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研究

时间:2022-09-12 12:38:16

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研究

[摘 要]近年来,中美贸易面临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其中一个不和谐的因素就是美国对华频繁的反倾销。这严重损害了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出口环境和国际竞争力,并对我国的产业结构造成间接影响。本文从我国纺织品发展现状及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现状出发,分析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美国 纺织品 反倾销 贸易转移效应

一、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现状

1.出口规模快速增长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高达2.21万亿美元,出口12016.7亿美元,全年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纺织业是我国最早开放进入国际市场的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成长最好、增长最快、发展最完善的产业。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 2009年约167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14%,八年中出口增长近 3倍。经过2005年纺织品配额取消,美欧重新设限,中欧、中美协议相继签署等大起大落的变动之后,纺织品服装出口拥有了相对稳定的大环境,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2006年出口总额再创新高。据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882.56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8..53%,其中出口总值1713.3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26%,进口 169.24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1..68%,贸易顺差为78.76亿美元。

图1 1999-2009年我国纺织品出口趋势图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出口贸易地区分布

我国从 1994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以来 纺织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所有国家和地区中,美国、日本、中国香港排名前三位。据统计,我国出口纺织品到达美国市场的比率达 20.14%。2009年我国对美国、日本及中国香港地区的纺织服装出口金额分别为为278.37亿美元、220.80亿美元和139.98亿美元,与上年分别同比增长3.44%、0.27%和下降12.88%。另外,2009年我国对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370.79亿美元,与上年同比下降7.13%。据统计,我国出口纺织品到达美国市场的比率达 20 14%,美国是国内电热毯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07年至2009年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机织电热毯的数量增加了70%。2009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总值5591.9万美元的机织电热毯。2009年1-12月中国出口编织电热毯中,美国、日本和欧盟27国是最大的出口地,分别占国内出口总量的39%、31%和15%。2007年至2009年间,美国从中国进口电热毯的数量增加了70%。而国内电热毯的前三大出口地分别是广东深圳、浙江余姚和浙江宁波,分别占比57%、21%和15%。

3.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现状

中美两国贸易近年来保持高速发展,但双边贸易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就是美国对华反倾销问题。随着中美贸易顺差的逐年扩大,中美之间在纺织品贸易中的贸易摩擦和分歧也愈来愈激烈,我国已成为遭到美国反倾销调查和诉讼最多的国家。从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总量上看,截至2009年,我国遭遇反倾销案件已高达178件。从美国对华反倾销案占国总案的比例看,1980年以来稳步上升,1980年-1985年为6.3%,乌拉圭回合上升到9.1%,WTO成立后的10年里,其对华案比例一直在不断上升,2009年已升至55.6%。今年6月,我国纺织品企业又一次遭美反倾销制裁。去年7月,美国商务部立案公告,应美国企业Jarden Consumer Solutions公司的申请,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编织电热毯进行反倾销调查,受调查的产品包括中国产成品、半成品,以及各种尺寸和材质的未组装电热毯。今年1月,美国商务部对该案作出反倾销初裁,裁定中国涉案产品的倾销幅度为90.32%~174.85%。6月28日,美国商务部裁定,以所谓中国产机织电热毯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为由,同意对中国输美机织电热毯实施最高达174.85%的反倾销制裁。8月上旬,美国商务部公告,由于计算错误,决定修改对原产于中国的编织电热毯的反倾销终裁结果。如今终裁结果再出,美国商务部对倾销幅度的认定有所下降。除宏国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宁波维科联合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宁波极发电器有限公司三家单独税率申请企业被认定77.75%的倾销幅度,其余中国厂家的倾销幅度仍为174.85%。被列为单独税率申请企业的维科家纺和宁波极发表示,此次美国反倾销裁决,受影响最大的是国内最大的机织电热毯厂商宏国电子深圳公司。电热毯产品的出口利润大约在4%~5%之间,如果被征收77.5%,甚至174.85%的反倾销税,美国客户肯定承受不了这个涨幅,中国不少相关企业只能被迫退出美国市场。这也意味着,从去年7月开始的美对华电热毯反倾销调查一案将有最终结果,国内企业应诉并未取得良好结果。美方此举也令纺织业界担忧,其是在“投石问路”,以电热毯这个相对冷门品类的商品,试探国内企业应诉能力和反应速度,可能会蔓延至其他大门类纺织品。

