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意境”的构建

时间:2022-09-12 04:16:02

“情感意境”的构建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情感意境”是根据教学内容,针对一定受众学生,通过细腻、敏锐且带有鲜明节奏性的课程设计,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在课程中或更长的时间内,对教学内容保持一种持续的热情,从而在意识情感中产生一种眷恋性的精神状态。它是按既有的教学规定和授课内容为依托,通过深刻的理解与解读,以新角度进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情感意境;构建

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学生不能集中精力于课堂学习而困扰。长时间的思虑和观察后发现,在E时代的背景下,有太多“好玩”的东西在与我们“抢夺”学生的情感意识资源,Iphone 、Ipad、QQ聊天、微信、电子游戏、网上购物等更是无时不刻地侵蚀着他们时间和情感意识;另外一些“被专业”现象的存在也加剧了迟到、早退、旷课等问题的发生率。与此为比照物来反观我们的教学,基本还是在故固有的模式和方法进行,即便有提高,但还远远没有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程度,至于使学生对之产生“情感”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故此,在课堂上很难再现“只争朝夕、如饥似渴”的学习场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为了有效抵御外界因素对学生的过渡侵蚀,使之在课堂上获得既定的知识与技能,我们是否可在课堂内外建立一种“情感意境”,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和投入度不足的问题,我认为只要破解了这个难题,学生的进步也会变成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为构建这种“情感意境”而在课程中设置的一些方法性和技巧性的内容,就可能是所谓的非传统的创新性教学方法。

“情感意境”是根据教学内容,针对一定的受众班级,通过细腻、敏锐且带有鲜明节奏性的课程设计,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在课程中或更长的时间内,对教学内容保持一种持续的热情,从而在意识情感中产生一种眷恋性的精神状态。它是按既有的教学规定和授课内容为依托,通过深刻的理解与解读,以新角度进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

学年第二学期9―17学周在为08五专展示设计班教授展示系统设计课程过程中对“情感意境”的构建进行了下列几个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一、课程总体节奏的设置

9周,108课时的教学内容由两条贯穿始终的节奏线控制。一条呈直线型的考勤线,它是实现“情感意境”的保证,属于课程管理性的设置;另外一条呈橄榄状,是控制课程内容的“松紧”线,是构建和实现“情感意境”的过程。根据设计流程规律,课程前段“松”,注重学生对课程和项目的深度理解,这是形成“情感意境”的基础;课程中段“紧”,注重设计表达节点的统一性和细节性,在这个阶段通过插入实际项目的运作,把课程带入高潮,从而实现“情感意境”的构成,也是使大部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关键性阶段;课程后段“松”,注重学生对项目的验证、反思和归纳,是“情感意境”形成后的运行阶段,也是学生在认识方面能有真正提高的升华阶段,它的意义超出了设计范畴,具有扩展性,使那些“被专业”的学生也同样可以涵盖在“情感意境”之中成为可能。这个阶段对学生提高专业水准的作用,过去一直被严重忽视,课程仅用一两张效果图的好坏来评价每位学生的做法是狭隘和不全面的。(见图一)

二、强调深度认知的重要性

深度认知是建立“情感意境”的基础性条件,没有对课程及其项目全面深度的认知和理解,“情感意境”就没有了根基,那么设计的创意也就无从谈起,其认知的程度会影响整个课程和设计链条的进行。

认知包括两个大的方面:第一是教师对班级以及每位同学的了解,如:班级学生的男女比例、生源地、入校前是否接触过设计训练、总体学习状态和平时爱好等等,为使“情感意境”及早且顺利的建立,对学生的深度了解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每位同学对设计的态度、毕业后是否从事这方面的职业、每月在校的花销大概有多少等等,了解的越细腻,其学生与老师及课程相互交融的接触点就会越多,“情感意境”构建的时间就会越短,而且持续的时间也会相应的变长。当然,对这些内容的认知可能需要一些条件和方法,如:根据以前给这个班上过课的经历、开课前召集全班学生或班级干部开一个见面会、再有也可从负责此班的辅导员那里获得相关的信息。第二是学生对老师及课程的认知与了解。这是形成“情感意境”构建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它包括课前使学生对课程及老师的情况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我是通过班级为微信群把我的简历、课程导读、教学计划、课程任务、考核方法等内容在课前一周发给学生,使学生提前了解,并进行相应的心理准备。任课教师与学生间,教师、学生与课程间的相互交织的深度认知,不仅存在于课前与课初,它应是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它是形成“情感意境”的基石。

