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法中的课内外要议

时间:2022-09-12 01:47:47

作文教法中的课内外要议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课内外的一切教学元素,作文教学是学生培养良好文蕴素质、锻炼各种能力和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作文信息及作文水映了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综合素质。职中学生作文教法要以职业学生的智力及个性发展为基础,切实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加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体验。

关键词:教法研究 语文教学 作文教法 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20

作文教学是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一切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在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教学在培养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体验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功用。基于素质教育的需要,作文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 课堂教学的互动与主动

作文课教学,必须基于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调动学生也能主动学习、主动创作的自积极性。为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作文的主题设定、写作思路、思想表现要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确立作文教学的学生主体观念。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和群体,要相信学生的智力创作,给予充分信任、尊重和关怀。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给他们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要基于不同学生特点,既要考虑全局整体、也要考虑局部个体,调动每个学生智力创作的积极性,积极发展自我。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必须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学关系。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基于现有的知识体系的优选与实践的过程,师生之间的沟通空间很大,内容也会很丰富。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做学生的朋友、作文之途的引路人。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灵活的作文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知识构架出发,使学生写一次作文就有一点进步,从而调动学生写作兴趣,乐于写作。

2 课外元素的积累 培养创作基础

生活的积累。其实,作文创作的元素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作文的创作必须经过对生活体验的取、选择、消化与感应,并在思想上酝酿、升华、飞跃,从而将生活元素变成作文的原动力,变成作文创作的承载体。这就是创作元素的积累,作文素材的积累。生活中积累素材,将素材理论化表达出来,才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比如,在课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训练用文字表达对自然的感悟;让学生归纳和总结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现象,去感悟生活,并用语言记录下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学余爱好、多了解新鲜事物,并将感受写出来,整理成文字表达。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教师的重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领会生活并记录生活。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必然是一个充满灵感和创作激情的人。老舍先生曾说过:“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寻根究底,把他看全,找到他的‘底’,不知全貌,不会概括。”只要去用心观察,用心体验,就会养成一种对周围事物抱有好奇心的习惯,就能在不断地积累中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词汇的积累。语文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词汇的教学。丰富的词汇理解与运用,可以使文字表达随心所用,为其作文表达力提供创作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学生词汇量的扩充与丰富,让学生体会词汇使用的语言魔力。教师要基于教材的写作训练单元,有意识第训练学生的词汇运用与创作过程。作文训练有一种方法叫做 “借鉴法”,其实就是一种模仿是写作方法,让学生根据一篇文章的模式和信息来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与情感。例如在学习了《荷塘月色》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借鉴仿写,可以整篇模仿、也可以段落模仿,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去寻找一些相近的景色、情景来进行描写,帮助学生对词语的掌握与运用。

兴趣的积累。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作文意义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采集作文资料、丰富写作源。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诗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等,可积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为学生的作文训练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基于亲身实践的基础学生对于收集写作素材、描写活动的经过与感受,畅谈自己的经验与不足,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了,水到渠成。

阅读的积累。课外阅读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更多的涉略课外读物,广泛地阅读课外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词汇表达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课篇是有限的,其给学生的文化熏陶和创作底蕴也是有限的,强调课外阅读的数量与质量是语文教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必要手段,教师要多向学生推荐适合的课以外读物,并引导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养成多记善读的习惯,让他们在泛读的基础上,挑选自己喜爱的篇目精读,去咀嚼意蕴,为写作打底色。诸如:关于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师可以专门组织相关课外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课外从阅读的作品中筛选自己喜欢的范例和别的小组一起欣赏、分析,找出规律和特点并加以模仿撰写。这样,再扩大学生阅读面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欣赏水平。同时由于小组参与与讨论,自己参与了选材分析判断,印象深刻,练习起来兴趣十足。激发了学生之间写作交流的积极性。

3 结束语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这是为培养终身触笔习惯的基础。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好的作文一定是来源于良好的素材积累,并注意运用正确的方法,为学生的创作灵感铺底。

参考文献:

[1]毛新梅.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效率的另一种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6,(1).

[2]成新春.试论作文教学低效病因及疗救[D].湖南师范大学,2003.

[3]赵金霞.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郭玮(1979-),女,河北人,大学本科,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唐山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河北唐山 063000

上一篇:电脑游戏在计算机动画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