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时间:2022-09-12 03:11:46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现代建筑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施工作为现代建筑施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针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配制、养护及施工技术要点进行详细的探讨,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建筑施工中混凝土配制技术

1.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1)水泥的选择。水热化水泥材料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水泥的质量完整,应尽量避免小生产厂生产的水泥。并且,选购水泥的人员应要求厂家出示水泥出厂质量保证书,确定水泥的安定性、强度和凝结时间符合施工要求。

(2)砂石的选择。在房屋建设中的骨料又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粗骨料最好选用自然连续级配合碎石,碎石最大粒径应小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小于钢筋间距最小距的3/4。细骨料最好采用中粗砂。

(3)外加剂。混凝土中最适用的外加剂之一即为粉煤灰,它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开裂。混凝土之所以会出现裂缝,正是由于混凝土的干性与收缩性的特点造成的,而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则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干性与收缩性,并且水泥的水化的热温度也有所降低。

2.混凝土的配料

混凝土的易和性主要包括混凝土的保水性、流动性,以及粘聚性。其中混凝土的流动性主要指的是混凝土能够进行一定的流动,并且能够将模板均匀密实的填满,混凝土的流动性直接反应了混凝土拌合物的稀稠情况,而在工地上,混凝土的流动性会直接影响到工地混凝土的浇筑难度,和浇筑时间的长短,最终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混凝土的粘聚性能够使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避免离析。通常情况下,在混凝土拌合物经过振捣之后,石子会留在表面,而浆会流走,混凝土的性能也会大大降低。假如在施工的过程中,有一些水能够析出,则说明混凝土的保水性差,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都会大幅度的降低。

3.掺合料的使用

在工程的建设中,要想改良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加入掺合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混凝土不是单单靠水和洋灰混合而成的,还需要砂、骨料,以及掺合料等一系列的材料组成。实践证明,加入了掺合料以后的混凝土,不仅能够将水化热降低,而且能够对碱骨料的反应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能够使水泥的用量得到节约,施工成本降低,其综合效益还是非常好的。常见的混凝土掺合料包括硅粉、金属矿渣、氧化镁等。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保证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次序

房建建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次序首先要重视的是布料的施工顺序,通常情况下,布料的施工顺序都是由远到近。要求混凝土的浇筑要尽量保证一次性成功,而且要从一边逐渐推进。在房建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要高度重视施工设备的放置,混凝土的输送泵要尽量放在浇灌的正中央位置。假如工程的浇筑采用的是混凝土泵管直接浇筑,那么就要尽量做到边浇筑,边拆管,在浇筑时要从两边向中间施工,保证水化热能的散发。

2.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过程中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与均匀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输至浇筑地点要及时入模;浇筑时如果混凝土拌合物出现异常,比如均匀性或者稠度等有较大变化,则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在浇注柱或者剪力墙等构件时,要避免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的现象。浇筑时将混凝土从料斗内直接卸出,控制其自由倾落高度在2m以内;如果浇筑竖向结构,则其高度要控制在3m以内,并且下料时要利用串筒、斜槽或者溜管等辅助设备以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要不断观察支架、脚手架以及模板的工作状态,如果出现松动或变形等异常时,浇筑作业要马上停止进行加固,修整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如果发现钢筋垫块出现移动、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无法保证、预留孔洞出现位移等情况,同样要及时修整再浇筑混凝土。如果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堵泵拆管的问题,要在拆管前用麻袋或者模板接住泵中倒出的混凝土,再将混凝土抬至正在浇筑的位置。

3.振捣作业

振捣作业包括两种方法,即垂直振捣与斜向振换,所谓垂直振捣是指振动棒垂直于混凝土表面;而斜向振捣则是指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形成约40度的角度。振捣作业过程中要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快插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表面混凝土先被振实,而下层的混凝土未被振实,从而出现分层、离析的现象;慢拔的目的则是为了保证在振动棒抽出过程中混凝土可以将其所造成的空洞填满。混凝土振捣时为了保证上下振捣的均匀性,最好将振动棒进行幅度较小的上下抽动。柱与梁结构的混凝土要分层浇筑,为了消除两层混凝土之间的接缝,在振捣上层时要注意插入下层5cm,并且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就应进行上层混凝土的振捣。严格控制振捣的时间,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混凝土的离析,过短则无法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通常每点的振捣时间控制在10s左右,或者直至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明显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在排列振动棒的插点时要保证其均匀性,移动次序可以采用行列式或者交错式,不过两种方法不得混用,否则容易出现漏振等问题。每次振动位置的距离应控制在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以内。

4.混凝土保温技术的应用

在房建工程的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保温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1)混凝土侧面的保温是永久性的,传统的保温方式是挂草席,或者是挂布帘,现代已经采用的是性能非常好的化工产品了。

(2)在混凝土拆模以后,施工通常采用的材料是聚乙烯卷材,这种材料的厚度要适当,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把彩条布挂在卷材的两侧,以此来增加卷材的厚度,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3)在混凝土立模以后,要贴上聚苯乙烯的板材,等到拆模了以后,在混凝土的表面就会留着一层保温材料。

(4)在混凝土拆模以后,要在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涂喷工作,涂喷最常用的材料是发泡聚氨酯材料。除了以上四种保温材料以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的保温技术,不仅要保温效果好,而且工作效率高,美观、大方、无污染。

5.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具体而言,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为防止刚浇筑好的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大于其内部水分上升至表面的速度,要采取相应的降低蒸发速度的措施,尤其是在高温、大风、低湿度的作业环境中,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塑性收缩裂缝。如果在夏季施工,可以选择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段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或者润湿模板、利用挡风、遮阳、雾等设施进行降温保湿,还要注意尽量缩短混凝土浇捣至养护的时间;如果在冬季施工,则要将刚浇筑好的混凝土表面多余水分及时排除,防止其受冻,覆盖保温材料,保证混凝土在受冻前的抗压强度达到5MPa以上。

(2)可以将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和水加热至100℃,控制骨料的平均温度在65℃以内:先拌和水与骨料,直至拌合物的温度低于40℃再掺入水泥进行拌和;对于一般的混凝土结构而言,注意控制其浇筑温度不得超出35℃;而大体积的混凝土则至少要低于15℃。

(3)混凝土运输、浇筑的设备也要注意采取遮挡或者洒水措施,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高温环境下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至少在一周以上;避免在正常条件下由于混凝土表面受热产生开裂,拆模后的结构构件中心与表面之间的温度差,宜控制在不大于20℃。大体积混凝土和施工缝处的温度差,宜控制在10~15℃。

结语

总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从多个方面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保证混凝土质量,确保建筑施工质量,同时也增强了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保证企业稳定快速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军,房建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科技向导,20l0(5)

[2]李成,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J]中华民居,2012(3)

上一篇:浅析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处理措施 下一篇:加强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