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育状况以及解决举措

时间:2022-09-12 02:34:29

中职数学教育状况以及解决举措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即中职数学教学要服务于专业课,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许多教师在教数学时重理论、轻应用,没有紧扣中职学校专业教育的特点,没有形成具有中职特色的数学课程。新的形势下,中职学校需要对数学课进行重新定位,调整教学目标,对教学进行改革。

一、目前中职数学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普通高中的不断扩招,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有一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是20~30分,甚至有小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位数。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数学学习兴趣不高。一方面,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进中职学校就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掌握生存的本领。另一方面,现在中职数学教材不分专业“一刀切”,学生们看来,数学对专业学习影响不大,导致他们对数学兴趣不高。许多处于教学一线的数学老师越来越觉得数学难教,数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数学教学处于困难的境地。

1、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单一

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专业背景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挑战,中职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应由四个部分组成:数学学科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信息素质。现在,中职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教师不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背景知识,无法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不能把握好“必需、够用”的度,不能真正做到数学为专业课服务,从而影响到教学应用效果。

2、教学内容未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现在大部分中职数学课还是以琐碎的知识性传授为主,缺乏与专业相结合的应用性内容。对本校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目的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73%的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和专业课学习的需要;22%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质;5%的学生是为了升学。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是以应用为目的。而现在的数学教学轻视了数学的工具,使学生感受不到所学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学不学无所谓,从而影响到应用性教学的开展。

二、数学课应重新定位,明确课程目标

以优秀的中等职业教育著称的德国,对文化课的定位值得我们借鉴。在德国,对文化课的定位,一是培养合格的公民,二是文化课要为专业服务。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数学等文化课没有作为独立的学科进行设置,而是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将与专业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融入到专业课中。德国多层次的完善的教育体系,决定了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不承担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任务,因此在文化课的定位上没有考虑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对文化素质的需求。

显然,中国的国情和教育体系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德国的做法。但是德国的文化课定位给了我们两点启示:一是数学等文化课是中职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公民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数学等文化课的教学内容、要求的难度和广度要与专业紧密结合。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关于课程教学目标的描述为:“使学生在初中数学基础上,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课程目标基本上包括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没有突出中职学校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功能,数学基础学科功能化体现不明显。

目前在中职学校,各专业数学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应达到的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各专业数学课应安排多少课时,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观点。这种观念上的差异,给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各专业数学教学目标不明确,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数学的教学,进而影响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现代企业要求中职生做到“零距离”上岗,也就是说进入企业就能独立承担工作。为了适应企业需求,部分学校已经开始“2+1”的中职教育模式,学生的专业学习时间比以前少了半年,但专业技能水平又不能降低。作为为专业课服务的数学课必然要减少授课的课时,这就要求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推敲和精选,要讲生活中应用性强的、专业学习必需的数学知识。中职数学要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不管何种专业,数学课程目标应达到以下几点:(1)注重数学的生活应用;(2)注重与专业紧密联系;(3)注重职业问题的解决。这一目标,既能提升中职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又为专业技能的提升奠定了数学基础。

三、改变现状的应对策略

1、加强中职数学课教师的专业学习

中职数学课教师的业务学习不应局限于纯数学知识,而应该加强对所任教专业学生所学知识的了解,并掌握该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只有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专业背景知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只有通过加强中职数学课教师的专业学习,才能彻底地解决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真正做到数学服务于专业,体现数学的工具。数学课教师的跨专业教育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学校提供专业课教材,让数学教师自学;(2)以学校或一个教研室为单位集中学习,请相关专业的教师对数学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3)通过继续教育选修。

2、灵活使用职高数学教材,针对不同专业制定数学大纲

数学教材,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需求为本,突出“实用、够用”原则,为专业学习服务,体现中职数学的教学目标。目前中职数学必学内容太多,应当进行删减,同时增加一些与专业课相联系的数学理论和应用课。

近年来随着职教的发展,部分地区教材也进行了改革,对传统内容进行了精选,在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方面作了一定的增补,尽可能地考虑了各专业各大类的通用性和特殊性的要求。然而由于职业中等专业门类的多样化,现行教材的文化课与专业课在知识的衔接上仍存在两方面的矛盾:(1)数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与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在时间上脱节;(2)有些专业必须用的数学知识恰好是职高数学教材的删减内容。针对这些特点,对数学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主体内容保持不变,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作内容增补,制定不同专业的数学大纲,使调整数学内容能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

例如:(1)对机械类专业,学习“集合”后,就可以上“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一些专业删去的内容,但对机械专业来说是最基本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识图制图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机械制图》打下基础。

(2)对电子类专业,应把“三角函数”“复数”等内容适当提前。特别是三角函数内容中,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其他专业删去的内容)要作为重点讲解。三角函数在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物体简谐振动时,位移y与时间x的关系,交流电中电流强度y与时间x之间的关系等,都有可以用这种形式的函数表示。这样才能做到与专业课很好衔接。

(3)对计算机专业,可以补充“逻辑代数”有关知识,如二进制等知识,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对数学教材的灵活处理,制定不同专业的大纲,适应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学生在学习中由于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

3、数学课教学内容的构建应突出专业特色

数学课的教学内容不能认为是教学材料的简单堆砌。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应该是在选取内容、组织方式和阐释观点、方法等方面都将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电工电子类专业的数学教学应该从数学的基本常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际需要来选编适合职校层次学生学习的必要内容。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了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通用教材,上册是所有专业通用,是职校学生在校期间所必备的基本数学知识,下册是与电工电子类专业相结合部分。这套教材基本符合了够用、与专业结合的大原则,但在具体上课过程中还要灵活应用,应对教材进行适当整合。如:第一章三角函数及其应用中,1.1诱导公式,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公式,不做过难要求。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只要求学生会用公式即可。1.3正弦型曲线与正弦量,需要结合上册3.3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重点讲解振幅、周期、频率、初相、相位、相位差等概念,同时五点作图法画正弦曲线也非常重要,这些为今后学习单相、三相交流电打下基础;第二章复数中,2.1复数的概念,2.2复数的几何表示,2.3复数的三种表示形式,2.6正弦量的复数表示需要重点讲解,为今后交流电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章逻辑代数基础中,由于该章内容相对独立,可以放在脉冲与数字电路专业课中进行教学。

总之,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的前提下,需要重新对中职数学课的性质进行定位,并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调整数学教学目标,开发以应用性和专业技能发展为出发点的课程设置,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专业学科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一篇:高等数学教育方式探究 下一篇:数学无模式化教育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