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的大学

时间:2022-09-12 01:41:00

乡村中的大学

文章编号:1672-5913(2011)21-0105-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孙兆豪,博士, 巴拉瑞特大学高级讲师,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曾在中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十几所大学工作和学习,访问过中国、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的几十所大学, 出版一部中文专著,两部英文著作,发表一百多篇中英文学术论文。目前的研究方向为经验推理、智能系统、电子商务、Web 服务和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等。

摘 要:本文称巴拉瑞特大学为乡村中的大学,以使读者感受现代国外版的桃花源大学。该大学以浓厚的乡村气息、典型的欧洲自然风格和优雅舒适的学习环境而著称,以教学和科研的国际化、个性化、远程化和合作化作为战略发展理念,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欣赏欧洲式的田园风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生来勤奋学习、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市;巴拉瑞特大学;乡村大学;高等教育

1 学生是大学的上帝: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概况

澳大利亚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澳大利亚共有 2 170万人口,占全球人口的0.3%,是我国河北省人口的30%。澳大利亚是一个高等教育大国,教育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三大出口产业。颁发学士以上学位的大学有40所,其中37所是公立大学,3所为私立大学 (邦德大学、圣母大学、爱望谷学院),其中至少有十所是乡村大学。在校大学生79万人,其中留学生13万人,占学生总数的16%[1]。

澳大利亚的私立大学数量和规模都不大,说明澳大利亚政府不鼓励发展私立大学教育。然而,澳大利亚大学教育的国际化是闻名于世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澳大利亚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留学目的地。这归功于澳大利亚的教育理念,即学生是大学的上帝,且该国的教育水平比较高,学费相对便宜,移民条件宽松。目前,约有61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赴澳留学,澳大利亚招收的海外留学生数量占了全球的9%,中国留学生在全澳各类学校的规模已达16.5万人[2]。这一数目在继续增加,在不久的将来,澳大利亚将成为中国重要的教育基地之一。

总体来说,澳大利亚的大学在教学质量上没有大的差别,差别主要在于科研实力、国际知名度和本科生招生要求[3]。澳洲大学大多采用英国、美国或加拿大的最新教材,教师多数拥有博士学位,教育水平和美英等没有大的差别[3]。澳洲没有官方的大学排行榜,网上流行的大部分是留学生的产物,争议很多。

2 亚太地区的威尼斯和巴塞罗那:巴拉瑞特市

按照我们中国人的理念,除几个像悉尼和墨尔本一样的城市外,澳大利亚其他所有的城市可以看成小城市、镇或乡村。这些小城市没有国内大中城市林立的高楼大厦,却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4];没有国内大中城市的喧哗,却透露着平静温和的田园风情。巴拉瑞特市就是这样的一个乡村式城市。它位于墨尔本市西北110公里处,市区人口约有十万人。如果按澳大利亚人的理念[5],该市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内陆城市之一。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城市风情,吸引了大量欧洲人来此定居。无怪乎西方人,包括澳大利亚人自己,特别是来自欧洲大陆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后裔,把巴拉瑞特比做欧洲的威尼斯和巴塞罗那。

对中国人来说,巴拉瑞特市并不陌生。因为早在十九世纪中叶,这里发现了金矿,就有一万多中国人不远万里,历经千难万苦从祖国来这里淘金。当时,中国人占整个淘金人数的四分之一,人数仅次于英国人[1]。现在,仍然有许多中国人来这里淘金,但更多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青年人,是来这里淘二十一世纪的“现代黄金”:学习、工作、旅游、合作、思考和探索。思考和探索澳大利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考和探索如何吸取澳大利亚大学的成功经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思考和探索巴拉瑞特大学的办学特色。

3 澳大利亚版的现代桃花源:巴拉瑞特大学

作者曾在中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十几所大学工作和学习,也访问过中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几十所大学。这些大学虽然各有千秋,但最令作者魂牵梦绕的还是澳大利亚版的现代桃花源:巴拉瑞特大学。

1870年建校的巴拉瑞特大学 (University of Ballarat,简称“巴大”)是澳大利亚历史第三悠久的高等院校。她位于维多利亚州巴拉瑞特市。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是真正的世外桃源。这里距墨尔本著名景点与海港仅1小时车程,因此你既能感受小城市生活的舒适,又能享受大城市的繁华和便利。市中心设有多个校区,主校区位于海伦山(Mt Helen),占地311英亩(约合中国的1 870亩)[7]。

巴拉瑞特大学开设了内容丰富的课程,包括大专、本科、研究生、硕士和博士研究型课程,声名远扬。优势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和金融、环境学和采矿工程、食品技术、行为和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人体运动和体育学、教育学、护理及健康研究、乡村地区研究、视觉和表演艺术等[7]。巴拉瑞特大学目前有25 000名在校生。

