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记一次争吵、争论、辩论、讨论”作文讲评的案例

时间:2022-09-11 10:30:22

分析记一次争吵、争论、辩论、讨论”作文讲评的案例

一、字数不愁的秘密

师:这次作文,写一次争吵、争论、辩论或讨论。它们都要用五官中的——

生:嘴巴。

师:要用嘴巴说话。作文里,也要让“人”开口说话。(板书:让作文里的“人”开口说话)——你作文里的“人”开口说话了吗?

生:说话了。

师:这次作文的说话,不是一般的开口说话,要像杨栋文那样才算。

(多媒体出示)

只见一辆宝马车停在小区门口,一个中年男人探出头和保安大声说着话。保安说:“外来车辆是不能随便进小区的,这里的车辆都是固定车位,你开进去没地方停。”“我送孩子来上课,停一会儿就走!”中年男人赔着笑脸说。“‘外来车辆不得入内’,你看,公告栏上不是写得很清楚吗?”保安说着,指了指墙上的公告。“保安大哥,行个方便吧!权当没看见我,让我把车开进去吧!”中年男人下了车,走近保安。“不行!有规定就要照着做,哪能装没看见!”

——杨栋文

(请小作者到屏幕前朗读)

师:你们作文里的人,开口有这么勤吗?

生:没有。

师:杨栋文的作文,写了1162个字,五年级的学生写这么多,了不起啊!他的作文秘诀,你发现了吗?

生:让作文里的人经常开口说话。

师:(板书:人物勤开口,字数咱不愁。生读)这是杨栋文带给我们的一大写作秘诀。

二、不只一个“说”字

1.欣赏

师:说话句由两部分组成,谁有这个知识?

生:提示语和说的话。

(出示)

有一次我和弟弟玩牙签,弟弟问我:“哥,你有没有办法让牙签在水中自己向前跑?”

——王照杰

“嗯……”我不知如何回答。

——徐银笙

(生读)

师:我喜欢这两句,第一句的提示语没有“说”字,却有一个跟“说”的意思差不多的字,哪个?

生:问。

师:第二句呢?

生:回答。

(出示)

我先嚷着:“这是我的,这是我的!”

——何展

我走到中间正式宣布:“辩论会现在开始!”

——管若彤

生:嚷、宣布。

(出示)

果然,妈妈生气了,径直走到爸爸跟前质问:“你怎么买的全是米饭?不是让你多买些零食吗?”

——谈洪勋

旁边的舒鑫一看情况不妙,也赶紧过来打圆场:“不就一场球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陈昕熠

生:质问、打圆场。

师:原来,表示“说”的词语这么丰富。

2.病例

师:然而,我们的作文中,更多的同学这么写提示语——

(出示)

妈妈说:“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怎么办?”

爸爸说:“我们要给孩子体验的机会……”

我说:“原来学习也有苦呀!”

师:你说、我说、爸爸说、妈妈说……枯燥,就是这么来的。

(出示)

陈昕熠接着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劝大家不要吃‘三无’食品。”

师:稍微好一点的,加上“激动地说”“严肃地说”“坚定地说”。

3.积累

师:其实,表示“说”的意思的字词、成语有很多。

(多媒体出示)

高叫 插话 劝慰 惊呼 称赞 发话 辩论打开了话匣子

师:你脑海里还有没有其他表示“说”的字、词、成语?

(生说,师写黑板上,大家齐读)

(多媒体出示)

能言善辩 吹牛 复述 声明 谈论 强词夺理批评说谎直言 说服花言巧语威胁 怒斥 畅谈 商讨 口出狂言 劝说改口……

师:管老师年轻的时候,跑步的速度比刘翔还快。——该用哪个表示“说”的词?

生:吹牛。

生:口出狂言。

师:好消息好消息,我们班获得了第一名。——该用哪个词?

生:报喜。

师:你看,说不同的话,用不同的表示“说”的字词。——给大家一分钟,看谁记得多。记得“多”,才能用得“活”。

(生背)

(出示)

我还没反应过来,反二号就振振有词地说:“就算是听父母的话,也不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我们迟早是要长大的!”

师:这里有两个地方表示“说”。

生:振振有词、说。

师:振振有词已经含有“说”的意思,因此,要删一个——

生:删“地说”。

(出示)

表哥有点不大高兴,回敬我说:“说得倒轻巧!站着说话不嫌腰疼!难道你不觉得学习很枯燥吗?等你将来上了中学,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师:也有两个表示“说”的字词,删哪个?

生:删“说”。

三、多余的“说”字

(出示)

“我是妹妹,姐姐应该让着妹妹!”我不甘示弱。

师:这话谁说的?

生:文中的“我”说的。

师:这句话中的提示语里,没有一个“说”字,你怎么知道是“我”说的?

