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本当甜蜜蜜

时间:2022-09-12 10:13:29

爱情本当甜蜜蜜

甜蜜蜜》是邓丽君的一首经典歌曲,对于很多人来说,它是一种记忆,也是对美好记忆的一种幻想,那首歌曲唤醒了人们记忆当中的很多东西。或许是这样的原因,陈可辛的电影《甜蜜蜜》与高希希的电视剧《甜蜜蜜》,两部作品均以此歌为名,并以这首歌贯穿全剧,伴随着主人公爱情的全过程,见证了两对苦恋情侣艰难、辛酸的情感之路,诠释着属于那个年代的美好情感,优美的歌声贯穿全片,不仅是插曲,还进入了剧作。

这两部作品都是真正的爱情片,主要特征是爱情至上。用爱情超越贫困、超越男人的胆怯、自私和女人的世俗算计;用爱情超越了一切生活中的苦难和荒诞;超越了小人物的无力和无助。

一、偶然的人生,苦涩的爱情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电影《甜蜜蜜》写的是上世纪80年代末几对小人物的爱情。原先这里毫无纯洁、高尚可言,两个主人公的关系是从利用开始的。李翘对李小军甚至还有小小的盘剥。这种小人物困境中的相濡以沫在影片中居然被导演丝丝入扣、不紧不慢地铺陈为真情到永远的爱情。这爱情违反了两个人原先的主观意愿,这就是命运的力量。文艺作品能表现这种命运之手的有力就上了一个档次。影片的爱情写得极为“煽情”,可也写得令人信服,催人泪下,那其中的生存境况又何止是香港人的。

为了写出底层小人物那种无信心、随风飘荡而又总想抓住什么的心态,为了让我们看到主人公那种对自己的生活、生命、爱情无力把握,不敢追求的境遇,影片把“偶然”这个戏剧技巧和哲学范畴用到了十分。李翘上船本欲和准备跑路的豹哥摊牌,然一念之差,或出于同情、或怜悯、或感恩而留在他身边。这一边,是全景镜头拍摄的李小军手撑雨伞、站立岸边,在大雨滂沱中痴痴等候。此前,李小军在拍婚纱照换衣服时,偶然闯进来的李翘看到他那精干的躯体,愣住的神情,这情景一下让我们想起了两人前面的多少温情和苦涩。李小军结婚后,李翘本已和他的妻子小婷成为好友,两人都在克制、压抑自己的感情,却因为李小军远去时李翘无意中碰响的汽车喇叭声,这一声响使李小军蓦然回首,两人感情的闸门再次被冲破堤防。更不用说,两人在纽约多次咫尺天涯、攘身而过.无缘相见的情景让人对爱情的得失产生多少轻声叹息和深沉的思辨。

电视剧《甜蜜蜜》故事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北方某农场,生性顽劣的干部子弟雷雷邂逅被诬为“破鞋”的美丽女知青叶青,两人不打不成交,开始一段两小无猜的纯洁友谊,由此暗生情愫,对邓丽君《甜蜜蜜》的共同喜爱使两人青涩的爱情开始萌动。当雷雷意识到自己爱上青儿时,便开始大胆的追求。青儿是一个情感备受压抑,有心理阴影的女孩儿,她对雷雷心怀好感,但沉重的思想负担以及保守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使她不敢接受雷雷大胆直接的爱情。两人之间微妙的关系最终被青儿父母发现,引起家庭地震。青儿父母认定雷雷是纨绔子弟流氓痞子,坚决反对青儿与雷雷来往。雷雷与青儿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真正的爱情,但彼此未及表白便因为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被迫分手,发誓永不相见。分开后,他们彼此心灵相通,相互思念,邓丽君的《甜蜜蜜》成了两人相思的寄托……此时青儿的老朋友韩阳进入她的生活,青儿父母对韩阳欣赏不已,因此极力撮合青儿与韩阳交往。此时雷雷冲破重重阻力再次出现在青儿面前,二人内心情感披露无遗。但好景不长,青儿父母得知两人相爱后,动用各种手段横加阻拦,迫使两人再次分开。

之后长达十几年的生活中,青儿与雷雷聚少离多,两人一直挣扎于爱情与责任,理智与情感的痛苦抉择中,一次次经受沉重的情感考验,一次次被迫擦肩而过,浪漫美好的初恋渐变为艰难痛楚的苦恋,甜蜜蜜歌声伴随着他们一路艰辛……

不论电影还是电视剧,人潮涌动之中,他们分分合合,时光流逝,就像李小军和李翘刚刚从黑白的地铁上下来一样,没有什么是值得回头的;他们在他们的故事中跌宕起伏,生死爱恋,就像雷雷和叶青儿。不管故事是怎么展开的,最后我们明白的其实都一样,现实的残酷、竞争的激烈、人情的淡漠、物质的匮乏……所有一切的一切,都让他们倍感压力,且缺乏安全感,甚至有时连明天会怎么样都不知道……面对如此复杂的“内忧外患”,人的内心会非常容易感到空虚和寂寞,亦会情不自禁地渴望来自他人的关怀与慰藉。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李小军明知被李翘占便宜,却依旧选择睁只眼闭只眼,其目的就是不想失去这个在香港唯一的“朋友”;而李翘亦是如此,虽然她表面上精明坚强,但本质亦不过是一柔弱女子。独自一人身处异乡,她甚至比李小军更渴望依靠与温暖,因此两个孤寂的人在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过程中越走越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看得见的演员与“读不出”的剧本