二、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分析

1.贸易转移效应

贸易转移概念, 最早被应用于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分析中, 是指关税同盟成立后,在统一对外关税、对内不征收关税的情况下, 将导致部分成员国从原来的第三方进口转向从成员国进口。虽然创造了同盟内部新的贸易,但对外统一关税则减少了与外部供应者的贸易。这些外部供应者可能比同盟内生产者更富有效率。另外,在自由贸易的环境下, 只要某个进口国针对某一商品的对外关税不一致,贸易转移就可能发生, 因此, 针对特定出口国的反倾销保护也会引起贸易转移作用的发生。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进口转移效应,这种效应是针对进口国而言的,由于进口国对某些进口产品进行反倾销, 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提高了被指控产品的销售价格, 削弱了其在进口国市场的竞争力, 导致其市场份额下降; 相反, 其他未被指控产品的价格相对下降, 竞争力增强, 进口量增加, 市场份额上升。造成进口来源从被指控倾销国转移至未被指控倾销国,引起进口转移效应。其二是出口转移效应(或称市场转移效应),这种效应是针对出口国而言的,当出口产品被指控倾销并被裁定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时,出口产品在进口国市场的竞争力下降,出口产品被部分甚至被完全挤出该进口国市场,为了弥补反倾销所带来的损失, 被指控企业不得不寻求新的出口市场, 从而导致市场转移效应的发生。本文所研究的贸易转移效应主要指出口转移效应。即在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品实施反倾销诉讼及制裁后, 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贸易流向发生了转移, 由原来出口到美国而被转移向其他国家或地区。

2.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数量的统计分析

美国对我国纺织品实施反倾销必然会导致我国产品出口价格上升,在美国市场上出口产品数量减少。这些产品在被征收反倾销税后出口值锐减, 并且征收反倾销税的第二年这种锐减的趋势依然存在。这说明反倾销措施确实会导致出口的下降, 也会导致贸易转移效应的存在。 出口国为了避免国内企业受到更大伤害,以及得到更多的利益的需要, 必然会将产品出口转移到其他市场。2005年1-11月,美国发起对华反倾销调查案件4起、特保调查案件1起,共涉及我国出口产品价值5.72亿美元。美国还以我产品涉嫌侵犯知识产权为由,频繁发起337起调查案件。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导致出口锐减的19 件案件中, 有15 件是在征税当年就出现了锐减, 只有4 件是在征税的第二年才出现了锐减。这说明在所研究的样本中, 大多数案件受美国反倾销政策的影响在时间上比较快, 只有少数案件具有时滞效应。从图3中也可以看到,美国对华实施反倾销的案件数量大致上与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额成反向变动关系。

3.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贸易流向分析

2009年,金融危机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将继续释放,市场需求将继续下降,失业率将超过7.5%。为了保护本国相关产业,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征收如此高的反倾销税, 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我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 必然将产品出口转移向其他的国家及地区。如表中所示,由于美国市场经济的重要性,以及美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性, 前三年中国出口量最多的国家都是美国, 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比例维持在20 %以上的高位。在2007年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为19.11 % ,比例有所下降, 这与美国在2007年对中国发起的13 项反倾销立案是分不开的。由于美国对华实施反倾销,使得欧盟占我国产品出口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 从2004 年的第二位出口比例18.11 %上升到2007 年第一位, 比例占到了20.11 % , 可见欧盟在我国的出口市场上占到了越来越多的份额。但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盟工业制造业就业迅速下降,失业人口增加,居民收入减少,加上欧元区利率偏高,对消费形成一定抑制,因此2009年欧盟市场需求将进一步疲软,衣着类消费同比下降约为1%。由于日本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难以增加财政投资,银行利率目前已经为零,政府货币调控手段有限,市场需求难有实质性恢复。但是,日本在本轮经济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比欧美相对较轻,加上居民支持结构比较合理,因此市场萎缩的程度也不会非常严重。相对来说, 中国香港和日本每年在中国内地出口市场所处的地位都是不变的, 但出口比例却都是逐年下降的。值得关注的最大亮点是发展中经济体。2008年,我国纺织行业对俄罗斯、印度、巴西及非洲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市场出口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是行业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居民的衣着类消费需求方面,亚洲国家保持了比较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2009年该地区需求增长明显好于发达经济体,但受外需下降拖累,内需增长压力将有所增加,因此全年来看,我国对新兴发展中市场增长有减速趋势,但增速水平将高于发达国家。 由此, 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后, 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减少的那一部分很可能是被转移到了欧盟及其他发展中经济体,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市场逐渐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三、应对美国对华反倾销贸易转移效应的对策建议