生:从“我不甘示弱”看出来的。

师:(在不甘示弱后加“地说”)不会写的人,会加这两个多余的字。

(出示)

我赶紧赔笑脸:“赢得起,也要输得起,有点大将风度嘛。”

生:是“我”说的。

师:(在“赔笑脸”后加“说”)不会写的,会添上这个多余的字。——很多时候,提示语可以不用“说”字,用说的人的动作、表情、眼神、心情来表示。我们班,已经有同学掌握了这种精妙的写法——

(出示)

我绞尽脑汁又想出一个理由来:“妈妈,这支笔很环保……”

老爸深深地叹了口气:“江南的景色虽好,可还是比不上我们青岛……”

师:这是会写的。不会写的人,这样写——

妈妈一看价钱——28元,脸色大变,说:“太贵了。”

生:多了一个“说”字。

(删去“说”字,生齐读)

我不服气地说:“姥姥不也经常看吗?”

生:多了“地说”。

听了老爸的话,我火冒三丈,对着老爸喊道:“大海你不让去,爬山你又嫌累,你说我们能去哪儿?”

生:删去“对着老爸喊道”。

师:“火冒三丈”就够了,“喊”抵不过“火冒三丈”。

妈妈一下子就来气了,丢下锅铲大声说:“你炒得好吃你来炒!”

生:多了“大声说”。

师:妈妈连锅铲都丢了,肯定“大声说”的。

四、说话句的混合使用

1.欣赏

师:说话句,由“提示语”和“说的话”组成。“提示语”和“说的话”有几种组成形式?谁有这方面的知识?

生:有三种,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间。

生:还有一种省略提示语的。

师:对。提示语在前,你们用得多,在后、在中间、省略的,比较少。

(出示)

“我说看电视就得看电视!”我生气了。

“后面的太难了,我不会!速度要求太快,我进不上去!有许多跨八度,我手太小跨不过来!”我一口气说了三个理由。

生:这是提示语在后面。

“是呀!是呀!”段欣也发话了,“读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还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呢!”

“那又怎么样?我们就不让你们进去检查卫生!”她边说边两手一伸,挡住了去路,“话说回来,你们独自检查班级是要干什么呀?”

生:这是提示语在中间。

师: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省略。一共四种,作文的时候怎么用呢?都在前,好吗?

生:不好。

师:都在后,好吗?

生:不好。

师:都在中间?不可能,有的地方还不能放中间。都省略?

生:看不懂的。

师:这四种说话句,应该像茅馨癑那样用。

(多媒体出示)

“哦!你们能下来得晚,我就不行啦!”玉玉也不甘示弱。

“可是,”我反驳道,“今天是星期一,有升旗仪式,你不知道吗?”

“我作业没写完,补一下怎么了?”

“写作业是周末的事儿,为什么要拖到星期一?”我急得都快哭了。

“我爸爸已经发短信给你们的家长了,说今天我就不和你们拼车去学校了,还有我的错吗?”

“既然发了短信,那为什么爸爸妈妈没有告诉我呢?”

玉玉的爸爸发现我们吵得不可开交,赶紧走过来说:“别吵了!今天的迟到与你们无关,是家长没联系好,是家长的错。”

(师请茅馨癑朗读,其他同学说提示语的位置)

师:提示语的位置就该这么变化的。这可不是我的说法,课文就是这么写的。

(出示《变色龙》片段)

一天清早,大雾弥漫,我们正和几个中非工人在紧张地采摘四季豆。

“啊呀!”小李的叫声震惊了寂静的田野。大家以为他碰上了毒蛇,急忙赶了过去。

“什么事?”

“刚才我采豆荚时,手碰到冷冰冰的东西,一看是条‘怪蛇’,吓了一跳。”

“在哪里?”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见到“怪蛇”,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

“在这里!”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生读,师说提示语的位置)

2.病例

师:我们很多同学写对话,不考虑提示语的位置。你考虑了吗?

(出示)

妈妈温和地说:“小学生不应该多看电视……”我急忙说:“小学生应该多看电视……”妈妈皱了皱眉头说:“小学生电视看多了就会迷上电视……”我大声说:“只要把功课做完就可以看……”妈妈温和地说:“有些孩子看了不健康的电视后……”我又说:“小学生别看不健康的电视……”

妈妈又说:“你要是先写完作业……”我又说:“晚上可以写作业……”爸爸说:“我们要给孩子体验的机会……”

(众笑)

3.练习

(出示)

于是我便大吼:“休想!”

弟弟也不罢休:“我非要看!”

“看《读心专家》!”我说。

“看《喜羊羊》!”弟弟大叫道。

“《喜羊羊》都看了上千遍了!”我大叫。

“我就要看《喜羊羊》!”弟弟大吼一声。

“闭嘴!”我十万分贝地大叫了一声。

师:有没有提示语可以省略?

生:第三句“我说”、第四句“弟弟大叫道”,可以省略。

生:第五句“我大叫”、第六句“弟弟大吼一声”,也可以省略。

生:最后一句也可以省略。

师:的确,这五个提示语全可以删去。不过,最后一句的提示语留着,这句写得不错。——再看,一、二句的提示语位置能不能变化一下?

