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情趣教学法

时间:2022-07-23 01:35:43

浅谈小学美术情趣教学法

通过教学实验,我们发现:挖掘所要表现的素材是实施美术教学的主要前提,素材中所包含的显性的或隐性的情感因子,是创设情趣的切入点,也就是在素材中寻找构建起学生与作品最重要的联系因素——情趣,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情趣是学生作品的真正核心,因为情趣是孩子与素材之间心物两契、产生情感共鸣的闪光点。研究中我们从情趣创设入手,总结了一些教学的方法:

一、故事描绘

故事是学生最爱听的,也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习兴趣。所以通过故事的导人,通过语言的描绘来表现情趣,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着一定的指向性.并且带着感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思维想象,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1)全程式的故事渗透。以一个完整的故事贯穿于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带着丰富的感彩参与整个故事情趣,感受喜怒哀乐,品味美的意蕴。(2)悬念式的故事情趣。设置悬念式的故事情趣,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拓展、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表现学生时个性。如教学《画太阳》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进入情境:太阳是美丽的,但在每个人心中的太阳又是不同的,在农民伯伯的心更希望夏日的太阳是蓝色的,在工人叔叔、警察叔叔的眼里的太阳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进行联想绘画:长满眼睛的太阳是为盲人设计的;一半亮一半暗的太阳是为警察叔叔设计的一个太阳一个故事,故事里的太阳更亲切、更感人,孩子们一颗颗诚挚的童心,闪烁的爱心。

二、表演体会

表演是直观的,是视觉型的,通过表演传达信息,反映情感,增强情绪体验,有利于学生在作品中的情感再现,并且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如教学《画青蛙》,让小朋友扮演成青蛙,自由自在地表演,使小青蛙拟人化,那作品中的小青蛙就意趣盎然,生动可爱。

三、实验演示

实验演示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表现方法,其强烈的过程渗透,形象直观,使孩子们的求异性心理得到一种满足,感受一种体验。这对于抽象的美术知识的理解是极为有效的。如三间色调配法的认识,就通过实验演示将原色两两等量相调于透明的玻璃量杯中,分出橙、绿、紫,学生加深了对三问色的理解。又如一年级《彩虹》的教学,用光束通过三棱镜的实验,演示出彩虹,让小朋友兴奋不已,并且直观地看到了组成彩虹颜色的程序排列,以及各大色彩之间的微妙变化,让小朋友体验了一种科学、一种成功的喜悦。

四、展示生活

生活是现实的、直观的,每位学生都有体验,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通过记忆、联想等方式展示生活,感受情境,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通过生活体验,再现生活,增强感性认识,有利创作作品中的情感表现;有利于作品达到立足生活、超越生活的境界。(1)实地参观。参观实物了解审美客体的构成,增强感性认识,有利于对审美客体的深度了解,更深刻细腻的表现审美对象。(2)生活实践。马克思美学观告诉我们:“美的根源不是人的主观感受,而是人的社会实践。”利用课堂,展示生活原色,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审美活动。扮演角色再现生活,培养学生主体实践意识。其途径或过程为:讲解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表现角色。

五、音乐渲染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丰富强烈的。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在欣赏教学中伴随着音乐的渲染增强了学生对作品画面的理解:中国画,在悠扬的民族乐曲声中感受其素淡、清远的韵味;西方绘画,播放奔放的旋律使学生产生热情、激情的震撼;优秀的儿童画作品,则以清新欢跃的儿童歌曲作为情境烘托,从而加强学生对作品的交流和理解。

六、图画再现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它将形象直观地作用于学生的感知。图画的再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如教学《有趣的昆虫》时,则以一张有地下、地面、天空三大空间的风景画,让小朋友在其中创作出各种昆虫。于是学生根据昆虫的不同生活习性选择不同的空间位置进行艺术活动。又如在面对一张蔚蓝大海图时,学生就情不自禁地画上了船或鱼。这样的教学引人入胜,达到事半功倍的审美效果。

七、欣赏交流

在艺术作品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在欣赏教学中,更多地让学生体验他人的感情、他人的经验。如果一个人不能体验他人的经验,也就不能产生与经验有关的感情。所以在欣赏教学中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以及多媒体的综合运用,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的体验,感受作品中的美与丑、真与假、是与非,审视画面中情感因子,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在投入的状态中进行审美的交流,渐入情境,诱发学生想象、体会作品意境,感受他人情感。

(责任编校:合欢)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与体育课堂教学 下一篇:浅谈幼儿体育活动的“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