1.中美双方协商有关产品的反倾销贸易标准

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以后 ,国家采取行政手段限制和规范企业贸易行为越来越少,纺织商会要根据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情况和外贸敏感度对纺织服装行业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环保、劳动保障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纺织品反倾销认定标准上,美方和中方也有不同的理解。当然,美方肯定是不会完全考虑中方利益的。中国政府应积极与美方沟通,协商有关产品的反倾销贸易标准,制定纺织品进出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充分了解美国反倾销法规,制定一个可操作的、量化的、让双方都能理解的准则。在商务部支持下,联合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国际上认可的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促进纺织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出口区域市场结构,寻找新的国际市场通道

加入WTO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但由于出口市场结构过于单一,导致过多企业激烈竞争,争夺某一有限的市场。由于企业的目标市场单一,如若遭到欧美等国的反倾销,则企业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严重则会导致企业的生存问题受到威胁。因此,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从单一市场化向多元市场化战略转变,将出口战略目标定位为全球范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因避免为进入某一单一市场而进行的激烈竞争,同时帮助企业摆脱因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生存而实施的低价策略。就算企业因某一贸易摩擦问题而退出某一目标市场,仍有其他的市场来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不至于使企业的生存受到威胁。

3.采取多元化贸易方式,实行本土化经营

目前,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贸易依然限于低附加值的中低档产品,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也相对比较多。因此,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积极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成果,加强自主研发力度,采取新技术新工艺,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产品档次和推进产业升级、完善产业体系,推动纺织业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方向发展,争取向中高端产品市场进军。要注重 “生态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并争取获得绿色标志及国际认证 ,开发潜在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有效地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同时,我们的企业应采取多元化的贸易方式,从依靠产品出口发展到改变经营模式,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实行生产本土化经营、投资设厂和技术输出并存的多元化,由间接投资转变为直接投资,这样不仅可以利用东道国相对廉价的原材料及劳动力优势来降低成本.还可以打造全球供应链,增强品牌战略,避开反倾销贸易壁垒 。

4.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提升中国政府解决中美贸易纷争的能力

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可以依靠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平台争取更多权益。在应对美国反倾销时,应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对于美方不合理的滥用反倾销进行贸易保护的做法,中国政府可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起申诉,以维护中国对美贸易的整体利益。同时,要加强对WTO规则的研究,以便在今后WTO规则的评价及修改中充分利用中国在WTO多边贸易体系中的发言权,争取早日修改国际反倾销规则,取消对中国的歧视性规定,尽快得到公正待遇。2003 年3 月19日我国提出 “应严格限制美国滥用反倾销措施” 的提案, 随后得到了日本等国的支持 ,这是我国在这个平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的一个外在表现。2001 年11 月开始的多哈回合目前正在进行之中 ,我国应在本轮谈判中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如果某些问题在多哈回合上不能妥善地解决,可以由争端解决机制处理,充分利用允许的规则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企业利益。我国政府也可与美国政府进行谈判,对其一些不合理或歧视性的做法进行必要的抗争, 说服其改变或放弃原来的观点和做法,努力提高解决中美贸易纷争的能力,加快中美贸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刘重力,邵敏.印度对华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基于产品角度的经验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9).

[3]向洪金.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的贸易限制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0).

[4]李昕.国外对华纺织品反倾销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4).

[5] Won W. Koo, P. Lynn Kennedy, and Anatoliy Skripnitchenko. Regional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 Trade Creation and Diversion Effects [J]. Appl. Econ. Perspect. Pol, Sep 2006; 28: 408 - 415.

[6] Alexander J. Yeats. Does Mercosur's Trade Performance Raise Concerns about the Effects of Regional Trade Arrangements? [J]. World Bank Econ. Rev., Jan 1998; 12: 1 - 2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冷链物流管理研究 下一篇:奥塔.锡克的股份所有制与我国股份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