生:“弟弟也不罢休”,可以放后面。

师:这样,对话就显得紧凑了。

(出示修改版,生读)

于是我便大吼:“休想!”

“我非要看!”弟弟也不罢休。

“看《读心专家》!”

“看《喜羊羊》!”

“《喜羊羊》都看了上千遍了!”

“我就要看《喜羊羊》!”

“闭嘴!”我十万分贝地大叫了一声。

师:现在知道该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了吧?

生:要让作文里的人“勤开口”。

生:提示语不只是一个“说”,我要改掉一些“说”字。

生:四种说话句的形式要混合使用。

师:记住,作文能力是改出来的。

【课后反思】

一、讲评,可以有预设

讲评课要“先写后教”,“以写定教”。教什么,由学生的作文说了算。很多时候,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跟老师预想的出入很大。这个时候,要从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生为本,以写定教。

然而,这并不是说教师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记一次争吵、争论、辩论、讨论》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我在几个班级上了这一内容,几乎每个班级在“对话”上的问题都差不多。这说明,只要我们出的作文题符合学生的生活状况,又有表达上的特定性,学生作文出现的问题,教师就可以预见。如,学生写家务劳动,作文的问题几乎都是动作描写粗糙、不细致。再如,学生“做”盲人,体验盲人生活后写一篇作文,问题几乎都是心理描写粗糙、不细致。这给老师的讲评提供了较大的主动权。

作后的讲评,也可以做一些预设。学生作文写出来后,教师从学生写的句子、段落出发的讲评,永远那么鲜活,有朝气。这是以“作前指导”为核心的作文教学无法拥有的优势。

二、欣赏,要贯穿始终

在我以往的讲评课例中,第一个环节总是“欣赏”,以至给老师们一个错觉,好像只有在“欣赏”环节里,才“欣赏”学生的作文。借这个课例,我要申明:欣赏,要贯穿于讲评课的每个环节。

本节课有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欣赏”。第一环节,欣赏了杨栋文的两个大段。第二环节,欣赏了“不只一个‘说’字”的提示语。第三环节“多余的‘说’字”,教学要点是纠错。纠错前,欣赏了“不带‘说’字”的说话句。第四环节的训练,欣赏了“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间”的说话句,重点欣赏了“混合使用”的对话。欣赏的语言是伙伴的,伙伴能做到,“我”努力一下也能做到。伙伴的说话句没有“说”字,“我”也可以。伙伴能四种说话句混合使用,“我”努力一下,当然也可以。

欣赏贯穿始终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浓厚。你表扬的是A同学,B同学、C同学也会认真地倾听,因为作者是他们熟悉的人。“欣赏”中的课堂,教师格外亲切,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明 显增强。人,只有在心理安全的情况下,才会呈现主动、愉悦、创造的学习状态。

三、指导,要与课文打通

课文,是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范文。用学过的课文佐证讲评中的知识点、训练点,或用学过的课文巩固讲评中的知识点、训练点,是我常用的教学手段。

这一课例中,“提示语的混合使用”环节,我用了课文《变色龙》里的对话。学生一下子发现,“提示语的混合使用”可以说比比皆是。

入选教材的课文,写法上总有可取的地方。训练环境描写、外貌描写,课文里有啊;训练选材、构思,课文里有啊。很多同学的开头“套话”“空话”“大话”满天飞。我出示了《师恩难忘》《水》等课文的开头,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原来,课文的开头就这么干净、简单。

课文与作文打通,学生能渐渐学会从“写”的角度去读课文,欣赏课文,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也大有好处。

四、训练,要“小而透”

一堂课,训练的“点”不要大,大了容易“空”,容易“泛”。要小,小了,才可能“透”,才能落到实处。

作后讲评的“练”,要小步走、不停步。每节课都往前走一小步,一学期下来,就是不得了的进步。很多老师批学生作文,这也是问题,那也是问题,急得不得了,恨不得一口吃成胖子。结果,胖子没吃出来,倒噎着了。一学期下来,几乎还停留在原地。训练点要“小”,教师要戴“放大镜”看学生作文。不戴“放大镜”,你只能看到一些粗略的、大概的问题,找不到“小”的“点”。以“心理描写”为例,老师只知道要让学生把心里的想法写出来,却不能一步步、从小到大地让学生渐渐进入。讲评训练点的“找寻”,好比电脑的存储盘,从总目录—根目录—子目录—孙子目录,究竟“小”到哪一级,要根据学生的作文和接受情况来定。

训练点“小”了,容易“透”。这“容易”,当然不是“不请自来”,也要设计。我一般有这么几个环节:(1)欣赏;(2)病例;(3)示范;(4)练习。“宁掘一口井,不挖万条沟”

上一篇:现场作文竞赛获一等奖作文:窗里窗外4 下一篇:全程指导作文教学法的诞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