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思辨缺席症”分析

时间:2022-09-12 09:32:40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思辨缺席症”分析

摘 要 硕士研究生的英语思辨能力是近年来国内外语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思辨能力已经成为学界的基本共识。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思辨能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我校硕士研究生“思辨缺席”的主要原因,目的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思辨缺席 思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4.023

Abstract Postgraduates' critical literacy has been one of the research focuses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As a result, improving postgraduates' critical literacy has become a common view in the field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he paper first of all reviews the literature concern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studies in China and overseas. It then mainly tries to figure out what critical thinking means to postgraduates and why they are lacking in it,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develop postgraduates' critical literacy.

Key words postgraduates; lack of critical thinking; critical literacy development

0 前言

1998年,黄源深教授曾撰文有关“思辨缺席”这一现象,他文中这样写到:外语系的学生“听讲座需要发问的时候,总是觉得无话可说,写文章需要论述的时候,或者朦朦胧胧似有想法,却常常会脑子一片空白,不知该讲什么”,因为这些学生缺乏分析问题、综合判断、深思熟虑和辨析问题的能力。他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思辨缺席”。①因为思辨的缺席直接会影响英语学习者的创造力,所以黄教授呼吁外语界应该对“思辨缺席”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思辨能力也引起了外语教育界的关注和讨论。许多学者撰文阐述了有关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且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他们普遍认为:在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过于注重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方面的训练,而忽略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辨缺席症”的现象由此在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中普遍存在。因此,许多相关外语专家和学者非常担心,积极呼吁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研究生的思辨能力。在这方面,一些学者写了相关的论文,比如,文秋芳和刘润清(2006,2009)、黄源深(2008,2010)、李莉文(2010)、董元兴(2010),还有孙有中(2011)等语言教育工作者,对思辨能力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②可见,发展批判性思辨能力是硕士研究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1 国内外思辨能力研究

国外在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的研究一直走在前列,并且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很多。近二十年来,国外有关思辨能力的研究大致分为三大类,即,思辨能力量具的构建、思辨能力的分项能力界定、思辨能力的培养。③1990年,美国著名学者Anderson总结并提出了认知能力六级模型,这一模型主要讲述了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的层次关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很好地阐述了层次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思辨能力的形成。因为可以看出:分析、评价、创新才是思辨能力的具体体现,但前提必须是在识记、理解、应用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思考是分析、推理、判断、总结等的思维活动,辨析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内容等的辨别和分析。④这一六级模型以其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在国内外学者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提高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思辨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见图1:

2 “思辨缺席”产生的原因

“思辨缺席”现象在我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中普遍存在。在这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形式,其中主要有:一些研究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时不知所措、语无伦次,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甚至在做命题准备发言的时候,也不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更不用说在论辩的时候了,因为英语水平有限、思考问题能力局限,他们不能提出能够激发回答者进行深层次思考的更高层面上的问题;有些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只是事实的罗列,相关材料的累积,缺少的是自我见解的论述,并且缺少有力的论据、正确的论点和客观丰富的结论等等。为什么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中会出现“思辨缺席”的现象呢?笔者认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2.1 英语教学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英语教学缺少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生的英语教学多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辨析能力,因此学生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其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消极、被动,不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更别说学生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甚至产生质疑了。此外,大学英语教学,包括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为了帮助学生获得高分数、好成绩,教学上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只注重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方面的提高。这种应试教育压制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制约了他们的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抑制了他们应有的创造力。

2.2 语言水平考试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试多局限于语言水平的测试,考试中的各种题型多以单选为主,这样就好像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了,学生的思想被禁锢住了。虽然语言知识的考查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这门语言的最直接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但是,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有时,本着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在考试中出些少量的思辨题,在考试前教师也会习惯性地对于这些问题给出参考答案,这样,学生考前不需要认真复习,考试中也不需要独立思考,唯一做的就是搜索记忆,然后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照样可以得高分、出成绩的。这样的结果是:很多研究生知识面相对狭窄、不开阔,他们除自己的学科知识外,对专业外的知识,比如,历史、地理、政治、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了解不多。旨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口语教学多数停留在通过背诵、记忆、模仿和复述层面上的情景会话,而轻视模仿基础上的创造。所以,在课堂上,当集体讨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时,很多学生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3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目前,很多大学对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英语教学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其中也体现在了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比如,课堂上,教师通过一些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并展示自己的能力,但是,这些课上主要是小组对话、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研讨、项目研究等,在学生的思辨能力方面缺少培养。不过,就培养学生的思维认知而言,仅停留在课型改革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比如:“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说出抽烟对身体的危害,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他们能够很快例举出很多。但是老师应该进一步问些学生值得思考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才会比较清晰,他们对问题的见解也会比较全面。”⑤因此,如何在现有课程体系下提升思辨力是当前的重心所在。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教育是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特别是怎样持之以恒、不间断地学习,因为只有一个终生的学习过程才有益于他们的成长。Glaserfield认为,教育就是赋予学习者独立思考的权利(William & Burden,2000)。⑥因为知识教育是单向的教学讲授,教师可通过耳提面命、死记硬背、作业考试来完成,而智慧培养是建立在老师和学生双方反思和辩难的基础高层次上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参与、体验和领悟得以完成。

4 结语

众所周知,思辨能力是智慧的体现,因为思维决定语言,语言表达思想。我们培养的人才绝不能是没有思想的人,学生只有“首先吸取知识的养分,然后得以消化这些知识,再加上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最后再到表达思想”,⑦才能具有“严谨的逻辑、敏捷的思维、睿智的对话”⑧这也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即技能、思维、修养的全面提升。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硕士研究生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它也是培养二语学习者有效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注释

① 黄源深.思辨缺席[J].大连: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10.

② 阮全友.构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J].上海:外语界,2012(1):19-25.

③ 文秋芳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上海:外语界,2009(1):37-43.

④ 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北京:中国外语,2011(3):49-58.

⑤ 文秋芳.口语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上海:国外外语教学,1999(2):1-4.

⑥ Williams, M. & R. L.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⑦⑧陆谷孙.余墨二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7.

上一篇:关于便士报革命的民主市场社会理论述评 下一篇:公路涵洞破坏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