊生态休闲空间内发展体验式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为例,可以通过开发传统农业体验、农村生活体验、民间节庆活动体验、民间文艺活动体验等系列主题活动,满足游客体验性、参与性、求知性等方面的需求。另外,还可以在城郊生态休闲空间中创造主题公园形式的旅游体验区,提供一种或多种主题性的体验活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确定主题时,一方面要突出地方民俗和资源特色,利用当地现有的休闲观光资源,发挥资源使用和配置最优化,另一方面要突出体验的过程,增强体验感觉。

3.3突显地域特色

体验经济时代下,城郊生态休闲空间内旅游体验塑造,关键是准确地运用大量的真实体验情境,并以突出文化特色为重点来营造。例如,交通工具的选择除了体现安全、舒适、便捷的要求外,关键还要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即根据旅游地的地理特点、文化特征以及旅游者游览体验的需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较个性化的交通工具。如:在大连至青岛等跨海地区欣赏海域风光需要大型客轮;在上海等国际性大都市体验繁华与快节奏需要城市轨道交通;在乌镇等江南水乡体验传统与静谧需要摇槽船等。这些交通工具的选择本身就体现了地域的文化特色。

4结语

在体验经济时代下,低碳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在给城市规划注入新的发展理念、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创造融生态、休闲、旅游多重功能的城郊生态休闲空间,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通过研究体验经济和生态休闲旅游之间的关系,针对体验经济时代下生态休闲空间规划中的现状问题提出城郊生态休闲空间开发与规划的新理念和设计新思路,力求创造既与城市总体环境相融,又充分满足城市居民日常休闲的需求和游客游览需要的高质量的生态休闲空间。

参考文献:

[1]郭程轩.城市生态休闲带开发与规划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6.

[2]郑胜华.迎合体验式需求――应对休闲时代旅游发展的主导策略.旅游学刊.2009,10.

[3]陈兴.“体验经济”背景下基于人类学视角的我国“旅游体验”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

上一篇:构建动态化地理信息系统服务住房城乡建设发展 下一篇:绿色廊道在城市景观生态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