巴拉瑞特大学拥有极好的学习氛围、优秀的教职人员、纯正的英语环境以及费用低廉的学习和生活成本,是国际学生体会纯正的澳大利亚留学经历的最佳选择[7]。

学习生活环境对大学生是很重要的[7]。从孔子时代起,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往往是生活在乡村气息浓厚的小地方而成就事业的。的名作、名诗,大多出于井冈山,或出于延安。就是他的建国伟业也是基于22年在农村或在具有很浓厚乡村气息的小地方的思考和努力的。因此,任何想成伟业者,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的年轻人,巴拉瑞特大学应成为他们留学目的地的首选;任何想放弃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奢华舒适的大都市生活的年轻人,巴拉瑞特大学应成为他们留学目的地的首选;任何想“把中国的高等教育办到农村去”的有志青年,巴拉瑞特大学应成为他们留学目的地的首选。因为我们发现,原先存留在我们印象中的那一幅幅田园风景画面、幽静而神秘的校园,只能在巴拉瑞特大学才能再现;或者说,当我们厌烦了都市的奢华与浮躁后,向往异国乡间的那种自然、静谧、和谐成为必然选择:在休闲的自然环境中学习,在宁静清凉的微风中思考和探索,是有志青年的一种真正的现代生活选择。

4 洋气与土气、现代与传统的纠结

与世界的众多大学相比,巴拉瑞特大学是典型的洋气与土气、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也不同于中国众多的大学,巴拉瑞特大学更具有乡村化、国际化、个性化、远程化和合作化的特征。

4.1 乡村化

如果说巴拉瑞特市像一个乡村,巴拉瑞特大学像个乡村大学,这还不够,因为巴拉瑞特大学本身还有众多的校园,其中有三个校园分布在维多利亚州西部的三个小镇上(Stawell、Ararat、Horsham)。例如,Ararat市只有一万一千多人口,巴拉瑞特大学就在这样的小城镇上建立了它的一个校区(Ararat Campus)。实际上,像北京大学一样著名的墨尔本大学,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在巴拉瑞特市附近的不到三千人口的Creswick小镇上建立了它的一个校区,而不是仅仅把校区建在首都、省会或大都市中。

建在小镇上的校园不仅方便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学生,更重要的目的是为当地的人民服务,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解决当地社区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上述的Stawell、Ararat、Horsham三个小镇同属于Grampians地区,该地区自然森林中澳洲专有的动植物,如袋鼠和树熊种类繁多,但如何构建一个科学的自然生态保护区,成为这些校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4.2 国际化

澳大利亚的教育一向以追求学生的国际化、教师的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国际化和科研的国际化为重要的教育理念。

1) 学生的国际化。

在巴拉瑞特大学,国际学生占有较高的比重。大部分国际学生来自印度和中国等亚洲国家。国际学生构成了大学的研究生主力,这就是说,绝大部分的研究生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国际学生。例如,在笔者上的一门研究生课的班里,60%的研究生来自中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来巴拉瑞特大学读本科。他们主要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和金融、工程和护士专业学习。

2) 教师的国际化。

巴大的教师来自世界各地。

例如在笔者工作的信息技术与数学研究生院,教师来自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其中有7位教师来自中国,他们中的4位曾经在中国、德国、荷兰和美国的高校学习和工作多年。

3) 科研的国际化。

在这样的国际化环境中,教师们可以利用他们的工作背景参与国际性的教学和研究合作。例如,笔者在过去的两年中,与中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学者合作,不仅组织了国际性的学术会议,还出版了学术专著,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4) 课程体系的国际化。

巴大的课程体系和英美的课程体系基本相似。巴大大多采用英国、美国或加拿大的最新教材,但也有少量澳大利亚的学者出版的教材。教材的国际化可能是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前提,但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国情。因为澳大利亚人口少,很难实现教材的国家化。中国的学生在这里学习,更多的是认真听课和认真学习教师给的讲稿或课件,因为国际化的教材往往很贵,一本英文计算机原版教材往往标价700~800元,一学期一个中国学生得花3 000元买4本教材。

此外,互联网使得传统的距离和时间为零,因此互联网加速了澳大利亚大学的国际化。在巴拉瑞特大学,学生可以连接国际上的任何学术网站。中国学生在这里可以用校园网看中国的新闻、电影和电视剧,可以与在祖国的家人、朋友视频聊天和打电话,因为这里的国际电话费很低比国内低得多。

