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真里的“研究生”笔法

时间:2022-09-11 09:01:23

当真里的“研究生”笔法

一起简单的敲诈案,只因为作案者曾经硕士毕业,标题就变成了“硕士敲诈胡润女富豪”。同样,一起案,因作案者是博士毕业,标题就成了“博士女网友”,一个女博士生被杀了,相貌平平的她平生第一次得到言过其实的评价:“美女博士裸死教室”。

这不是个别现象,现在,对于包括博士、硕士在内的研究生,已经形成了一种描写的笔法。千余年前,我们的祖先曾经发明了一种写史的手法:“春秋笔法”。其特征是“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此笔法彪炳千秋,光被后世。很明显,得古人之余荫,今天的写作者也同样发明了一种“研究生笔法”。虽然历史背景有所不同,后者的成就也许远远无法望前者项背。但是,若只是对某一人群的打击力而言,却真有相似之处。

“春秋笔法”的打击者是帝王将相,绝对的强势群体,这批人做了坏事却不想流传下去,所以压迫史官篡改事实,最著名的事例莫过于以“赵朔弑其君”几字而作刀下鬼的几位董太史。在其中,体现出了文人不屈的气节和坚定的立场。

而“研究生笔法”打击的目标是这样一批学者。这批人自古以来就是弱势群体,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扫一切的世界里,他们是绝对的穷人。

其实,“研究生笔法”的出现并且大行其道。正好从反面印证了我们的社会对于学者、文人那千古不移的绝对诉求:知、行合一。知识要深厚,道德要高尚。虽然你们很穷,但我们的小孩长大以后还是得你们来教;虽然我不大看得起你们,但你们既然掌握了知识的力量,可千万别作坏事,虽然我们可以从预算上看到,培养一个研究生要花多少钱多少钱,但研究生本身却无日不受着贫穷的折磨。所以,大体上印证了这么一句话:既要马儿快快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但很显然,学术圈外的人不会这么看的。观大多文章,在讲到硕士、博士找不着工作时,不但看不到几篇同情的,甚至中立的都少,一边倒的是幸灾乐祸的口气。不少人都会认为,我们现在的博士生招得太多太滥了,要减少招生名额。也许,我们可以通过人口比例来算一算,与世界发达一点的国家比一比,我们到底是招多了研究生还是招少了。现今许多学校实行博士招生制度改革,实行收费制,一年收一万二的学费不算贵。那么,这种政策到底影响到的是哪批人呢?是那些从来没有参加过工作的“学生娃”,没钱就上不起学,在入学前根本申请不到奖学金,但没有交钱也同样别想入校。这样,腾出来一大批指标,可以划给不少“在职”的博士硕士,而所谓“在职”者,大体上有这样几批人,其一是高校老师,一边工作一边拿个学位,路途千里,有备而行;其二是政府官员,更有资源可以轻松拿到学位。而就学术本身的发展而言,最有希望成为有成就学者的,当然是那些“学生娃”,这在圈内似乎也是颇为人知的道理。

但是,真正承受所有指责的当然是被我们称为“全日制”的那些研究生,男生因为长年读书处于贫穷状态未成家被称为“变态”,而女生则直接被称为“第三类人”。这一类的“研究生笔法”彰显出当代社会的反智倾向,那么我们靠什么来克服这种势头呢?靠这些为反智潮流所害的研究生们吗?

上一篇:哥本哈根之痛 下一篇:中国第一考:“牛市行情”没有顶部?