三、“情感意境”具体构建方法

课程实施总体采用“插叙”和“倒叙”的方法,即开课后直接让学生进行项目的设计,所有课程的理论全部分解到各个课程阶段之中,当学生需要引导或遇到困惑时,适时的进行讲解分析,使之不断地破解出现的问题,从而引发他们的兴趣与成就感,并逐步建立起一种“情感意境”。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激发学生与所讲述内容的共鸣,使之产生不断探求的好奇心;课程后半段,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验证反思,以归纳总结出本应开课时老师需要讲解的内容。这种“倒叙”可使理论内容“内生”在学生的脑海中,而不是“倒灌”给他们。

同时,在这个阶段还可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如:归纳分析、文字表述、语言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使一些不擅长做图的同学,在课堂上也能发挥特长,找到自信,从而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建立起“情感意境”。

另外,在课程之始,严格考勤制度,并加大考勤在课程分数中所占的比例,每次上课都要点名并认真记录,为防止一些学生钻空子,有时还要在课中或下课时点名。其目的就是想通过这种“约束式”的措施让学生首先来到课堂之中,以感受学习的氛围,然后配以符合学生年龄段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和个性化的辅导与人文关怀去感染他们,从而使他们跨入“情感意境”的大门。

值得一提的是在课程中期通过插入一个实际项目而使学习气氛达到高潮,同时也标志班级大部分学生“情感意境”的建立。“第三节全国旅游品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是课前计划好的设计项目,本应全体学生参加,但因时间提前而且正值5・1假期,所以我带领五位学生利用休息时间设计和实施了这次展览,这五位学生非常投入,并在设计制作与实施期g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欲望,不仅设计可独挡一面,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虚心学习,最后在现场还可指导施工人员进行布展。开展后我带领全班学生来到现场进行参观,并以这五位学生为例,激发其它学生的好强心和学习欲望。看到身边同学的设计得以实施,加之展场呈现的美妙效果,班级大部分学生其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在其后的课堂上,学生的出勤率、做图的认真程度以及学习的主动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综合来看,绝大部分学生的“情感意境”已经初步建立。

再有,在学生制作相关作业期间,不要布置完任务后就坐在前面等学生来问问题,而要主动走下去督导和辅导学生,并适时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以平等、耐心的态度来辅助他们建立起对课程的“情感意境”。 (图二)

四、“情感意境”实施后所呈现的效果

按照一般的认识规律,一种方法的效果,应有一个观察周期同时配以科学审慎的评估方法和标准,最终才能得出一个客观的结论。所以我在这里所陈述的所谓教学效果,只是我的直观观察和真实感受。

下面有三个现象或事件或许可以反映出“情感意境”实施后所呈现的效果。

第一个事件:在课程进入第六周时,大部分同学开始进行效果图的渲染,但上课的机房因电脑配置有限,渲染一张质量较好的图,耗时过长。为使课程能顺利进行,我临时决定建好模型的同学第二天可以在寝室用自己的电脑来渲染效果图,不用来教室。但第二天当我八点二十分进入机房时发现,那些已建好模型学生决大部分又都按时来到教室做图,只有两位学生没来。那一刻我有些激动,而后我突然意识到我自己也可能与学生一样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种“情感意境”之中。

为不打扰学生的这种“意境”我并没有追问这其中的原因,但我认为他们来到教室可能是要感受某种氛围,而这种氛围可以给予他们一种充实感。第二是一种现象:与以往相比,所有学生的构思、CAD平面布局、二维设计与效果图的一致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诸如“如何设计?”、“设计什么?”的问题基本没有出现过。这说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度和投入度增加了,理解了项目的内涵和设计节点之间的关系。这是置身“情感意境”之中的一种必然结果。最后一个是关于几位“边缘”同学的事件:有6-7位处在学与不学边缘学生的变化,造成他们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跟不上整体学习进度和自律性弱是主要原因。通过耐心的讲解与单独辅导,加上课上课下的沟通,努力地帮助他们融入 “情感意境”之中,而后他们的学习状态就明显产生了变化,首先是出勤率稳定,然后是意识上有尽力去完成各阶段的任务的意愿,同时也会主动与老师或同学沟通技术上的问题。我想在他们在“情感意境”之中会慢慢感受到获得知识后的快乐。

当然,我在展示系统设计课程中对“情感意境”构建的探索是不系y的、不严谨的,甚至可以只是一些零散的想法而已,不一定具有普及性。但认知产生情感,情感产生热爱,热爱产生持久,而持久就可能会产生出丰硕的成果,应该是一种常识性规律,正是基于此种规律,我把它移入进课堂进行了一些不成熟的实践和探索,为铸就我国成熟的高职设计教育模式进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其金.情感心理学之意境.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3,4

[2]约翰・杜威(美国).姜文闵(译).经验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

[3]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2

上一篇:降低甘肃兰州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金融服务体系... 下一篇:幼儿园宣传经验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