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控的现状及其改进

时间:2022-09-12 12:00:02

浅谈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控的现状及其改进

摘要:本文从实际出发,首先对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后据此提出了新形势下交通运输企业在财务管控中应给予的几点改进策略,以供其借鉴或参考。

关键词:交通运输;财务管控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08-01

一、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控的现状及其问题

(一)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完善

从目前来看,国内大多数交通运输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上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系统性不足,整体性缺乏,这必然导致财务管控体系执行效率的低下,长此以往极易引发严重的内部风险问题。例如,某些基层单位受成本控制压力的制约,擅自违反内部牵制制度的规定,将出纳、记账、保管等岗位由一人或两人兼任,甚至直接由财务负责人经手。再如,在财务信息化已较为普及的今天,某些交通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却依然缺乏更新,许多制度规定还是以手工记账模式为基础,这也为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提供了空间。

(二)资金管控执行缺乏严谨

近年来,随着国内交通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业内企业所拥有的运输车辆越来越多,资产规模越来越大,但在资金管控方面的投入力度却无法与业务量的增长相匹配,资金管控执行的不力导致了小金库、账外账现象的频繁发生。例如,目前许多交通运输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坐支现金的问题,现金收入不能及时存入银行,擅自挪用、借出资金现象严重;因业务量较大,收款员通常无法按时交缴解款单据,企业日常收支的原始票据无法及时传递,会计因此被迫选择在月底集中入账,而这期间内所造成的资金漏洞无法察觉。

(三)财务风险长期居高不下

从理论上说,交通运输行业的投资回收期普遍较长,运营风险较大,固定资产(如营运车辆、修理设备等)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流动资产比例较低,且对宏观经济的波动较为敏感。从目前来看,许多业内企业为扩大资产规模,提升行业竞争力,纷纷采取了高额债务融资的方式来筹措资金,但这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还本付息压力;若所投入项目一旦运作失败,或收益低于预期,这必然威胁企业资金链的稳定。另外,受国家政策影响,大型交通运输企业一般都存在着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资本运作瓶颈较多。

(四)投资与营运管理水平低

近年来,受交通运输行业较为景气的影响,许多业内企业的投资步伐都普遍加大,这主要包括新建项目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两部分。但是,相关投资决策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却存在着不科学性、不合理性,而这也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性密切相关,后者决定了决策制定程序的规范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部分交通运输企业的营运管理水平较低,资产闲置浪费严重,如缺乏对运输车辆使用的合理调度与安排,新购车辆闲置较多,无形损耗严重,同时老旧车辆却过度使用,大小修支出较多,且存货管理也缺乏其严谨与细致。

(五)内部审计形式重于实质

当前,为保证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规范性,进一步提升财务信息质量,实现对内部控制活动的良好支撑,许多交通运输企业都组建成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为其配置了专职内部审计人员。但是,从这些内审机构运作的实际效果来看,其存在的理论意义远大于其实质意义,企业所开展的审计活动主要仍是以社会审计力量为主导,前者在此过程中仅扮演了“转包者”的角色。另外,从行业内层出不穷的财务舞弊案件来看,其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也非常有限。鉴于此,某些民营企业在成本压力下根本不会设置此机构。

二、当前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控的改进策略

(一)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控执行不力的问题,为各企业营造更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与空间,业内各企业应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加以完善,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拓宽企业有效治理的渠道。例如,为解决一股独大所带来的弊端,国有交通运输企业应加大国有股减持力度,积极吸引外部资本介入,通过释放股权集中度、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加机构投资者等措施,来积极优化、强化董事会的功能。再如,对于民营交通运输企业,可通过董事会、监事会的建立优化其管理层,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充分分离,逐步摒弃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由此形成股东与管理层的委托关系,从而达到对公司权力进行有效制衡,充分保护企业的整体与长期利益。

(二)加大企业资金管控力度

首先,交通运输企业应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例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各岗位财务人员需定期进行岗位轮换,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年,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财务负责人,前者对与己相关的财务事项应予以回避。其次,应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审批方式、权限、程序与责任,审批人不得越权审批,各单位可从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审批权限的层级额度,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不得经办现金业务或接触现金。最后,集团式交通运输企业应对下级单位实行严格的资金管控,对后者所形成的资金收入需定期归集,对后者所需的资金支出需定期予以拨付。

(三)充分提升风险防控意识

为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各交通运输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在无特殊需要的情况下,立即停止向银行筹借大规模贷款,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份额,有效规避企业的偿债风险。目前,受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影响,业内各企业的资金成本上涨幅度较大,此时不宜再进行大规模的债务融资活动。就国有交运企业而言,通过IPO、发行企业债或中期票据、信托产品融资或为理性之举;就民营交运企业而言,通过股权出售、吸引外部资本介入、寻求合作方也是其理性选择。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融资租赁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适用性较强,目前不乏成功案例,国有或民营企业都可有计划的加以采用。

(四)严格履行投资决策程序

从理论上说,任何项目投入的目的均应以收入大于成本为目的,为此项目自身的可行性至关重要。鉴于此,交通运输企业在制定年度投资规划时,必须严格遵循项目可行性分析相关程序的规定,经由总经理拟订、董事会审议批准后方可执行,并且该投资计划应与公司战略规划相吻合。就交通运输行业而言,一般单笔交易金额在200万元以内的股权、债权、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投资,可由总经理直接定夺,超过该额度的则需交由董事会予以定夺,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名义进行越权审批。从这一点上看,投资决策程序的科学性应与公司治理结构密切相关,而具体规章制度的遵循与否则应与企业的文化密切关联。

(五)重新架构内部审计体系

从实质上说,内部审计外包应为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一种组成形式,其是将内部审计工作部分或完全交由外部的专业化机构和人员实施的一种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当前,交通运输企业在内审外包的实施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对全部外包、合作内审、审计管理咨询、协力式外委四种方式有选择的加以采用,力求通过内部审计外部化来充分提升内部审计的自有功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特作用。另外,业内企业在内审外包的实施过程中,还要对外包风险加以格外关注,对涉及企业机密的信息,要明确保密责任。

参考文献:

[1]黄旭.交通运输行业集团化财务管理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1(07).

[2]何莲.交通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J].当代经济,2009(20).

[3]李新苗.道路交通运输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冶金财会,2011(07).

[4]聂平甫.交通行业财务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财会研究,2009(18).

[5]吴亚琳.我国内部审计外包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8).

上一篇:以激励提高会计监督有效性的探析 下一篇:探讨内审在现代国企中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