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前准备”在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2-09-12 07:32:05

体育“课前准备”在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断的推广和实施,体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学生,自从《课标》实施以来,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更加浓厚,具体表现在:课标以目标统领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参与性更强,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越发明显。然而我们的体育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需要达成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其中包括身体技能,心理健康等五大领域目标,在时间上显得力不从心。怎么样才能够更好地达成与深入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落实到实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空余的各个时段,充分让学生动起来。体育“课前准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能够保证我们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够很好的落实课堂所没有完全落实的教学目标,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

二、概念界说

所谓的体育“课前准备”是指:在有序状态下是进行体育锻炼和比赛前所做的一系列身体练习和心理准备。作为一名体育教学的工作者来说,都知道上体育课时为了能够保证教学的安全顺利,一定会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活动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体育“课前准备”,一般来讲有一些四肢运动,慢跑,小游戏,基本体操等活动形式。我们现在要讨论的体育“课前准备”不是体育课基本内容教授开始前的准备活动,而是两节课之间的课间活动以及课间活动以外的活动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有学生自发形成的一种体育活动形式。严格意义上说,“课前准备”属于课外活动的一种,其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实践操作

)全员参与,自主评价。首先,通过小组长轮流实施之后,学生明显在课堂上敢于展示自己,且参与积极性更加的高了,以往的体育课只有一个体育委员,也就是一个小干部,而现在学生能够自己体会自己作为小干部,自己来布置学习任务,自己能够作为主考官来评定,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课堂中当这一组的同学中有人出现不认真时,作为今天的小组长能够很好的管理。

(二)有效指导,安全开展。自然体育器材使用的有效指导对于安全是一种很有效的保障,但是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硬件使用的指导,我们也要对于学生其他活动形式的有效指导,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的活动的开展。通过在平时体育“课前准备”的渗透教育以及有效的引导一段时间下来,学生能够明白应该怎样来游戏以及玩耍我们平时看到和在使用的器材,有效的促进了体育器材的开发和利用,也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安全展开。

(三)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推动受教育者不断地去探求知识,刻苦地学习,并且能够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创造才能以及手脑并用的能力。

(四)激励评价,形成习惯。《课标解读》也提出了要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教育的成效必须,也只有通过适当的评价才能体现出来。学生只有在相互的评价中才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与别人的不足,从而使学生在有效的评价中来不断的提升自己。“课前准备”给予了一个自主评价的空间,同时在这种评价中使得学生养成了一种自我监督的一种习惯,达到类似本能的程度。到了自动化以后,也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行为习惯

四、几点思考

(一)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也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等多种角色。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热爱亲近各类学生,对各层次的学生应一视同仁,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心和合作意识。防止学优生的骄傲自满、学困生的心灰意冷等情绪产生,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学生小组评价问题。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心理教学固然有赖于教师,但也有赖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考虑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其评价的真实合理性,以及考虑小组交叉评价的方法。随着学生的年纪的更大学生项目的难度的提高,场地器材所需如何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是现在所需考虑的问题。

(三)信息反馈。在一定时期后,教师要及时把做好各种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特别是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统计工作,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中的缺憾进行指导,加强反馈。体育“课前准备”不仅是一项体育教学的形式,它更是心理教育活动中一项有效的教育方式。因此,是一项综合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如学校的支持,教师间的协同配合,这样方能如同合作教学效果一样,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力量。

(责任编校:合欢)

上一篇:科学教学中的“诊断式教学”实践初探 下一篇:浅谈PPT在数学教学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