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按家庭征收刍议

时间:2022-09-12 04:54:58

个人所得税按家庭征收刍议

【摘 要】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经过历次改革调整,目前是按照1994年税制改革确定的“分类计算,合并征收”办法计税。这种分类征收的模式不考虑个人负担及家庭因素,不能有效调节收入公平分配。为此,应实行个人所得税按照家庭征收。但推进这项改革需要解决诸如家庭收入透明度、建立全国共享的信息平台、财产申报制度等难题,否则,应慎行。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家庭;公平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历史

我国对个人所得征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当年政务院了新中国税制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其中涉及对个人所得征税的主要是薪给报酬所得税和存款利息所得税,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开征。

1980年9月,个人所得税法正式颁布,该法的征税对象包括中国公民和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员,但由于规定的免征额较高(每月或每次800元),而国内居民工资收入普遍处于免征范围之内,因此绝大多数国内居民不在征税范围之内。

为了有效调节社会成员收入水平的差距,1986年1月,国务院了《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同年9月颁布了《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

1994年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初步建立起内外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其后,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家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

1999年恢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

2006年和2008年两度提高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减除费用标准;

2007年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由20%调减为5%;

2008年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

2010年对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取得的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2011年9月再次提高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减除费用标准。

二、现行个人所得税法显失公平

除上述变化调整以外,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依然是按照1994年颁布的《个人所得税法》来征收的。具体做法是“分类计算,合并征收”,也就是把征税对象划分为十一个大类,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在这种分类征收的方法下,税基为应纳税所得额。不同的所得类别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不同,例如:工资、薪金所得,以纳税人每月工资、薪金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扣除的3500元是针对所有个人,不管各该个人的实际负担如何。表面上看是公平的,而实际上这种扣税方式过于“一刀切”,对负担较重的个人来说显得不够公平。

比如,来自农村的张先生,大学毕业后安居贵阳,目前是一位外企白领,扣除各项保险金后月收入10000元;妻子是全职太太;孩子每个月生活和学习开销大约在1000元左右;双方家里有四位老人要赡养,其中两位老人有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每月还需补贴给老人们2000元左右。按现行征税办法,张先生在减去3500元的法定费用扣除额后,每个月需要交纳745元的个人所得税,税后所得9255元。9255元的税后所得用于上述每月必须开支的3000元后余6255元,再用于其他开支。

李先生是贵阳本地人,月收入也是10000元,而且是个“丁克”家庭,父母都有退休工资,不需要子女贴补,按现行征税办法,李先生的工薪收入在减去3500元的法定费用扣除额后,每个月需要交纳745元的个人所得税,税后所得9255元。9255元的税后所得由于没有其他必须的开支,所以可以用于其他开支或存款。

可见,用现行方法扣除个人所得税后,李先生的家庭生活水平高于张先生。

显然,目前的个人所得税法不能完全体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加之,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一个家庭赡养4个老人的情况将越来越多。如果个人所得税完全不考虑家庭因素,就很难体现公平。所以改革现行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推行个人所得税按照家庭征收是历史的必然,国情的需要。

三、个人所得税按家庭征收应解决的难题

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需要解决以下难题:

第一,家庭的界定。家庭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很难界定一个家庭是包括目前标准的三口之家,还是要算上其他直系亲属。

第二,地区差距如何解决?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如何能通过合理的征收制度来解决地区差距也是民众担心的问题。

第三,免征额和税率如何确定?不同的家庭收入也存在很大差异,如果个税“按户计征”,必须确定免征额和合理的税率级次,应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那么免征额到底定在多少为好呢?

第四,如何对待“假离婚”恶意逃避税收行为。如果个税“按家庭计征”,就会有高收入家庭以“假离婚”等手段逃避税收,对这些人该如何处理?

第五,需要解决收入透明难题。实施“按家庭扣税”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家庭收入的透明度和真实性,需要有家庭的总人口、每月的生活费扣除基数、每个月对老人和孩子支付的费用、还贷、城市生活水平不同导致的税率差异等数据,目前中国对某一个人的收入状况尚且不能做到完全透明,要对家庭中所有成员的收入作一个总体的衡量,更是困难重重。

第六,要建立全国联网的信息系统支撑平台。这个信息平台包括个人在财政、税务、工商、公安、社会保障、民政、房地产等方面的所有数据。

第七,建立高透明度的公民财产申报制度。自1994年起,我国《财产收入申报法》就已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项目,其后数十年间,公共舆论以及立法者们关于尽快出台此法案的呼声不绝,但至今也未能在制度层面上取得任何实质性突破。没有财产申报制度作为支撑,税务系统“信息采集”的真实性便大打折扣。

由此可见,按家庭征收个人所得税不仅需要“技术准备”,更重要的是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如果没有有效的制度去制衡、监控各个群体收入,将在事实上提高大多数中低收入群体的总体税负,无形中构成了“劫贫济富”。因此,在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推进“按家庭征收个人所得税”,直接会导致中低收入工薪阶层成为纳税主力,不但起不到税收调节收入公平分配的应有作用,还会加剧社会不公,应当慎行。

参考文献:

[1]翟继光.从“以人为本”看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税务研究,2009年第3期.

[2]闫静.我国个人所得税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财税论坛,2011年第10期.

作者简介:刘玲娅,女,经济学硕士,教授,现任职于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财政金融系,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实务,国家、省级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

上一篇:中美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比较研究 下一篇:浅议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