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9-12 09:12:31

谈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是学生个性的突破和发展。创新,是“无中生有”,是“破旧立新”,是“标新立异”,是“独辟蹊径”。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创立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学生创新能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空气”。在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注意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情感,为其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努力训练起创新思维,就一定能提高其创新能力.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兴趣是一种由于机体需要而产生的稳定的内驱力,是构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之间的“牵引力”与“粘合剂”。如果我们地理教师寓教于乐,使教学活泼生动,情趣横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痴情迷劲,使之欲罢不能,乐于探索,那么,不仅大大有益于提高当前地理教学效果,而且可能在学生心中埋下终生为只探索的种子。而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才会有创新意识的萌芽。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除了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价值取向,幽默诙谐的课堂语言,引人入胜的设问都是兴趣的催化剂。例如,在讲日界线时,可引入故事:一个住在俄罗斯的人,在某年8月1日于伊尔库滋克给住在芝加哥的朋友拍了一份电报,朋友回电却写着:7月31日收到电报一份。难道他的这位美国朋友在撒谎吗?再如,讲到中国地形时,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出我国地形特点后,教师可设问:“假如我国地势地势不是西高东低,而是东高西低,将会产生什么效果呢?”在描述日地间平均距离1.5 亿千米时,我们可以形象一点: 1.5亿千米的距离要是用光走需8分钟,若时速60千米火车走约300年,如果周杰伦在太阳上唱一支歌,我们需要14年后才能听到他的歌声。而在讲气旋与反气旋时,因学生容易搞混他们在高压区还是在低压区中形成,教师可以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反气旋就是在高压中形成的。”如此妙趣横生的语言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呢?

二、建立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那么如何使学生认真学好前人的知识,既不受其拘束,敢于另辟蹊径,又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呢?首先, 教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以引路人的身份,平和的心态,特有的亲和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直言见解,展现个性和灵性,层出不穷地形成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打破思维定势,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每当初一新生上第一节课时,我总是对他们说:“在地理课堂上,随时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谁说的有理谁就是这个问题的老师。”德国教育家戈特福尔德 .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的教学氛围,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师必须首先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三、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程提倡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得到活泼、主动、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实现这一点,老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尽量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份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地理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地理的兴趣,觉得地理不再是那么枯燥、乏味。从思想上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这就告诫我们,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方法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提倡自主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究创新.因为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环境的主人,他们不仅要有正确的科学观,更需要主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例如在,讲了地图的基础知识后,可以让学生绘制简单的校园示意图,在讲授了生态环境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探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问题以及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避免问题的发生。

通过课程改革实验,我明显感到地理教学与以往的巨大差别,课堂气氛的空前变化。可以说课改把过去僵死的、陈旧的、毫无生气的、甚至令人厌烦的课堂,变为充满生机活力的、有趣味性的、师生互动互学的、令人留念的地方,也把教师从固定的教学摸式、枯燥的说教中解放出来,给教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浅谈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