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11 11:54:32

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因素分析

【摘 要】 影响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英语的动机。因此,在中学的英语教育中,了解影响学生英语动机的因素,掌握能激励学生学习的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 中学生 学习动机 英语学习

学习动机是引导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所在,能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英语、应该怎么学。学习动机还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这直接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积极的参加到英语的学习中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1.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因素

1.1教师的自身素质

一个教师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调动都有一定的影响。从许多的调查中所得到的结果显示,教师的自身素质对学生学习英语动机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并且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将其摆在了首要的位置,在他们的眼中能激发他们学习动机的英语教师应具备以下的几点特质:(1)在课前的准备充分、对各方面能考虑的周全,而且在课堂上说话幽默风趣。(2)关爱每一个学生,和蔼可亲。并且一视同仁,良师益友。(3)有耐心并且细心,并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4)知识渊博,要对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5)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不同的特点,对其有不同的教育方法。通过学生们所列出的教师应该具有的品质,我们不难发现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动机里教师自身的影响力是多么大。

1.2学习场所的环境

一个学习场所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果一个教师光线不足特别的暗,而且座位特别拥挤,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压抑的心里,这样就没有学习兴趣了,并且对于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也没有办法消化。这样看来,足以证明学习环境的好坏,也可以影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动机。

1.3学生自己本身的学习成就感

成就感可以增强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是的信心和勇气,能增加中学生在面对学习英语的困难时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并且能积极主动的迎接困难,不断进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时候,为什么有的人就会有很强的学习动机但有的人学习英语的动机会很弱呢?这就源于学生自身的成就感。学习动机强的学生会在英语的学习中不断地进步,成就感是他们更有勇气去迎接挑战。相反的动机较差的学生,往往因为在学习中总是“出错”,无法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这样长久下来就是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对于学习英语没有兴趣,并且产生了自卑的心理。

1.4同龄人群的影响

同龄人群对一个人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是同龄人,所以大抵兴趣爱好都是相同的、性格相近。这样的人组成了一个群体,如果这个群体里的人学习动机都强的话,他们之间就会相互鼓励,这样就可以促进这个群体间的英语交流。相反,如果这个群体的学习动机较弱的话,大家就不会主动的学习。

2. 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动机的策略

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课效果和一个学生的吸收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2.1培养学生自身的成就感

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应该适度,让学生能够轻松的完成作业。如果作业的布置难度过大的话,学生就会灰心失望,对自己丧失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任务中要根据难易程度控制动机水平,正确的评估每个学生的实力,给学生布置一些难易适中的课后作业,这样的成就感能促进他们的不断进步,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

2.2 营造舒逸的课堂氛围

课堂上的氛围也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虽然教师不能改变学习场所等客观条件,但教师可以营造出一种舒逸的学习氛围,以此来弥补客观条件上的不足。好的课堂环境可以带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3要不时的给予学生肯定,帮助学生们树立信心

课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的调动全部学生参加到学习中来。因此在课上的时候应该为学生多创造条件。尽量在每堂课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言,让学生多讲。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当学生们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就让他们进行讨论,得出大家都同意的意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英语学习动机对于学习英语的作用是有多么的重要。要培养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让中学生主动的学习英语,必须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尤其是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努力,我想这会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需要英语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完成。

[1] 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刘小群. 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与学习动机的激发[J]. 陇东学院学报, 2005(01).

[3] 张雪娇. 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1(03).

[4]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情感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 下一篇:英语写作“坦途”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