这样百转千回、兜兜转转的爱情恰是出于两位女编剧之手。岸西与王宛平,一个香港、一个内地,她们以自身敏感、细腻、直感强等女性特质和女性意识,将传统美学与现代精神相衔接,自觉创作出一批内涵丰厚,艺术刨新的作品。她们力求将个人记忆融汇于社会现实之中,带着真诚执著的创作理想,在作品中尽现人文内涵和艺术精神。在特定的地域文化、社会境遇中,进行着激情的记录与女性的抒写,无论是在徘徊中突围、在希望中发展还是在反思中前行,她们在抒写中追寻着女性主体的理想和审美情趣。

如果说电影《甜蜜蜜》是世俗男女的脉脉温情,那么电视剧《甜蜜蜜》就是狂野、激情和浪漫的进发,剧中两个年轻人追求美好单纯情感的艰辛历程催人泪下。作者王宛平说,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都是枯燥单调的,可大家都有过梦想,都曾渴望激情。写这样一个撕心裂肺的爱情故事一直是她向往的,爱是什么?是恒久忍耐,是忠贞和坚持,是一旦相爱便至死不渝。许久以来,对于这种题材的偏爱,王宛平道出了缘由:“因为真正的爱就是那个样子的,现在人们对感情的态度越来越淡漠,我写这样一个故事也是想让现在的人做一个反思。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感情经历也很坎坷,所以我就特别想写这么一个故事来表达自己的一些思想和看法。”

王宛平是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父母都是军人,在她很小的时候,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她就跟随父母过着频繁迁徙的生活。“对于我们这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情感经历的人来说,邓丽君是一种直接的情感启蒙。”王宛平对歌曲《甜蜜蜜》的感受与那个时代的剧烈变迁与自己的感情萌芽结合在一起,一直以来人们听的都是激昂的革命歌益,突然出现完全不同的绵绵之音,并且迅速风靡,王宛平说邓丽君歌曲那些特别软特别甜的旋律催生了人们压抑已久的感情的萌芽,就像一个一直受压抑的女性,突然遇到一个发动猛烈爱情攻势的男孩,情感如火山爆发。

三、“我是一个好彩的编剧”,岸西如是说

岸西是香港少有的文艺片编剧,作品不多,却异常精美别致,编剧风格行云流水,是一种纯文字的文艺电影之恋。她的创作类型极富弹性,这部回味惆怅的影片《甜蜜蜜》为她赢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荣誉,在或悠长或激烈的情节中,细致入微地把故事展演。当剧本写到一半的时候,邓丽君去世了,于是突然想到邓丽君其实很契合这部电影的主题。这部移民题材的故事反映香港人那种“飘”或“无根的状态”,一个人那么爱一片土地,是因为他不在这片土地。1987年香港股票大跌,1995年邓丽君骤逝,拍《甜蜜蜜》的时候是1996年,也是香港人最彷徨的时候,他们都理解这部影片“飘”的含义,观众看电影时会想到那一天的感觉是什么,和戏里人物产生一种共鸣,即使不用思考也能明白。这种状态恰好邓丽君表现得出来,她是第一个“”的人,是中国人的约翰-列侬。

在演绎这两段堪称典范的爱情中,张曼玉、黎明、邓超、孙俪,每个人都演出了“这一个”。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特质特别符合作品中的角色,张曼玉真正用演技把这个人物给演活了,而向来被评价表演有点“木”的黎明碰到了百分之百适合他的角色,“邓超演此类角色可谓灵魂附体,他就是雷雷。”王宛平毫不掩饰对“雷雷”的喜爱,孙俪继《幸福像花儿一样》后再一次诠释这类外柔内刚的小女子实在驾轻就熟。

两部作品的结尾都是在邓丽君去世的消息中落下帷幕,伴着她柔情似水的歌声,岸西的故事设定得开放,在生活中继续流淌,于是在兜兜转转十年后,黎小军和李翘在纽约街头相遇,四目相对也只是浅笑嫣然,他们的将来只能任凭想象。王宛平却用了一个有些残忍的结尾来为故事收场,雷雷昏睡在病床上无知无觉,叶青儿独自承受着爱情的失而复得,得而复失。这样的“狠”反倒成了剧中最大的甜点,爱得死心塌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感情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种执著的劲头才会格外甜蜜,而当初曾经让她犹豫的这种死心塌地,也成了剧中最大的甜蜜。

这样的情感是在那个年代特有的,人们有着纯真的心灵、质朴的人性,一旦爱了就不会分离。这种至纯的情感跟现在人的爱情观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的,我们可以抛开金钱、抛开地位、抛开权力、抛开欲望甚至抛开一切,只有感情,只讲感情,沿着这样的思路去看这两部作品,在看的过程中多一些对比和思考,越品就越会发现就在不经意之间,甜味来了。

[作者简介]刘蕊,长春师范学院传媒科学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

上一篇:从中西文化的融汇看《卧虎藏龙》的成功 下一篇:从艺术批评角度谈电影《甜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