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时间:2022-09-12 12:47:56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需要教师转变阅读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阅读教学实践活动;要加强阅读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要能够创新阅读教育方式,采用多种手段开展阅读教学,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受到传统阅读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了落后的教学方式,进行灌输式教学。不重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体验和阅读实践,忽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样,语文阅读教学难以达到现代教育发展的标准。这里对中学语文教育中,影响高效课堂构建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构建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对于提升中学语文阅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影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因素

(一)落后的阅读教学观念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教师为了赶进度,采用灌输式方式进行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是阅读课堂教学的主宰,这种忽视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教育观念是落后的,这种教育观念,与时代要求不符,与新课程标准相背离,导致学生处于教学旁观者的地位,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受到限制,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受到制约。其实,无论是阅读文本中的事例,还是阅读文本的主旨,语言风格,语言魅力,都需要读者进行阅读实践,才能了解。学生只有经历阅读实践,能够细细品味作品语言,才能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使学生经历阅读过程,经历体验品味的过程是阅读教学的根本。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以作品为纽带,使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作品的内容,聆听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感受人生的真谛。因此,教师必须要能够把阅读主动权教给学生,而传统的剥夺学生阅读主动权的做法,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是落后的,这种观念是制约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因素。

(二)阅读教学与生活脱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阅读教学与生活脱节的现象,阅读教学与生活的脱节,导致学生对文本阅读不感兴趣,学生体验不到文本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是在读一些文言文的时候,本身在文言文字词方面学生就感到艰涩难懂,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加之,文言文所言内容离我们的年代久远,所表达的思想多不为现代人所接受,如果教师不重视挖掘文本中的现代元素,挖掘文本内涵与现实的联系,学生更是感受不到古文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学习的动力会严重缺乏。其实,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很多文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都是佳作,是作者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理解反思后产生的作品。如果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将学生固定在教室中,就教材而讲教材,不重视阅读与生活的联系,不重视引导学生通^阅读对生活进行深度品味和感悟,语文阅读教育的价值是难以实现的,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是难以提升的。而阅读教学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在语文课堂上是相当普遍的,这就影响到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阅读教学方法单一

阅读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多是照本宣科地对阅读材料内容进行讲解,这种照本宣科的方式生动性不强,很难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气氛,很难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对作品的背景,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讲解,成绩好的学生在座位上记笔记,成绩一般的学生根本不听教师讲解课文,或者是玩游戏,或者是说话,或做其他科目的作业。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不高,这种现象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无味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阅读方式单一也是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教师要更新阅读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是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够在阅读课堂上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才能有效提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教师就要改变语文阅读教育中大量采用讲解的方式授课的习惯,要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时间,使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为学生营造自由的环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与文本进行对话,能够在阅读实践中,揣测文本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教师要改革阅读教学设计,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使学生进行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多进行自主性的深度阅读。

比如,在《范进中举》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就要立足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进行设计。这篇文章是文言文,里面有一些词语和句子需要学生借助工具进行查阅后,才能理解,还有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需要学生在反复体会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因此,教师必须要为学生设计一个课前阅读环节,这个环节要有足够的时间,否则,在短暂的时间内,学生很难把握相关基本内容。因此,初次阅读,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设计10分钟的自由阅读时间,使学生能够进行最基本的阅读。之后,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再次进行阅读,进行深层次的探索性阅读。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留出30分钟左右的实践时间,使学生能够通过深度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并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和中心思想,这些都是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深度阅读才能实现的。深度阅读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分析范进这个人物,并分析从人物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些什么。这个环节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讨论,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探究学习任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生有了更多的自我阅读、自我体验的时间和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学生也会有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认识。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观念,能够有效引导阅读教学实践活动,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加强阅读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阅读教学的价值和意义,要能够积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迁移,使教学内容能够与生活内容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积淀对文本进行理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感悟现实生活,品味人生的真谛。比如,在《背影》教学中,教师在阅读前就可以告诉学生这篇文章描述的是父亲的背影,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阅历体验,构建自己父亲的“背影”形象。之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把作者笔下的背影与自己构建的父亲的背影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感悟到作者笔下的背影所具有的特点,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体会,感悟到作者真挚的情感。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这篇文章,重新对自己的父亲进行认识,使学生能够深入感受父爱,感受作者的情感与文章的魅力。

(三)丰富阅读教学方式方法

语文阅读内容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作为教师也需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本的魅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以实现教学的突破。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文本,教师要通过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理解难懂的内容,体会到文本的精华。比如,在《乡愁》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位媒体创设一种生动的情境,使学生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置一种音乐背景,在音乐的烘托下,学生很容易进入到情境之中。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实践,为学生展示相关的一些图片,这样,文本中的一些抽象事物可以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可以将看到的事物与自己脑海中的事物进行对比,从而丰富认识和体验,对文本情感和内容有较为生动深刻的理解。有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体验想象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验中,在想象中对文本精华部分进行有效的把握。

另外,教师也可以用表演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阅读材料的故事性很强,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教学这些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表演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开展表演活动,对故事进行直观展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有效把握故事的情节。同时,学生要表演好,需要认真排练,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设身处地地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通过表演活动,学生对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都能有较为准确的把握,这对于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手段,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实,在初中语文阅读教育中,可供选择的教学方式是非常丰富的,作为教师要认真研究文本类型,根据文本特点选择教学方式,以实现语文阅读教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英霞.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训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20).

[2]王雅红.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姜楠独伊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637002)

上一篇:教材选文及文本考查 下一篇:浅析《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对话”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