4.3 个性化

个性化教学是巴拉瑞特大学一向追求的教育目标。小班规模以及平易近人的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激情和个性化发展[7]。例如,笔者这学期讲的一门课,只有13个学生。他们可以在课堂上自由提问,自由讨论,也常到他的办公室问问题和讨论。许多学生一边工作赚钱一边学习,真正不工作而专心学习的学生不多,中国学生也往往如此。因此,许多学生如果没有时间到办公室问问题,就常常用电子邮件与教师取得联系,获取有关的学习帮助。基于网上教学环境的学习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在家学习,在图书馆和其他同学做小组作业。

在巴拉瑞特大学学习的学生可以住在校园内,也可以在校外租房住,后者更便宜。中国学生在这里,往往两三个同学或朋友一起在校园外合租一个房子,既方便又便宜,更能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交流在一起。这是生活、学习和交流的个性化优点。

4.4 远程化和网络化

互联网和校园网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巴拉瑞特大学的主讲教师会将每学期的讲稿、课件、教学大纲和有关学习材料放到学校的网上教学环境(软件)中。学生除上课外,可以下载这些讲稿和学习材料学习,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广度和深度。

互联网也改变了大学的管理方式。巴拉瑞特大学使用互联网技术,为它的许多校园提供远程高等教育。笔者写本文时,除完成巴拉瑞特大学的两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外,还指导、监督和协调着巴拉瑞特大学在悉尼、墨尔本和阿德莱德等城市的七个校园的两门课程的远程教学,为这些校园的主讲教师提供讲稿、课件、教学大纲、学习材料、考试试题和评分标准及标准答案,审查有关学生的考试试卷和主讲教师的有关工作,回答有关教师的教学问题等。

4.5 合作化

像其他澳大利亚的大学一样,巴拉瑞特大学在教学、科研和信息共享等方面实施合作化战略。

在教学方面,制度规定,任何教师的教学都必须至少与一个同事合作。例如,他们一起研究讨论讲稿,他的同事必须审查他草拟的教学大纲、讲稿和课件、出的期末考题和答案等。学生学习每门课时,必须完成小组作业。在完成小组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忍耐力、奉献精神得到锤炼和提高。

在科研方面,学校鼓励任何教师与他的学术同事合作。例如,在招聘和晋升时,与别人的合作研究成果,与别人的合作经历,以及自己在合作研究中的角色等,永远是考察和审查的重点。任何单位不希望招收一个不想与别人合作的员工。

在信息共享方面,互联网已经为信息共享提供了巨大方便。然而,作为一个信息世界,互联网也存在“三个世界”:信息帝国、信息第二世界、信息第三世界。如果你没有钱,你并不能得到你想得到的信息。例如,许多中国的计算机教师在国内并不能直接在互联网获得ISI 的文章索引信息,阅读的大量期刊发表的计算机论文。巴拉瑞特大学和其他9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学结成BONUS信息共享联盟:通过免费的远程服务,巴拉瑞特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可以获得任何BONUS的成员大学有的信息(图书、论文、媒体等)。如此,该校的教师和学生就享受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和新西兰马赛大学的信息服务,因为这两所大学也是BONUS的成员。

以上的讨论告诉我们,虽然处在乡村,但像巴拉瑞特大学这样的乡村大学并不偏僻和孤立,它以教学和科研的国际化、个性化、远程化和合作化作为其战略发展理念,可以很好地融合到世界高等教育当中。

5 结语:抛砖引玉话教育

上世纪50年代末,有的省级领导人就设想把大学办到农村去,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设想仍然没有在今天变成现实。上世纪60年代中期,号召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由此广大农村的医疗条件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有了重大改善。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等学校的扩招使我国由此告别了精英高等教育的传统,开始步入大众高等教育时代。我们刚刚学习如何大力发展大众高等教育,使整个中华民族受惠。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勇敢地把大学办到乡下去,使大学教育乡村化。当我们畅谈国际化时,不应把眼光仅仅盯着世界上的几所著名大学,也应关注如何办我们自己的乡村大学,使广大普通民众获益。

我们应看到,在国际上,几乎没有一个大都市像我们一样,汇集了几十所甚至上百所大学。这本身就是一种精英高等教育的变种,因为它给城市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也不利于广大农村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科学而和谐的深入发展。人才从农村到城市,再到大都市的单向流动历史,只能使一个国家成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我们把大学至少办到地级市甚至县级市中,以大学为中心造就亿万人才,为当地服务;让大学更进一步、更深入地贴近农村,贴近广大农民,把大学教育从神坛上搬下来,从象牙塔中搬出来。各类大学,包括乡村大学,都应按照教学和科研的国际化、个性化、远程化和合作化的战略发展。如此奋斗若干年,中国自然就能成为高等教育的真正强国、人力资源的世界强国。

上一篇:课堂游戏在小班教学中的实施 下一篇:地方普通高校计算机特色专业建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