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时间:2022-09-12 02:05:54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摘要:在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树立“大教育”观念,通过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构建素质能力型教学模式,正确评价学生,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达到促进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学生 综合素质 教育能力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a)-0181-01

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用现代教育科学的新理论、新经验和新方法,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 素质培养是长期的硬任务

开展素质教育是艰苦而又长期的硬任务。社会要不断进步,经济要持续发展,首先要求主宰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人要有良好的整体素质。在建设富强国家的进程中,各种物质资源可在世界范围内加以交流和转移,唯一不能转移的就是国民素质。而人的素质的养成、发展、完善是长期的,甚至贯穿一生的过程。学校必须把素质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体现教育对社会、对人的终生关怀,反映社会、人和教育三者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2 着眼于整体素质的培养

合理的素质结构可使人在一生中更好地生存,顺应社会不断地发展,而不会成为只知以知识谋求个人功利的有缺陷的人。素质的涵义很广,主要有思想素质、基础素质、人文素质、合作交往素质等,各方面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构成整体素质。学校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非“非此即彼”,学科教育中着力于学科素质和普通素质的养成,自然科学中蕴含着人文教育的内容,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中等卫校都开设了人文课程,比较强调人文教育,但并不意味着科学教育不重要。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必须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和统一。现今的科学教育不仅包含自然科学,还含有人文社会科学。学校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但像交往意识等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也不可忽视。

现今的医学类毕业生,到单位后不再从一而终,自主就业和一生从事多种职业已成为可能。所以,在校期间就应加大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通过教育教学,使学生的智力智能得到开发,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只有掌握自我教育的能力,走向社会方可凭借在学校获得的各种能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为社会为自己创造相应财富。

3 树立“大教育”观念

新世纪的医学专门人才,首先要热爱祖国,还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掌握宽厚的基础理论、基本如识、基本技能,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因此,今日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便其成为身心素质良好发展的有效活动的主体,而非局限于有知识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处理好医学科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的关系;必须树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教育”观念。

3.1 教师与教育能力

教师是教学工作中的第一线人物。为实现培养目标,教师除具有健康的人格、优良的职业道德素养、渊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优美的仪表风度外,还必须具有实施教育活动的实际工作本领即教育能力,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这一特殊角色要求其应拥有一种育人功能的专业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与学生成绩呈正相关。

3.2 构建素质能力型教学模式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一书中写道:“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社会要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将书本知识教学与学生主体活动结合起来,不仅给学生以知识,更要给他们以掌握知识的方法。掌握学习方法是掌握知识、更新知识、开发智力的前提,它比掌握知识更重要,自学是永久的求知之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对学生持否定态度,把他们视为配角进行单向交流,应视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正确看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科学地将书本知识和学生的主体活动结合起来,使课堂既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又培养发展学生的智能。这是教学关系上的一大变化。

要培养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助。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教师绝不暗示或代替;凡能通过讨论合作解决的问题,就只需通过班级适当交流以形成共识;只有当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时,教师的讲授才有必要。有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有些问题的解决可延至课后,以便学生有深入思考、讨论、查阅图书资料的时间。一些新知识的学习,也可提前组织学生进行研究,使课始趣已生、课终而意未尽。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出的正确结论,要给予真真诚的鼓励,这样更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习潜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也使他们感受到积极参与的价值。

同时,要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拓宽观察解决问题的思维,培养进取精神,充分体现“授人以渔”的教育思想,使学生踏入社会后有根据事业发展获取知识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职业提高能力,免遭社会淘汰。

3.3 正确评价学生

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对学生评价要彻底消除过去以分数排名次的做法,淡化学生间的横向比较。告诉学生努力比结果更重要,只要努力了、进步了就予以肯定和鼓励。评价要形成多元化,让学生人人体会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把评价转为一种期待。特别是对学生暂时表现出的不尽人意之处,更应巧妙地应用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的期望,进而化为积极行为,力求今我胜昨我,真正感到进步就会成功。不断的成功可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程度,强烈的责任心可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意志力。正确评价学生可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意识形成良性循环。今天的中国正走进全面重视知识的时代,追求知识已成为一种时尚,人人都在为增加知识提高技能下本钱。今日的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素质。青年学生更应有强烈的时代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大好时光,奋发努力。知识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宝藏,没有人会被它压跨,而且知识越丰富,自身价值就越大。学校更要加大力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同时对学校的生存发展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牟成敏.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06-01.

[2]刘瑶.创新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内容及方法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3):9193.

[3]梁青春.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理念探索与有效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2(24):61-62.

上一篇:城市遥感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下一篇:1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